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憑欄處:做一條有夢想的鹹魚

 

趙婀娜

2014年02月20日08:07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有關四川涼山一當年理科高考“狀元”在8年後的今天淪爲“流浪漢”的新聞,受到了公衆和媒體的關注。有人唏噓感傷,一個本來前途一片光明的孩子淪落到如此境地,是他個人人生的悲哀,也是家庭、社會的悲哀;有人憤慨激昂,是萬惡的“狀元光環”與“人上人思維”扭曲了孩子的心態,斷送了孩子的大好前程;還有人沉思揣度,“狀元”淪爲“流浪漢”,到底是個案還是具備羣體特徵?到底該從個人身上尋找原因,還是該從教育體系與社會環境中分析問題……

  我們注意到,在新聞報道中,有一句話引人深思。主人公劉寧面對記者的詢問,給出了走到今天這一步的答案,“雖然沒有霍金的智商,但讓我像大多數人一樣,找個工作結婚生子、掙錢養家,我覺得很無聊、很沒意思。”

  如果像普通人一樣是“沒意思”的話,什麼纔是他心目中的“有意思”呢?顯然,在“狀元”與“流浪漢”之間,劉寧並沒有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座標。在尋找自己人生定位的過程中,這位曾經的天之驕子陷入了迷惘。環顧身邊,與劉寧持相仿觀念的年輕人大有人在,在他們的心目中,甘於平庸就意味着失敗,如果沒有機會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還不如索性不作爲。這樣,起碼在暮年之際,還可以自我安慰,“真不是我不成,而是老天爺沒有給我機會。”

  這究竟是一種清高,還是一種怯懦?

  爲什麼那麼多人希望在有生之年登上珠穆朗瑪峯?前赴後繼,哪怕知道有可能去而無返,哪怕知道走錯一步便可墜入深淵。答案很簡單,因爲,山,就在那裏,目標,就在那裏。

  爲什麼有一些人明明知道夢想很難實現還是要去奮鬥追逐,是因爲他們不願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爲,在他們的心目中,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來沒有努力過,卻還自我安慰,用麻木與冷漠掩飾懊惱與悔恨。

  所有的偉大與非凡,一定伴隨着數不盡的跌倒與創傷,所有的成功與輝煌,一定伴隨着數不清的挫折與憂傷。有人說過,青春本是殘酷的,在青春的路上,你覺得孤獨就對了,因爲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是你知道你自己內心有多強大的機會。青春就是這樣,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你一步登天,更沒有一件事情可以將你徹底打垮。慢慢走,不放棄,青春的滋味就是如此,人生的況味就是如此。

  你相信溫暖與夢想,夢想與溫暖也會相信你。對於絕大多數人如此,對於青年人,尤其如此。

  說個老掉牙的觀點,青春時,真的不妨拼盡全力地努力,避免在年華老去之時,悔恨與鄙視自己。

  再說一句不那麼老套的,是的,也許奮鬥了一輩子的屌絲最後仍然只是一個屌絲,也許翻了身的鹹魚仍不過是一條鹹魚,但正如五月天那首傳唱度很高的歌曲《鹹魚》中唱到的,至少他們擁有做夢的自由,沒有扔下一句“奮鬥無用”而心安理得地碌碌無爲。

  如果可以自己選擇青春道路的話,別做一個甘於流浪的“狀元”,做一條擁有夢想的鹹魚吧。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20日 18 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