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教師資格證考試複習筆記-高等教育學(1)-教育學概述

摘要:這是去年複習高等教師資格證考試時整理的筆記,去年沒考過,今年準備再考。這是第一章的內容,高等教育概述。包括了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的起源,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的起源,英才教育與大衆教育。寫了高等教育一步步從神壇走向人間的藍圖。但似乎考點內容並不是很多,反正我參加的考試基本沒考這些內容。

第一章 高等教育概述

第一節 教育與高等教育

一、教育的概念
  • 廣義的教育,指凡是增進人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動。它包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二、教育的本質屬性
  •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種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
  • 教育的具體而實在的規定性體現在
    • (1)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
    • (2)教育是人類有意識地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 (3)教育是以人的培養爲直接目標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教育的起源
(一)神話起源說
  • 該學說認爲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都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創造的,教育目的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
(二)生物起源說
  • 他們認爲教育是一種生物現象,而不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生物起源說是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有關教育起源的學說。
  • 代表人物: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英國教育學家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說
  • 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
  • 代表人物:美國的孟祿
(四)勞動起源說
  • 馬克思主義認爲教育起源於人類所特有的生產勞動
四 高等教育的概念
  • 人們普遍把歐洲中世紀大學作爲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二條對高等教育這一概念進行了規定:“本法所稱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級中等教育基礎上實施的教育”
  •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專業性是高等教育的本質特徵
五、高等教育的特點
  • 高等教育以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爲目標。
  • 大學生一般是18歲以上的青年,他們的身心發展已趨於成熟。

第二節 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問題

一、英才教育與大衆教育
  • 英才教育與大衆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兩個階段。
  • 當一國高等教育入學人數低於適齡入學人口的15%時,其高等教育發展屬英才教育階段;當該比例達到15%-50%時,屬於大衆高等教育階段,50%以上則屬於普及高等教育階段
(一)英才教育階段
  • 注重少數治國人才和專家的培養,高等教育的支撐者是國家,國家幾乎承擔了對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資。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數人的,規模較小,這也是它區別於大衆教育最顯著的標誌之一。
(二)大衆教育階段
  • 它強調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人才培養,關注人才的數量。
  • 高等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不設入學選拔考試或入學選拔考試不通過率極低。教育的機會增多,受教育者分佈廣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學,特別是工農大衆子女也可以通過平等競爭進大學,從而重新選擇社會角色和地位。
  • 英才與大衆高等教育只代表高等教育的兩個階段,並非意味着兩者在價值取向上存在對立,實際上在已經進入大衆甚至普及高等教育的西方國家,仍然有少數高等教育機構仍舊帶有鮮明的精英高等教育的特徵。
高等教育的平等與效率
(高等教育平等)
  1. 高等教育平等的內涵
    • 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複合體。包括三方面
    • 進入高等學校的機會均等
    • 受高等教育的過程平等
    • 受高等教育的結果平等
  2. 高等教育平等內涵的發展
    • 教育平等思想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和柏拉圖。
    • 從“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平等”到“學業成功機會平等”,再到“教育後就業及接受再教育機會平等”
(二)高等教育的效率
  • 世界銀行把教育效率分爲內部效率與外部效率
  • 內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統用盡量減少浪費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所培養學生的數量
  • 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職業教育的關係,以及學校同就業機會的關係,即學校和老師能爲學生將來就業做什麼,以及學生所學知識就業後能否運用。
  • 教育平等要求每個人不受外部條件限制,平等地享受教育權利。而效率則追求資源的合理配置。
(三)如何處理平等與效率的關係
  1. 平等與效率是一對相互對立的範疇
    • 首先,高等教育的資源要適當集中以保證這種高投入的活動能夠順利、高效地進行。
    • 其次,對誰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選擇。
    • 再次,高等教育應按社會需要分層培養人才,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 而平等追求的是享受教育權利的均等,主要是享受資源的均等。在資源短缺的情況下,這可能導致高等教育處於低水平動作,降低高等教育的效率。
  2. 平等與效率又是一對統一的範疇
    • 首先,人們所追求的效率以質量爲核心,而質量同時又是平等的基本內涵之一。平等的最終實現絕對不能離開質量這一前提。而效率又可以促進有限資源的利用,以產出儘可能多的產品。
    • 其次,從另一角度來看,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條件。從某種意義上說,整個社會的合作是實現理想效率的關鍵。
    • 在具體操作中,高等教育平等與效率的組合形式大致可分兩類:一是“單一型”,即所說的高效率低平等或高平等低效率,這是一種由片面認識所支配的觀點;二是“兼顧型”,即追求高等教育平等與效率雙目標,它代表一種辨證的觀點,是應當追求的。“兼顧”並不是兩者沒有輕重先後的絕對同等對待。在現實中絕對平衡的發展只是一種理想,更多的時候必須做出“效率優先兼顧平等”還是“平等優先兼顧效率”的選擇。這種選擇應當以一定歷史時期一國、一地區的具體情況爲依據。
(四)我國當前處理平等與效率關係的政策取向
  • 我國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爲“效率優先,兼顧平等”。
  • 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具有以下措施
  • (1)要改革辦學體制,實現教育資源多元化,允許社會團體、私人辦學,採取民辦公助、公辦民助等多種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資源。
  • (2)要實現高等教育適當分層分流,這有利於高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各種人才。
  • (3)國家應採取具體措施對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的學生給予幫助,以儘量避免“馬太效應”,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的平等。

第三節 當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

一、高等教育大衆化

高等教育大衆化的成因包括
- (1)經濟發展爲高等教育大衆化提供了物質基礎
- (2)社會民主化浪潮加強了人民對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的追求
- (3)人力資本理論進一步推動了公衆對高等教育的需要
- (4)隨着以高科技、信息化爲特徵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正在取代資本和勞動力而成爲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因素
- (5)隨着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接受高等教育不僅成爲謀生的需要,而且成爲精神享受的需要

(一)高等教育大衆化的模式
  1. 美國高等教育大衆化模式
    • 美國高等教育首先發展起來的是私立大學,但在“贈地運動”之後,公立高等教育發展起來。二戰之後,通過“開放入學”來實現高等教育的擴展。
  2. 日本高等教育大衆化模式
    • 日本的高等教育起源於國立的帝國大學。1972年日本公佈《高等教育促進法》,政府開始資助私立高等教育。
(二)我國高等教育大衆化應遵循的原則
  1. 發展要適度
    • 我國高等教育大衆化的實現必須要經過一個大發展的過程,但加快發展要注意規模適度,防止大起大落。
  2. 以內涵發展爲主提高規模效益
    • 我國目前各地多數學校原有辦學條件尚未被充分地利用,師生比處於低水平。我們一方面應充分挖掘學校的內部潛能,不建或少建新校,集中力量使現有學校儘量達到合理規模。另一方面應通過聯合辦學的方式,使資源優化配置,在不增加投資的情況下,可使學校資源集中共享。
  3. 建立多元化的籌資體系
    • 雖然高校的生均成本會隨着招生規模的擴大、辦學效益的提高而呈下降趨勢,但是目前我國政府的稅收還不足以支持大衆化的高等教育,應建立起政府投資爲主,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多元化籌資體系。除了政府撥款,各社會團體、企業的捐資助學外,個人分攤高等教育的成本也正成爲必然趨勢。提高學費在高等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吸收社會資金投入教育,可以進一步保證政府教育經費優先用於中小學教育和優化資助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學生上大學。
  4. 發展終生教育
    • 促進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高等教育不僅包括在一定年齡階段的學校教育,還應包括在任何年齡階段的人在生活中的任何階段均可參加的非正規的教育形式,即終生教育。
二、高等教育國際化

方式:

  • (1)活動方式:指不同國家之間的高等學校,在學術人員的交流、課程和教材的引進、科學技術的運用和留學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與發展。
  • (2)能力方式。指通過強調和促進學生、老師的國際合作知識、技能、態度價值的發展,幫助學生在日趨激烈的世界人才競爭中成爲成功的國內和國際公民。
  • (3)文化方式。指在高等教育領域營造一種重視和支持跨國和跨文化觀點和行動的社會氛圍。
  • (4)過程方式。指通過一系列廣泛的社會活動、政策和程序,把跨國和跨文化的緯度整合或貫通到高校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之中。
三、高等教育多樣化

表現:

  • (1)培養目標多樣化
  • (2)教育對象多樣化
  • (3)培養方式的多樣化
  • (4)高等教育機構多樣化
  • (5)高等教育評價標準的多樣化
  • (6)經費來源多樣化
  • (7)社會職能的多樣化
四、高等教育綜合化

表現:

  • (1)重視綜合素質的培養
  • (2)教學內容綜合化

原因:
- (1)科學技術越分化就越需要綜合,每一個專業領域都無法單獨解決問題,只有進行跨學科的合作,纔有可能發揮各個學科的優勢
- (2)社會變動的速度不斷加快,職業崗位的迅速增加和消失要求勞動者不斷地變換工作,而過窄和僵化的專業教育不利於增強勞動者的適應性。
- (3)文化的發展和閒暇的增多,產生了接受更爲全面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人們接受高等教育也不再完全是爲了職業的需要,而是爲了提高修養,擴展知識面,從而更加提高文化生活的質量,高等教育的大衆化爲進行一般教育提供了可能,它將不再只是培養少數精英型的專業人才,而是造就更爲廣大的具有較高知識水準和修養的國民。

五、高等教育私營化

表現:

  • (1)在高等教育經費結構中來自私有資金的部分擴大。
  • (2)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的增加
  • (3)公立高等院校按照私營模式來管理和動作,即將市場機制引進公立高等教育部門,增強它們的靈活性、多樣性和對教育消費市場的反應程度,進行成本覈算,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加強它們的績效責任。
    原因:

  • (1)通過私營化解決高等教育領域推行新自由主義路線,如英國的撒切爾政府、美國的里根政府、日本的中曾根政府等,都提倡自由競爭,反對國家對高等教育的大幅度投入。

  • (2)“誰受益誰投資”的原則爲高等教育私營化提供了理論基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