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理想

        很多人談了十幾年理想,還不知道什麼是理想,我也不清楚,姑且憑着自己的感覺談上一些吧!因爲我向來認爲:我們應該相信自己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而不要相信任何權威與真理!

     理想,說來是一個很虛幻的東西。有時談起來,感覺很大、很空,甚至談理想會讓人覺得幼稚、可笑。但,當理想注入內心、而不是放在嘴上的時候,它就具有一種強大的力量。

     理想,可以讓一個人孤獨。當一個人懷着理想併爲之不懈努力的時候,他常常會忽略身邊的人與事,成爲一個孤單的前行者。

     理想,可以讓一個人孤傲。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的理想高於一切的時候,他會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漠視周圍的一切。

     理想,可以讓一個人瘋狂。當一個人不能控制自己理想的時候,理想會瘋狂地膨脹,以至於使他忘記自己。

     每個人在幼兒園的時候,理想應該相當之遠大。比如將來要開灑水車,或者那種拖大糞的車子也可以,那時候我們會覺得開着那種可以放音樂的車子招搖過市,應當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小學的時候,老師讓我們談理想 ,那就談唄。不過那時我們應該有點懂事了,再也不想着開那種“灑水大便車”。有人會說我要當人民教師,將來也讓我的學生重寫作業,喊家長來訓話……

     初中的時候,必須開始寫有關理想的作文了,那時的文字豈一個“嫩”字了得?但是我們仍然義無反顧的寫上: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換下次就是“實現祖國的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詞兒多着呢!

     高中應該學會“理性思維”了,青春期的我們學會了叛逆,知道了標新立異。每次的作文都擺出一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態勢。那種“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樣子至今仍然覺得好笑,那個時候很多人喜歡上了魯迅,理想作一個“真的猛士”;那個時候很多人崇拜上了李白,崇尚“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可是我們終於還是要學着長大。

     現在我們看到那些開着摩托車的不歸人,當他們開着大功率的音響從身邊呼嘯而過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其實他們和我們幼兒園時代有着類似的價值觀;

     現在我們聽說身邊有老師躲在辦公室裏用學校配的電腦看色情電影,其實所謂“人民”的,也未必偉大;

     現在當我們再看到那些青蔥歲月的同學訴說自己風花雪月裏的“秋水共陽光一色”的時候,我們都明白:其實所謂“團結緊張,積極向上”云云的校訓永遠都只是偉岸的教學樓外金光燦爛卻不爲所知的楷體漢字而已。

     理想就是用來顛倒和輪迴的嗎?

     清代王國維說古今成大事業者必經歷人生三種之境界,一境:“昨夜西風凋蔽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三境:“衆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他說的是一個人要成就輝煌的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必經歷迷惘、執著、豁達的過程。前不久看到舒婷主編的《影響了我的兩百首詩詞》,她共分了六輯,每一輯一個標題,那六個標題正好可以滿足我對理想追求境界的渴望。我想,人生的境界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境:蓬頭稚子學垂綸。二境:少年不識愁滋味。三境:白髮一半對青山。四境:幾生修得到梅花。五境:時有幽花一樹明。六境:聽唱新翻楊柳枝。

     蘇格拉底說: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爲理想而奮鬥。史立茲說:生活中理想如星辰——我們永不能觸到,但我們可像航海者一樣,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屠格涅夫說:沒有理想的人,是可憐的人。列夫·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巴金說:理想並不能夠被現實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閃耀。我相信:這些偉大人物的言論是睿智的哲言而不是空洞的說教,可是我們身邊,真正有理想的人又有多少呢?

      巴金老人在二十年代寫作生活的初期就說過:“把個人的生命連繫在羣體的生命上面,在人類繁榮的時候,我們只看見生命的連續,哪裏還有個人的滅亡?”在三十年代中他又說:“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愛,更多的歡樂,更多的眼淚;比我們維持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我們必須把它們分給別人,不這樣做,我們就會感到內部乾枯。”但是在逝世前他總在思索:爲什麼宣傳了幾十年的崇高理想和大好形勢,卻無法防止黃金瘟疫的傳播?爲什麼用理想教育人們幾十年,那麼多的課本,那麼多的學習資料,那麼多的報刊,那麼多的文章、到今天年輕的學生還彷徨無主、四處尋求呢?他沒能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他還是憑着百年的生活經驗和深邃的思想告訴我們:束手等待是盼不到美好的明天的。光輝的理想像明淨的水一樣洗去我心靈上的塵垢……

     從古至今,可以說自從有了人類,就有理想的存在。“天下爲公,選賢任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是孔子的理想;“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世外桃源,是陶淵明的理想。理想是一生的追求。有的人奮鬥終生,爲實現夢想;但更多的人終其一生,唯尋求理想。並不是說後者就胸無大志,庸庸碌碌。因爲一次就找準人生方向,實在太難,彷彿初戀就遇到三生姻緣的人,不但要獨具慧眼,更需機緣巧合。科技時代讓有深邃思想的人越來越少了,不會再有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了,長大的我們,有多少時間會思考爲什麼活着?真的是爲了理想或愛情嗎? 有人說:女人有理想是因爲負面誘惑還不夠,男人有理想是因爲放棄的籌碼仍太低。雖然有一些道理,但這是真理嗎?這只是世風而已,正如餘傑所言:在這個樓羣越來越密,汽車越來越多,孩子脾氣越來越壞,女人穿着越來越少,謊言越來越高明,真誠越來越稀疏的時代裏,閃爍的黃金自然比詩意的流水更有魅力。和申在船上問乾隆:岸上熙熙攘攘,他們都在談論什麼呢?答曰:非名即利。但是若干年後,不是依然涌現出無數的仁人志士嗎?今天如果有人問我,校園中熱熱鬧鬧,他們都在幹什麼呢?我會答:非名即利。但是有理想的人就不存在嗎?理想對現實說:我可比你長。現實很不屑:老子比你硬。在現實的面前,理想永遠不堪一擊,結局一般都是現實看着碎落一地的理想。現在的確沒有多少人信奉理想與愛情了,他們會說:什麼是理想?理想就是有理由去想;什麼是愛情?愛情就是愛自己的心情。很多人彷彿都認識到了這一點,但是理想就這樣沒有了嗎?並不是,綜觀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任何時代都有衆多講現實的人,信奉它的不過是個庸人而已。

     能高調做事高調做人的人是狂人;能低調做事高調做人的人是庸人;能低調做事低調做人的人是凡人;能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人是聖人。李白曾在《將進酒》中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聖賢之所以會寂寞,因爲他們志存高遠而淡薄名利,因爲他們高調做事卻低調做人。我們也許不想成爲聖人,但有多少人甘於做庸人呢?常言道:懶惰和愚蠢連在一起,勤勞和智慧連在一起,消沉和失敗連在一起,毅力和勝利連在一起。我永遠堅信:偉大的毅力只能產生於偉大的理想!美麗的浪花,是在海浪與礁石的猛烈撞擊中開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鐵錘與鐵砧的急劇敲打中迸發;而崇高的理想,也就是在艱難的苦鬥中實現!

     周國平在他的一篇《肉體與靈魂》裏談到了人應該追求的是靈魂即精神上的東西,而不是肉體上的滿足。我想這能很好的解決樹立理想的問題:人應該樹立一個精神的追求。如果失去了理想,生活就沒有了色彩;沒有了理想,生命之花就會凋零。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我們應該有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豪情壯志,也應該有“寵辱不驚,去留無意”的豁達和恬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正是:

志存高遠氣衝霄漢,壯志凌雲響徹九天,扶搖直上氣貫長虹。

百折不撓扭轉乾坤,平步青雲同輝日月,淡薄名利遊刃有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