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管去做:讓你迅速實現增值的目標管理法

  • 2017 年過去了,你的個人年度目標完成了嗎?
  • 2018 年過去一個星期了,你設定新的年度目標了嗎?
  • 你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標嗎?

如果的回答有一個不是肯定的,就有必要讀一下今天推薦的這本書:

《只管去做:讓你迅速實現增值的目標管理法》是經典時間管理故事書《小強升職記》作者鄒小強(鄒鑫)老師的第二本書,專講如何制定並實現你的年度計劃。

小強老師提出了一個着陸式年度計劃法

將年度計劃拆解爲 6 個步驟:

  • 用五年後的一封信澄清願景
  • 把願景轉化爲目標
  • 使用SMART原則來明晰你的目標
  • 根據目標生成項目計劃
  • 養成好的習慣,靠習慣的力量來推進計劃
  • 使用 4D 工作法完成每日工作

接下來,我帶大家快速瀏覽《只管去做》一書中這 6 個步驟的精華。不過在開始之前,我們先看看,爲什麼你的年度計劃難以實現。

假大空全

大部分人年度計劃實現不了,是因爲四個字:假、大、空、全。

假:目標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由一時的刺激催生。比如過完年上班別人說你胖了兩圈,你立刻下決心減肥;比如你看某某練出了馬甲線,就也定個目標要去健身……

大:目標超出能力範圍。比如你看了喬布斯傳,馬上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今年要完成一個超越 iPod 的偉大產品;比如你看家門口舉辦全馬,立馬定下幾年跑一個全馬的目標……

空:有目標,沒有落地計劃。比如你定了今年要出版一本愛情小說的目標,可是故事、大綱、編輯、出版,樣樣事情都沒安排……

全:貪多求全。新的一年裏,你既要出版一本小說,又要跑一次全馬,還要完成一個超越 iPod 的偉大產品,還要練出馬甲線,還要拿一建證書和教師資格證,還想舉辦20場公衆演講……

目標要發自內心,並且在能力範圍內,有計劃,數量控制在你的精力能覆蓋到的範圍內,這樣才容易實現。

用五年後的一封信澄清願景

你的人生願景是什麼呢?

試着從下面開始:

  • 小時的夢想,比如成爲科學家、歌星、企業家,設想夢想達成時的生活情景
  • 你的偶像,比如黃曉明、馬雲、莫言、葛優,設想你成爲他們後的生活情景
  • 沒有經濟壓力時,你最想做的事
  • 不需要滿足別人的期待時,你最想做的事
  • 生命只剩最後一年時,你最想做的事

想一想……

想出來了嗎?

如果想不來,可以用小強老師給我們的方法,通過寫一封給五年後的自己的信來挖掘自己的願景。

下面是我給五年後的自己的一封信,描述了我的願景:

五年後的曉輝,你好!

你現在擁有了自己的諮詢室,就在某某小區1號樓1層,陽光通過南面的大大的玻璃窗照進來,暖暖的。屋裏四面都是散發着柏木香味的書架,你喜歡的各種書籍,小說、散文、心理、勵志、職場,分門別類擺在書架上。

你坐在涼涼的藤椅裏,手裏拿着東野圭吾的最新小說《那一夜卻如白晝》,靜靜的閱讀,時而蹙眉,時而嘆息。

約見的時刻到來,你和來訪者側對着坐下,聊了兩個小時,等到對方充滿信心的起身離開,你長長地舒了口氣,臉上露出難得的笑容,心裏泛起一絲一絲的喜悅。此時此刻,窗外鬧人的蟬鳴,忽然變得動聽起來。

你的書給越來越多的讀者帶來幫助,你不斷收到他們的來信,看到他們在信中述說自己的改變,你有時會微笑,有時會點頭,有時會沉思,不管怎樣,你的內心被感激、滿足等情緒暈染。

由於幾本書大受歡迎,加上線上的課程銷量一路走好。你實現了財務自由,不必再擔心經濟的問題。每年的暑假、寒假,你都會和妻子、女兒一起去旅行,到海邊看潮起潮落,到草原感受天地遼闊,翻滾的雲海,慢慢浮現的紅日,每一個純粹而直接的當下,都有淡淡的喜悅。

當我們撰寫自己的願景時,最好是描述一種生活狀態,加上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形成畫面。這樣的願景會對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甚至會感動到你想落淚。

不要擔心你現在寫下的願景可能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改變,原本願景就是會隨着你生活閱歷的增加而變化的,小時候你可能想成爲科學家,長大了可能覺得做一名婦產科醫生幫助產婦順利生產更好一些。這都是很好的願景,從心選擇就好了。

你也可以根據這封信製作自己的願景板,貼在家裏顯眼的地方。

把願景轉化爲目標

願景就像航道上的燈塔,具有指引作用。但要想把願景變成現實,還需要把他們轉化爲目標。

請把你願景中提到的事情、生活狀態等摘取出來,填入下面的九宮格中:

小強老師提供的這個九宮格,可以支持我們整理出平衡的目標組合,避免只顧事業忽視家庭、只想家庭不想工作、只顧享樂不顧身體等不好情況發生。

在把願景轉化爲目標時,可以遵循“先定義、再計劃、後目標”的三步法。

比如財務自由這個願景,就可以先搞明白定義。

《小狗錢錢》的作者博多·費舍爾在《財務自由之路》一書中將我們嘴上常說的財務自由分爲三個層次:

  • 財務保障:指你擁有能維持 6 ~ 12 個月基本生活的儲備金。比如你每個月基本生活支出是 20000 元,那你有 12 萬元存款,那你就擁有 6 個月的財務保障週期。
  • 財務安全:指你的被動收入可以滿足你的基本生活開支,但還不能讓你隨心所欲的實現你的願望。比如你每個月基本生活開支 20000 元,你存款利息每個月有 2 萬元,你就實現了財務安全。但是買一輛價值 100 萬的寶馬車或者價值 1000 萬的山景別墅,依然遙不可及。(注意這時不能動用你下金蛋的鵝)。
  • 財務自由:你有足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不僅可以滿足基礎生活開支,還能支撐你較爲奢侈的願望。

小強老師在《只管去做》裏提到的“財務基本自由”是指財務安全:被動收入大於總支出。

搞明白了定義,就可以來計算,要實現財務安全,你需要存多少錢。比如你每個月開支 20000 元,一年 24 萬,資產收益率按 5% 計算,那你需要 480 萬元的存款,纔可以靠吃利息實現財務安全。

看到 480 萬,我感到好絕望,好絕望,/(ㄒoㄒ)/~~

再接下來就可以挖掘你有哪些途徑可以積累 480 萬元儲蓄:工資、獎金、分紅……

注意,這就是實現願景的策略和手段,也就是三步法中的計劃了。

然後再接下來就可以看看今年可以做些什麼:薪水翻番、跳槽、更換到核心崗位……

注意,這裏的事情,就是你今年的目標嘍。

使用SMART原則來明晰你的目標

一個有效的目標,必須符合 SMART 原則。

SMART 是五個英文詞的縮寫,解釋如下:

  • S(Specific):目標必須是具體的,要對標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 M(Measurable):目標必須是可衡量的,衡量的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爲化的,驗證這些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取的;
  • A(Attainable):目標必須是可實現的,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
  • R(Relevant):與其他目標有一定的相關性
  • T(Time-bound):目標必須有明確的截止期限

比如“今年我要學會 Python 語言”,就不符合 SMART 原則。因爲目標不具體(什麼是“學會”呢),也不可衡量(不具體通常就很難衡量)。

比如“今年薪水翻番”這個目標,就不一定可實現。你想啊,如果你在西安做前端開發,現在月薪 15000 ,今年可能變成月薪 30000 嗎?基本不可能!

所以我們在設定目標時,一定要多對照着 SMART 原則琢磨琢磨,看看這個目標到底是不是有效。

根據目標生成項目計劃

把你的每一個目標都當做一個項目來管理,用項目管理的方法來推進目標的實現。這樣子,就從方法上提升了實現目標的概率。

小強老師鍾愛甘特圖,在《小強升職記》裏提到過,在這本《只管去做》又用到了:

這張圖上,小強老師把年度目標都繪製上去了,哪個目標在什麼時候段內完成、進度如何,一覽無餘。

在實際的年度計劃中,可能會因爲目標的緣故而沒這麼簡約,比如寫一本小說、去普吉島旅行,這兩個目標其實都蠻大慢複雜,每個可以分解出若干子任務,每個子任務都有時間盒……這種情況下,你把每個比較複雜的目標當做一個項目來管理,可能更合適。

鑑於這種情況,《只管去做》給出了一個工具,從兩個維度來分析目標:

  • 簡單-複雜
  • 模糊-具體

小強老師的年度目標用這個工具分析後,圖示如下:

你也可以用這個工具來將你的目標歸歸類,挑出比較複雜的目標,單獨作爲項目來管理。

對於像文身、體驗這類簡單又具體的目標,不需要複雜的計劃,設個日程提醒就好了。對於想寫一本書、開發一款清單 App 這類複雜的目標,就要製作具體可行的計劃啦。

那麼,如何從目標到計劃呢?

《只管去做》裏提供了一個“倒推分解法”(和軟件開發中常用的自頂向下方法類似)。

小強老師以寫時間管理書爲例,演示了倒推分解法的使用。

  • 目標是“ 11 月前出版一本時間管理書”……
  • 要達成這個目標,就要在 11 月在各個書店上架……
  • 要上架,就應該先走出版流程,以一個月計算,10 月初出版……
  • 要出版,就要先交稿,大概 9 月底……
  • 要交稿,就要 8 月底寫完(留一個月修改)……
  • 要 8 月底寫完 10 萬字的書,每天寫 1000 字計算,需要 4 個月,那 3 月份就要開始寫……
  • 要 3 月開始寫,那 1 月 和 2 月就要整理資料、聯繫出版公司、積累案例
  • ……

這樣倒推過來,計劃大抵如下:

使用倒推分解法時,需要注意 2 點:

  1. 要一直倒推到現在
  2. 越到現在越要明確具體的行動計劃

我們用倒推法演繹下“開發一款清單 App”這個目標:

  • 從結果出發,第一個節點就是:12 月份在 Google Play 發佈 App。
  • 那要發佈,必須要先:11 月底完成 App 的測試。
  • 要完成測試,必須要先:10月底完成開發。
  • 要完成開發,必須要先:8月底完成設計。
  • 要完成設計,必須要先:7月底定義功能。
  • 要定義功能,必須要先:6月底定義問題
  • 要定義問題,必須要在 5月之前完成用戶需求分析。
  • ……

但實際上,很多時候你完成了項目分解,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怎麼才能做到!這是因爲,一個項目中的很多事情,你沒有做過,對你來講比較複雜、模糊,不夠簡單、具體。

所以這個時候,你要做小強老師所說的“項目化解”的工作。可以沿着兩個維度去化解項目:

  • 如何才能讓這件事情變得更簡單?
  • 如何才能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具體?

具體怎麼做,必須結合實例才能講清楚,摘錄原文的話,就太長了……請參見《只管去做》里老付和小強的對話吧。

3 步培養好習慣

很多人可以做出年度計劃,但往往做完就放哪裏,或者執行三幾天就放棄了。這裏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養成好的習慣。

所以,小強老師專門開闢一章來講如何養成一個好的習慣。

這部分先介紹了培養習慣的四個階段:

然後介紹了《習慣的力量》中提到的習慣迴路。

這兩步是培養習慣的理論支撐。

接下來第三步,是習慣培養的過程。

小強老師首先介紹了一個習慣選擇表,讓我們選擇真正想做又可以做的習慣來培養:

這個表引入了選擇一個習慣時需要考慮的 3 個關鍵要素:

  • 痛苦:做這件事解決我哪個痛苦?痛苦程度從淺到深,可以打 0 ~ 10 分。
  • 熱情:做這件事的動力是什麼?有多強烈?強烈程度從淺到深,可以打 0 ~ 10 分。
  • 時機:眼下適合不合適做這件事。從不適合到特別適合,可以打 0 ~ 10 分。

打完分你就知道自己真正想養成的習慣是哪個了。

選出想培養的習慣後,可以用啓動儀式來強化習慣的培養。書裏給出了一個習慣養成卡片:

再接下來,就是制定循序漸進的計劃。

最後是要忠實記錄、積極反饋。

4D 工作法

計劃落不了地,我們的藉口往往是——沒時間。但實際上,小強老師深入分析後發現:

  •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精力。
  •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大塊時間。
  • 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有立刻去做。

所以,針對這些,他提出了一個 4D 工作法:

你用 4D 工作法來列清單,就可以把每天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條:

當你能夠把每日計劃安排好,就可以有時間來實現年度計劃。

然而有人會說:老是有一堆突發的狀況擾亂我的計劃,我做的安排根本沒用!

小強老師很懂你,他用一張圖告訴你如何應對突發干擾:

做事靠系統

如果你能琢磨透這本書,並付諸實踐,就會建立起一套實現目標的系統,晉升高手行列。因爲,一般人做事憑感覺,高手做事靠系統。

Go !開始你的新年計劃吧!


《只管去做》京東購買鏈接:https://item.jd.com/12285572.html
《程序員的成長課》京東購買鏈接:http://item.jd.com/12243573.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