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16.04 系統安裝 -- Linux 環境搭建(上)

喜歡請點贊收藏~~

Linux環境搭建(下):Ubuntu 簡單配置、常用軟件安裝

Ubuntu 系統安裝

準備

官方鏡像

  • Ubuntu 16.04 LTS 下載
    Ubuntu GNOME 16.04.3 LTS 介紹及下載

  • 二者區別:前者爲官方默認發行版本,桌面爲 Unity,而後者桌面爲 Gnome 。Ubuntu 18.04 LTS 開始將恢復使用 Gnome 作爲默認桌面,因此本文安裝後者,除桌面外觀和插件外這兩個版本無所不同,可憑喜好自行選擇。

  • U盤啓動盤製作

    • 4G以上空白U盤
    • 推薦使用 Rufus 製作。

數據備份

準備安裝空閒區域

  • 若安裝 Windows+ Linux雙系統:

    先行安裝 Windows(如單硬盤安裝雙系統,最好確保是UEFI引導,GPT格式。安裝方法),然後使用 Windows 自帶的磁盤管理壓縮出空閒區來(不必格式化)。一般 20G 打底,視需安裝軟件和個人文件大小自行考慮,一般可分 60G 以上。

    壓縮卷具體操作見最後。

  • 若重新安裝 Linux 系統:

    刪掉原相關分區即可(建議),或直接在安裝過程選擇卸載 Ubuntu 並重新安裝的選項(不建議,第3節中有說明)。

雙系統安裝在BIOS中關閉secure boot

(可選)在BIOS中關閉快速啓動

  • 若之後選擇非UEFI引導,如混合引導,安裝時會有彈窗提醒,繼續安裝即可,但必須關閉BIOS快速啓動
  • 無彈窗提醒的(即是UEFI模式的)無大礙。本人未關閉,出現Windows 10 正常關機後進入Ubuntu 無法掛載Windows 相關盤符的情況。此時需進入Windows 再重啓進入Ubuntu 可解決此問題。即需確保上次是以Ubuntu 系統關機。

(可選)關閉Windows中的快速啓動

安裝

從U盤啓動,可直接選擇 Install Ubuntu

語言選擇

  • 若選中文:會導致在文本型控制檯(TeleTYpe,tty)或恢復模式中的提示因是中文而亂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加載第三方包解決,我沒有試過。
  • 若選英文:會導致某些界面中出現中文文件名顯示亂碼、辣眼睛等情況,所有軟件默認語言將爲英文。可以通過另裝語言包、單獨配置軟件解決。
  • 所以。。憑喜好選擇吧,反正你們總會重裝系統的:)

安裝時安裝更新(需聯網)、第三方 package 這些選項都不必勾,勾了安裝會很慢,還會弄出幺蛾子。。。

安裝類型

  • 其他選項
  • 存在舊安裝的,將會有卸載 Ubuntu 並重新安裝的選項,該選項可直接覆蓋上次 Ubuntu 安裝,但我遇到過不認原有的\boot 分區、新安裝在\ 下自行創建100M \boot 目錄的情況,建議想重新安裝的刪掉原有分區,再按下步驟重新分區。

安裝啓動引導器的設備選擇

  • 選擇一個efi 分區的設備號即可。可選已有的Windows 所創建的efi 分區,也可自行創建一300M左右的efi分區(一般不小於200M)。

  • 日後需卸載Ubuntu 時,雖可通過改變默認引導項直接進入Windows ,但若想卸載Ubuntu 的引導,請進入相應efi 分區刪除ubuntu 文件夾(可使用 DiskGenius 軟件)。如efi 分區內只有Ubuntu的引導,則直接刪掉該分區即可。

  • 選擇已有的Windows 所創建的efi 分區,安裝完後efi 分區文件結構如下:

    efi:
    ├─EFI
    │ ├─Boot
    │ ├─Microsoft
    │ └─ubuntu

系統分區

選擇磁盤中預先分好的空閒容量一欄,點擊 + 號,依次分出如下區

  • \boot:放Linux系統內核的地方,建議大點,500M~1G左右,ext4,主分區。
  • swap :交換分區,類似 Windows 的虛擬內存,沒啥用但是必需的。內存8G,16G的分個2G,4G就差不多了。
  • \ :根目錄,餘下的都劃給它,ext4,主分區。其他目錄會在根目錄下自動生成。

以上方案在個人電腦上使用夠用了。多硬盤的可以把\home 劃出到別的硬盤去。

設備名、用戶名無需過長,目錄無需加密,密碼無需太複雜 :)

安裝完重啓

  • Ubuntu引導項應自動置於第一選擇。若開機後未進入 Ubuntu 的 grub2 引導界面,檢查BIOS中啓動項先後順序、BIOS中快速啓動有無關閉,進入Windows再重啓後是否可進入grub2 引導界面等。
  • 若是進入grub2 卻是黑色命令行界面,則表明其未找到Ubuntu 所在。一種原因是因爲非UEFI引導、未關閉BIOS快速啓動造成。

掃尾

系統更新。

  • 更換國內源

    • 直接打開應用“軟件和更新”(Software & Updates),更改“下載自”(Download from),選擇“other”以切換到國內站點。(也通過修改/etc/apt/source.list文件的方式自行添加軟件源,但不如GUI操作方便:)
    • 阿里源、中科大源、網易源都挺快。教育網用戶可以優先選擇edu站點。
    • 另:國內似乎僅中科大源有 arm 相關源,供安裝NVIDIA Jetson 板子的參考。
  • 更新軟件列表,即下載最新的軟件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 更新軟件,即將軟件列表與安裝軟件比較,然後提示更新舊軟件。

    sudo apt-get upgrade
  • 上述兩個命令一般同時使用以更新系統。一般請保存系統最新。

附加驅動

同樣打開應用“軟件和更新”(Software & Updates),切換到“附加驅動”(Additional Drivers),安裝如WiFi等附加驅動。

一般至此係統可正常使用。

系統簡單配置、常用軟件安裝等詳見:Linux環境搭建(下):Ubuntu 簡單配置、常用軟件安裝

常見問題

壓縮卷操作

  • 右鍵WIN徽標,進入“磁盤管理”,選中要壓縮卷的對象,右鍵壓縮卷,填入需要壓縮大小即可。

    此操作相當於調整某分區大小。

  • 壓縮卷的速度視當前壓縮對象內文件分佈情況而定,而不是壓縮對象剩餘空間大小。

    這是因爲壓縮卷實際是壓縮(拆遷)分區尾部空間,尾部被壓縮(拆遷)的空間上若有文件則都會被複制到分區前部去。這樣多了一步複製過程,壓縮速度會很慢,請耐心等待,尤其是曾寫滿分區後主動刪除文件的情況。

BIOS相關操作

  • 在系統開機出現品牌LOGO時,一般筆記本按“F2”或“Delete”鍵可進入BIOS,一般在“BOOT”選項卡里會有類似“fast boot”、“secure boot”等選項。有的話關掉,沒的話忽略。
  • “UEFI”、”Legacy Boot”、”Both”等選項皆爲啓動模式可能選項,可知目前啓動模式。
  • “Boot Option #1”類似選項則爲啓動項順序,將第一位換成Ubuntu 引導即可。卸載後檢查是否換回Windows 引導。
  • 開機按“F8”(視不同品牌而不同)可進入引導選擇界面。

Linux環境搭建(下):Ubuntu 簡單配置、常用軟件安裝

喜歡請點贊收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