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餘承東:超低端手機是個坑 不再跟運營商玩超低端機 (批註版)



華爲餘承東:超低端手機是個坑 不再跟運營商玩超低端機(批註版)


分享到:安卓網官方微信時間:2014-08-07

今年上半年,華爲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3400萬部,同比增長62%,位列全球第三,也是全球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增速最快的一個。而在餘承東看來,作爲轉型的結果,定位中高端的華爲P7兩個月內銷售超200萬部,而PK小米的電商品牌榮耀“也已經殺出來了”。

不過,因率真本性而被外界譽爲“餘大嘴”的華爲消費者業務集團CEO餘承東,風格依舊。

“三年來,噪音非常多,對我的投訴也非常多。”8月6日,餘承東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坦承,華爲手機業務的轉型與大平臺B2B業務的思維慣性難免衝突,“有人說我老餘好大喜功,外界也多次傳言我要下課”。

餘承東回憶說,異議面前,爲了表明自己的堅持,曾多次在內部放話:“在我手裏,華爲終端要麼做沒了,要麼做上去,沒有第三條路。”

如今,捷報傳來,不僅華爲內部的“噪音”漸趨平息,而且也更堅定了餘承東對手機趨勢的判斷。“超低端手機沒有未來,華爲沒興趣玩下去。”餘承東說。

不再跟運營商玩超低端機

“運營商3個月換一代機器,經常推出超低端手機。”餘承東認爲,單純倚靠運營商渠道大量推超低端手機註定是一條不歸路,“華爲以前在歐洲一度賣了很多手機,都是低端白牌,開始還掙一點,後來參與的廠商多起來,就不掙錢了”。

餘承東表示,就手機業務來看,跟着運營商做B2B生意的最大問題是,無法按照終端用戶的導向來做,不是用戶喜歡什麼做什麼,而是運營商喜歡什麼做什麼,結果就是沒有精品,一年下來款式繁多,利潤率低,還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

【謝祖國】:問題有2。一,無法形成自己的品牌;二,沒有按照市場、用戶的需求去做,而是按照運營商的需求(低端捆綁目的的需求)

運營商導向的一個典型例子是,爲了降低成本,一家海外運營商要求華爲去掉手機上的閃光燈功能,但消費者對這樣的產品根本不接受,因爲這個地方經常停電,用戶經常拿閃光燈來做手電筒用。“想都不用想,賣不出去的產品,爲什麼還要做?”餘承東說,當地團隊給自己的回答是,“運營商要求這麼做”。

餘承東說,華爲的手機產品在中國市場儘管有品牌,但以前都是在超低端,運營商只要便宜的產品,對華爲的定位就是中低端供應商,至於中高端,有蘋果、三星。另外,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運營商對定製產品預裝了很多自己的應用。

出於“超低端手機是條不歸路”的預判,三年前,餘承東接手華爲終端業務就提出轉型思路,一方面就是產品從超低端向中高端走,減少機型的同時做精緻的產品;另一方面就是在銷售渠道上,降低對運營商的依賴,發展電商和公開渠道。

拿什麼平息噪音?

“小米是以批發價做零售,成本結構上就省了至少30%。”餘承東回憶說,在小米剛推出第一代產品還面臨不少瑕疵的時候,他就很看好小米的模式,“有人可能會說,既然看好你爲什麼不做”?

“我老餘又不是傻瓜。”面對自己的設問,餘承東解釋說,華爲手機的轉型確實慢了點,但需要強調的是,手機終端業務只是華爲巨無霸體系中的一部分,做事情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和限制。

在餘承東看來,華爲過去在運營商系統設備業務上的B2B思維、習慣,與作爲消費品的手機業務要求的B2C運作要求,有很大的差別,需要轉變員工的思維習慣,核心就是要真正面對終端消費者。

“消費者喜歡的是精緻的產品。”餘承東說,但現實是,團隊習慣了運營商的B2B操作模式,放棄了海外的OEM業務,又不會賣自己的品牌,“生意一下子就沒了,很可怕的事情,那時候,內部有支持,有反對,但總體上噪音非常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我又不是企業的法人代表。”餘承東回憶說,中國區直到去年反對聲音還非常大,“比如說P2,產品很好,但中國區根本就沒賣”。

餘承東還透露,華爲在兩年前就做了一個全鋁合金的手機,整個手機沒有一條縫,一個奢侈品品牌看了後覺得非常好,但由於成本增加了二三十美元(相對P6),最終銷售不願意賣,只能躺在實驗室裏。

“後來P6強行賣,結果賣得很好。”餘承東說,去年中國區P6賣了接近300萬臺,爲中國區創造了70%-80%的利潤,“今年P7也賣得非常好,兩個月銷售200多萬部,噪音終於平息”。

平息噪音的另一把“倚天劍”則是榮耀品牌。餘承東對記者表示,榮耀是華爲手機的“特區”,用來在電商渠道上PK小米,“現在來看榮耀殺出來了”。

餘承東向記者透露,今年上半年,華爲電商渠道出貨量在中國區的佔比已經超過30%,銷售額佔比超過40%,預計到下半年電商渠道佔比將超過50%,“榮耀是真正可以與小米抗衡的電商品牌”。

“榮耀從去年年底纔開始做,半年多的時間有這個成績不容易。”餘承東表示,將來電商渠道和公開渠道的佔比還將進一步提高,與之相比較,運營商渠道的佔比將縮減至20%左右。

“UI只是小花小朵的點綴”

“中國歷史上搞了很多改革、變法,從結果來看,搞得太激,就會變成先烈。”餘承東對記者表示,即使到現在,華爲終端業務還是與大平臺捆綁得很緊,因此轉型或者變革的步伐不可能走得太快,要一步一步來。

餘承東調侃地說,轉型要有節奏感,“過去幾年,如果終端業務虧損了,或者哪怕有一年沒完成指標,我就下課了”。

“我每一年述職的第一張PPT內容就是"對消費品的認識"。”餘承東表示,在華爲內部,一直有人持手機PC化的觀點,認爲智能手機今後比拼的核心是成本、供應鏈,“我的觀點是要按消費品的規律來做事,即使是PC,也不僅僅是比成本。我看今天現場四臺電腦有三臺是蘋果,價錢不便宜吧?”

“B2B和B2C要求兩種不同的操作方式,管理模式上的要求也不一樣。”餘承東說。他又透露,以前一線銷售的考覈由終端BG負責,現在被劃入地區部了。

對於手機業務未來的戰略,餘承東表示,一是要繼續做有震撼力的產品,並隨手掏出了一臺藍寶石屏幕的P7手機,並讓記者拿刀儘管劃;二是要進一步在電商渠道和公開渠道拓展,提高品牌知名度。

“華爲手機不會單純追求量,也不會謀求短期內賺取很多利潤。”餘承東表示,華爲是一個長跑型的選手,在保證一定業績的基礎上,會傾向於爲未來的發展而投資,“打個比方,我們品牌的目標不會是大衆集團中的大衆,至少要是奧迪,或者成爲保時捷”。

“未來是大數據、雲服務的時代。”餘承東認爲,大數據和雲服務將讓手機變得更聰明、更智能,華爲正在這些方面進行大量投入,比如芯片、算法等,“目前終端僅軟件團隊就有1000多人,還有華爲2012實驗室(指華爲面向未來的中央研發平臺)也在投”。

至於目前一些廠商熱衷的UI設計層面的研發,餘承東評價說,儘管華爲的Emotion UI在業內做得很不錯,本地化體驗超過三星等,但強調UI不會是未來手機業務的核心戰略控制點,“最多是小花小朵的點綴,屬於裝修層面的東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