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沒有天才:暴風影音首席架構師鮑金龍訪談

摘要:架構沒有合理不合理,甚至可以沒有架構。但有三點是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開發速度,第二是更新速度,第三是產品的極限性能。只有更快地進行產品的時代更替纔是現代互聯網界的追求,也是用戶真正關心的。

他,北大畢業,學的是化學專業,卻執迷不悔地走上了程序員的職業生涯;他學習了五門語言,擅長的卻是計算機語言;他幾乎和互聯網界的所有大佬都曾有過接觸,卻十幾年如一日混跡於程序員一線而樂此不疲。他見證了程序員這個職業發展的起起落落,也引領着互聯網發展的技術潮流和趨勢。認識他的人都稱他是天才,而他總是謙卑地稱自己是“苦才”,也許就像他自己所說:“程序員的世界不承認天才,如果我是天才,早就死翹了”。他叫鮑金龍,暴風影音首席架構師,混跡於互聯網程序界資深元老。

程序員就像一個不按常理出招的棋子,它走得每一步都會讓我們費解很久,始終不能理解。比如幾乎全部職業的優秀員工都很勤奮、工作努力,不過程序員例外,那些優秀出色的程序員都有點懶。這可能是唯一把懶惰當做優秀品質來對待的職業。再比如,幾乎全部的職業都歡迎天才,孕育天才,不過程序員例外。天才在這個行當裏很快就會死去,只有苦才才能生存下來,而且活得更久。


圖:暴風影音首席架構師 鮑金龍

功利心進,再沒回頭

鮑金龍走進這個行業的理由最初很簡單,很也實際。他畢業後在一個外企公司任職銷售代表,當時很想找一個賺錢多,容易上升的行業。那時候就看中軟件行業,因爲那時軟件行業的工資是銷售行業好幾倍,就想去做程序員。那時候,要做到頂級的銷售,纔有一個程序員的薪水。這10年的變化很大,95、96年的時候程序員的薪水是相當高的,因爲那時候他是在純軟件的公司,給的薪水是4倍於幹銷售的行業。於是他就回家自己學習程序員的東西,3年之後鮑金龍覺得自己可以轉行了。轉行之後,先去了做數據庫的公司,主要負責做MIS系統。之後去了阜國數字做軟件研發工作。期間業績表現突出,先後升任項目組長,研發經理,技術總監。在任期間主導開發了《中國國家高清晰度激光數字光盤標準》。

在阜國數字鮑金龍一人帶3個團隊,那時候比任何時候都殘酷。鮑金龍講道:“程序員想進來的都可以來,我告訴你我要做什麼,然後給你一個本書MPEG2的國際標準,我不管你以前做什麼的,一個月的時間看你能不能看出東西來。然而最終留下的比例是40:1。”

在這期間他也見過各路高手和奇葩,自認爲是天下能敵的程序員,跑到北京來混,2000年的時候要8000塊的工資,幹了2周就走人了,這樣的人見得太多 。那時候是“狼”一樣的使用方法,如果你覺得你能看出來一些東西的時候,立馬就要開始幹活,沒有任何的緩衝。那時候很殘酷,比現在殘酷10倍。也讓鮑金龍第一次認識到天才在這個世界是活不久的。

鮑金龍還舉了一個例子EVD項目的例子。當時這個項目在國家研究院下做了一年半,做到最後連一個demo也沒有做出來。最後他們接手,6個月的時間做出來。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專門做多媒體的,這種環境下都沒做出來。“我們要的就是能幹活的人!”包括現在各個公司有很多技術總監,或者創業的人,很多人跟阜國有淵源,有清華大學學物理的,北京大學學地球物理的,都不是踏踏實實幹活的人。鮑金龍這樣的是學化工的,完全是實戰出身。這是他第二次認識到這個行當唯“苦才”能幹。

“苦才”是怎樣活下來的?

從阜國出來,鮑金龍又去了金山,當時雷軍和求伯君都是程序員出身,對寫代碼的人都非常看重。每一個人都要自己親自面試的。 金山所有的程序員都是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挑到的,所有的程序員在雷軍眼裏都是寶貝,所有的程序員不允許不成才。金山當年要求一年要出10個創新的產品,最終會留下2款 ,最後10年只留下一款。寫代碼對程序員來說,是一個永恆不變的自我否定的過程。不光是你寫完、運行完就行了。自己的工作是垃圾還是黃金並不清楚。

寫代碼跟幾零後關係不大,鮑金龍在金山的時候,很多人都比他小。鮑金龍去金山的時候,就30歲了,有的人少年得志到只有25就寫不動代碼了。代碼對他來說,其實沒什麼難度,他就願意幹。很多人寫代碼會遇到門檻,身體不行。寫代碼的心理壓力很大。

寫代碼的人,要選擇一個方向,比如鮑金龍選擇了去暴風影音。他指出:我堅持用暴風這個平臺來做很多事情,一開始也遇到反對,不認可這個方向。但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和經歷反過來看就不一樣了。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老是看錯,所以最後不會做很長時間,如果你做的基本是靠譜的,你會持續地做下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正反饋,寫代碼尤其如此。比如手機暴風影音“左眼”做對了,用戶認了,我們就更有信心做好“3D”,最近做的“省電功能”也是這樣,就是這種“正反饋”,老打勝仗的人,下次打勝仗的機率會更大。

近幾年鮑金龍主要的精力是在移動端的極端優化和實現上,相繼在手機上推出的左眼、3D、硬解++等都是移動端極端優化的表現。左眼的移動版本比PC快了20倍。3D更是在沒有顯卡計算支持的情況下完成。此外還有一系列創造性的算法將結合到2014年的超高清分辨率,2D轉3D等技術中去。


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只有兩個選擇,接着做或者放棄做。通常老大說這麼選擇,就按照他的意思接着做下去,很多事情是沒有對錯的。鮑金龍認爲:雷老大可能做小米是對了,你看到他之前投資了20多個公司,這些公司不都是像小米這樣風光的,這個是有代價的。再厲害的人,也有看歪的時候。當時認爲不行,堅持也許就對了。

天才不願把自己生命浪費在簡單的事情上,所以他死掉了

“死掉的人,都是有天分的人。我這裏否認天才,只有苦才。”——鮑金龍。功夫不到是百分之百不行的,個人能力的差距在龐大的工程面前,不值一提。人和人的差距可能是90到100的差距,但一個工程是100萬,所以你那10分就不值一提。鮑金龍在金山的時候強調“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讓一個傻子做成事情。比如我們小學學數學的時候,有些人很聰明,用數學方法解決應用題。到初中的時候發現,這有規律的,傻子列一個方程,做出來的結果一樣,而且保證不錯。 這是人類社會的一種進步,不需要用天才解決,我們用方法來解決。鮑金龍說:我見到的最多的,死掉的都是天才,因爲天才大部分都相信自己很聰明,可以用很少一點力氣去做成一件事情,當大家在拼體力拼功夫的時候,天才不願把自己生命浪費在簡單的事情上,所以他死掉了,而做成的都是那種願意幹這種事情的人。

程序員要有意識地鍛鍊身體

鍛鍊身體是程序員要做的最重要的事。鮑金龍認爲,編寫程序的時候,大腦的高壓負荷不是一般的強度,爲什麼程序員的特點是要麼沒頭髮,要麼頭髮上全部都是油。而且一般比人看起來老十歲。大腦是貪婪的器官,會在工作的時候,吸乾你身體裏的全部養分。所以沒有好身體,不鍛鍊,你定會死掉的。他曾經和同事開玩笑說:你天天熬夜,你還抽菸,你還喝酒,你很容易死掉的。所以有很多程序員會在瞬間死掉,包括我認識的程序員都有猝死的,負荷太大。

鮑金龍認爲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只寫代碼的人,他一直在推出產品,同時是一個技術總監和架構師的角色。他跟行業裏的人經常聯繫,每隔一兩年都會碰一下,關注互聯網應用市場前沿動態,瞭解最新趨勢。作爲架構師,他需要對相關框架和工具等都很熟悉,‘完成功能’、‘穩定性’、‘性能’這些已經不再是他現在的追求。他認爲:代碼不需要優美,穩定就行。架構沒有合理不合理,甚至可以沒有架構。但有三點是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開發速度,第二是更新速度,第三是產品的極限性能。只有更早地推出可用的產品,更快地進行產品的時代更替纔是現代互聯網界的追求,也是用戶真正關心的。作爲一個過來人金語玉言,希望鮑總說的這些東西能給苦才們一些鼓勵,給天才們一些提醒。(責編/張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