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工複習

 

一、名詞解釋

 1、作用域:是受這個模塊中的判定條件改變所影響的模塊。

 2、測試樁模塊:替代所測模塊子模塊的模塊爲該模塊的測試樁模塊。

 7、結構化分析:是使用DFD、DD、結構化語言、判定表、和判定樹等工具,來建立一種新的、稱爲結構化說明書的目標文檔。

 9、模塊:有明確定義的輸入、輸出和特性的程序實體。

10、內聚:指模塊內部各成分聯繫的緊密程度。

13、測試:爲了發現程序中的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

14、糾錯:找到錯誤的位置並糾正錯誤。

19、等價分類法:就是把輸入數據的可能值劃分爲若干個等價類,使每類中的任何一個測試用例,都代表同一等價類中的其他測試用例。

二、簡答題

12、SD方法的基本步驟:

(1)複審DFD圖,必要時可再次進行修改和細化。

(2)鑑別DFD圖所表示的軟件系統的結構特徵,確定它所代表的軟件結構是屬於變換型還是實務型。

(3)按照SD方法的指定的一組規則,把DFD圖轉換成初始的SC圖。

(4)按照優化設計的知道原則改進初始的SC圖,獲得最終的SC圖。

16、詳細設計階段的主要任務是:

(1)爲每個模塊確定採用的算法。

(2)確定每個模塊使用的數據結構

(3)確定模塊接口的細節,包括對系統外部的接口和用戶界面,對系統內部其他模塊的接口以及關於模塊輸入數據、輸出數據及局部數據的全部細節。

(4)爲每一模塊設計出一組測試用例。

3. 給出軟件測試分類圖

程序測試:

1、靜態測試(不執行程序):

     (1)靜態分析器分析 

     (2)代碼審覈:代碼會審、走查、辦公桌檢查

 2、動態測試(執行程序):

     (1)黑盒測試法:等價分類法、邊界值分析法、錯誤猜測法、因果圖法

     (2)白盒測試法:

               一:邏輯覆蓋法:語句覆蓋、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定|條件覆蓋、條件組合覆蓋

               二:路徑覆蓋法:點覆蓋、邊覆蓋、基本路徑覆蓋

               三:循環覆蓋法      

10、結構化分析的基本步驟:

由頂向下對系統進行功能分解,畫出分層DFD圖,由後向前定義系統的數據和加工,編制DD和PSPEC,最終寫出SRS.

11、畫分層的數據流圖注意哪幾個問題?

(1)父圖和子圖的平衡

(2)區分局部文件和局部外部項

(3)分解的速度不宜太快

(4)遵守加工編號的規則

 

23、 面向對象分析方法中,要建立哪些模型,這些模型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類圖,用例圖,序列圖,狀態轉換圖。

用例圖中每個用例,對應一個序列圖。有多少個用例就有多少個序列圖。

每一類圖對應一個狀態轉換圖,有多少個類就有多少個狀態轉換圖

25、面向對象的分析過程中的三個子模型與五個層次是什麼?

三個子模型:對象模型,動態模型,功能模型。

五個層次:主題層,類與對象層,結構層,屬性層,服務層。

 

三、綜合題

1、利用變換分析對下列數據流圖轉換爲軟件結構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