原创 如何在京都騎公共自行車

姐妹篇:在東京騎自行車kotobike 是京都市提供的公共自行車,需要固定地點還車,但好處是可以一次租賃一整天,中途可以隨時臨時鎖車,還車地點也分散在全城。在 App Store 或者 Google Play 可以搜索 kotobike 下

原创 如何讓微博的封面和背景融爲一體?

在微博 PC 個人主頁,不少品牌會做出封面和背景融爲一體的效果,更具視角衝擊力。比如:因爲之前自己也遇到了這個問題,在網上搜索,說的方法普遍都比較麻煩,要自己琢磨教程或者下載 psd 模版。於是,我做了一個在線自動生成工具:https://

原创 企業服務基礎認知

產品存在價值幫企業開源(賺錢、用戶增長)、提效、節流,最終實現商業成功。不同類型企業服務產品,決定了它們的:- 客單價、企業付費意願:開源 > 提效 > 節流- 用戶羣/留存:中小公司求開源,大公司才求效率、節流越是開源,跟業務掛鉤越是緊密

原创 推薦算法基礎認知

什麼產品需要推薦算法?以內容消費爲主場景的產品,比如新聞類的頭條,社區類的知乎、小紅書等等。前提是產品的內容數量足夠多,一般見於平臺,如果只是媒體,比如好奇心日報,每天內容產量只有幾十,還遠不到可以採取推薦算法的程度。推薦算法是爲了適應不同

原创 ASO 基礎認知

什麼是 ASO?應用市場優化,以 iOS 爲主。Android 市場分散、不標準,相對沒這麼好做。ASO 是花錢刷量,且需要長期投入金錢,比如七脈數據這些 ASO 平臺所謂的優化,就是給錢讓他們搜索某關鍵詞然後下載你們的 app。把有限的

原创 國內類似 Pinterest 的產品應該是小紅書

人們會下意識覺得,國外的場景都會對應有一個國內的產品來解決,比如 Instagram、Pinterest、Stripe 等等。但 Instagram 的國內模仿者死了一波又一波,被視爲效仿 Pinterest 的花瓣也一直沒做起來,而 Pi

原创 反人性的產品

之前面試一位呆過兩家健身內容產品的 PM,我問爲什麼 Keep 能做到行業第一。他說健身是一個累活,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當下不能給到用戶滿足感,用戶會覺得這個產品不夠好。Keep 的課程在健身層面不是最合理,但最合理的課程,你可能要做到七八

原创 IM 消息撤回功能改進

對我個人而言,消息撤回最常見的場景,就是改錯字。比如,我想說「跟產品設計有挺大關係」,不小心發成了「跟產品設計有挺大冠希」。怕對方不理解,又不想再發一條用於修正的消息,所以使用撤回功能。但每次這樣點擊幾下,讓我覺得繁瑣,於是借鑑公衆號文章的

原创 簡評小米真無線耳塞 AirDots

之前聽播客多數是在通勤時間,但現在的辦公室離家比較近,導致很多節目積壓下來聽不完,而最近新播客又越來越多。小米 AirDots 正好能解決我的需求。作爲一款真無線耳機,好處就是你可以隨時隨地輕鬆地取出、戴上。在工作日吃午飯的時候,做家務遛狗

原创 🎬 Vlog #190309:微信相框推薦給你們

Vlog #190309:微信相框推薦給你們

原创 More Without Thought

深澤直人的 Without Thought(無意識設計)經常被我們談論,但說來說去,無非還是僅有的幾件最有名的作品,比如 MUJI 的壁掛 CD 機,帶托盤、方便收納零碎物品的檯燈,傘柄上有缺口、方便掛購物袋的雨傘。而其它作品,很少談及甚至

原创 開發了一個沒有什麼用的 App

「十二進制計算器」已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上架。爲什麼要想做這個東西?一是我正在學 React Native,想做項目練手;二是我正職工作是 PM,每天都在想用戶有什麼需求,所以在做 side project

原创 集體迷思的隨想

無意中看到一條 Tweet,說的是 Notion 的官方帳號經常轉發讚許自家產品的內容,似乎讓人產生了錯覺,覺得很多人都在用他們家的產品。而有人評論指出,這是一種稱之爲集體迷思(Groupthink)的現象,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

原创 內啥網包月會員體驗

前段時間去日本玩,想租一臺無人機,於是又想起了內啥網。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內啥網初體驗》,當時還只有單次短租的模式,最近一看,推出了包月會員,於是再次嚐鮮。 包月會員的價格 每月 799 元(首次開通減 200 元),裝備庫裏大部分產品都可以

原创 Android 一年記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簡評一加 5T》,不知不覺,將主力機換成一加 5T(氫 OS)已經超過一年了,在此之前我一直用 iPhone 長達五年。 回顧這一年時間,只看系統的角度,讓我覺得不方便的地方: 養成了經常殺進程的習慣,權限授權要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