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探索需求》中文版已經出版

citizen爲該書的出版撰寫了一篇文章,堅持了他一貫的文風。與大家分享。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曾經說過,“當代種種事件不同於歷史之處,在於我們不知道它們會產生什麼後果。……當歷史正在進行時,它對我們來說就不是歷史,它帶領我們進入未

原创 溫伯格自述

我剛出生的時候非常小,只有9磅左右。在我內心深處,不過是一個不懂世事的小男孩,只知道不停地哭。11歲的時候,我開始涉獵計算機,心想這些“巨腦”可能會有用,於是決定長大了要與計算機爲伴。在這種想法指導下,我學習了數學和物理,因爲我的老師跟我

原创 向壓力屈服 vs. 與客戶談判

在我最近的一次諮詢培訓班上,我們花費了一天多的時間討論與客戶談判的問題——任務委派、價格、條件、進度,甚至還包括諮詢師與客戶之間關係的方方面面。作爲課後的練習,我們都要就一些事情與他人進行談判。我得到了雙人的免費大餐。有人以低於定價50

原创 300多天,2000多條書評,你相信嗎?

又是8月了。去年的這個時候,溫伯格的第一本中文版圖書即將與中國讀者見面(這本書也是溫伯格和高斯一起創作的,他們共同創作的另外一本著作《探索需求》也剛剛出版)。這一年來,《你的燈亮着嗎》受到了很多讀者的肯定。非常感謝你們!   這裏整理的一

原创 《程序員》對溫伯格的專訪

這是gigix在2003年9月對溫伯格的一次專訪: 軟件思想家Gerald Weinberg專訪<?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

原创 “探索需求”系列講座之一--需求的收斂過程

“探索需求”系列講座之一--需求的收斂過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時間:<?xml:name

原创 【探索需求對話2】反覆無常的東西不是真正的需求

探索需求對話<?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潘加宇 熊妍妍 / 翻譯整理   本文刊登在2004年6月《程序員》雜誌

原创 【探索需求對話1】CMM只是一種標準,UML只是一種記錄需求的工具

探索需求對話<?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潘加宇 熊妍妍 / 翻譯整理   本文刊登在2004年6月《程序員》雜誌

原创 【探索需求對話3】溝通,瞭解什麼是自己、是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

探索需求對話<?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潘加宇 熊妍妍 / 翻譯整理   本文刊登在2004年6月《程序員》雜誌

原创 放棄尋找銀彈與推銷銀彈的悖論

在一篇堪稱軟件工程領域中之經典的文章中,布魯克斯(Fred Brooks)準確地揭示出:我們都傾向於尋找“銀彈”——某個能讓軟件工程魔術般正確的技術突破。但是,他的文章題目表明了他的觀點:“世界上沒有銀彈”。<?xml:namespace

原创 《燈》中的故事給予的啓發

讀書筆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讀《燈》中的故事有感   這是一本薄薄的書,我用了兩個上班途中來看完,書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