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用研項目到底需要多少個樣本量?

今天聊個專業話題——你的用戶調研需要多少個樣本量?爲什麼?這是個最基礎,但經常會困擾用研童鞋的問題,很多人的答案模糊不清,“三四百”、“一兩千”?本人的統計和實驗相關知識也丟了好多年,重新面對這個問題時,也是有些尷尬。於是,痛定思痛,翻查了

原创 做用戶訪談要謹防哪些坑? 做用戶訪談要謹防哪些坑?

做用戶訪談要謹防哪些坑? 很多談用研的文章都是講研究方法、講產品思路,關於執行落地,除了談談訪談技巧、數據統計分析,其他聊的很少。畢竟,這些方法論才能包裝成“技術貼“。今天要聊的,是個基礎的不能再基礎的話題——用戶招募(我指2C的產品)。但

原创 垂直社交怎麼做?—從工作引申出的一點思考

很久沒更新,因爲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點變化,忙於應對,難免疏於思考。借春節長長長假,擠出一點思考。最近工作中遇到一個課題——垂直社交怎麼做?用熟人社交的方法做行不行?不行的話,陌生人社交有哪些需求?如何建立陌生人之間的關係?本文嘗試一層層

原创 傳統行業怎麼運用場景化設計做產品和用戶畫像?

上週說產品的場景化設計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並不是要每個商家都跑去網上賣東西,以爲這就是互聯網思維。小周童鞋留言說,互聯網思維重點是在“思維”。是的,重點是優化觸點和增加觸點的場景化思維。圍繞用戶的線上線下場景,得到很多觸點

原创 你真的懂心理學嗎?

經過考研和研究生的學習和訓練,我以前以爲,我對心理學各大基礎模塊都了熟於心。去講授幾門大衆心理學的課程也自信滿滿。但隨着我繼續的學習,我發現我太天真幼稚。以前的很多“公理”,也許都是錯的。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可以測試一下,請判斷以下描述

原创 男女選擇差異是否顯著?——手把手教你用SPSS做卡方檢驗

也許在心理學實證研究的學海中,T檢驗和方差分析是我們的“近鄰”,卡方檢驗則是“遠親”。因爲卡方處理的是離散變量,我們搞實證對連續變量才情有獨鍾。但在用研的工作中,接觸卡方檢驗是很多的。男女人數不等時怎麼做檢驗?SPSS中有兩個地方有卡方檢驗

原创 做用戶訪談要謹防哪些坑?

做用戶訪談要謹防哪些坑? 很多談用研的文章都是講研究方法、講產品思路,關於執行落地,除了談談訪談技巧、數據統計分析,其他聊的很少。畢竟,這些方法論才能包裝成“技術貼“。今天要聊的,是個基礎的不能再基礎的話題——用戶招募(我指2C的產品)。但

原创 什麼企業值得投身?一個肥豬丸與養豬場的故事告訴你

今年又快過半了,金三銀四也過去了快一個月。你跳入了大公司的陷阱,還是小公司的坑?身邊有些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了些變化。在尋覓的過程中,大家都在追問,到底什麼行業、什麼公司更有前景?去大公司吧,新人早已錯過公司成長時期帶來的高額回報,就是拿

原创 用戶畫像怎麼畫才能幫助定義產品? 兩個心理賬戶和一張圖告訴你

用戶畫像和產品定義這些話題在之前的公衆號文章裏已經聊過。只是近來由於工作中的思考及看到的一些啓發案例,又加深了些瞭解。這次希望能聊得更貼近實質、簡潔易懂。爲什麼褪黑素在中國能比在美國貴56倍?這是在劉潤5分鐘商學院聽到的例子。其實答案很簡單

原创 用戶畫像什麼時候不好使?

上上週說到傳統行業產品的用戶畫像和場景設計,這周剛好一個老同事又推薦了篇文章過來《用戶研究新構思——場景細分》,說的正是用戶畫像不能滿足現實工作需要,而場景設計纔是本源。讀完覺得比較到位,本週再嚼一嚼。至少三種情況下,傳統的用戶畫像分析不好

原创 出現太早的產品也會死?!經典商業案例的教訓

好產品是天時地利人和。需求本身就是件難以發現和識別的事,可就算是產品需求是有或者很明確的,死掉的產品也是值得總結。收聽了張瀟雨的《經典商業案例》,感嘆做產品之艱辛!產品因爲出現早了而死掉,怎麼可能呢?誰不想佔個先機?例子一.周航的易到用車起

原创 如何利用人類天性打造雙商爆表的遊戲化產品

本文是之前在本公衆號上發過的一篇文章,經同事建議後修改,發佈在部門公衆號上。覺得修改後的文章更清晰,排版也高大上,於是轉載到個人號。之前我們有過一篇譯文 「遊戲化也能成爲打造用戶體驗的強大工具」有讀者留言提到,常見的遊戲化元素是積分、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