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lg record

一 5萬以下的項目是否有必要做需求分析和建模設計

 

1 我想你老大不是反對需求分析和建模設計,而是反對沒有價值、沒有實際效果的需求分析和建模設計工作。如果你不能直接提供對目前項目有實際價值的需求分析和建模設計意見,光說大道理,老大基本上不會理你。
戰鬥在第一線的領軍人物,已經被繁重的工作壓住,要麼你立馬幫助他解決當前問題,要麼就不要在一旁說需求分析和建模很重要之類的廢話。其實誰到知道,需求分析很重要,建模也很重要!但如何將這些重要的工作變成實際的價值,纔是你們老大所關注的,如果做不到,那就是廢話,在添亂,他還要花時間去打發你呢。

2 至於建模,其實也差不多,不再囉嗦。畢竟第三範式、工廠模式、分佈式應用,負載均衡、先邏輯再物理設計等等基本技術和步驟的運用,專業人員來做的話,省不了的

3 沒有定位好問題,就沒辦法正確解決問題

4 需求分析是一個過程,過程就要有產物,爲的是雙方都能共同達成共識。

5 爲什麼不需要需求分析?
按我以前的經驗,其中有一個原因是“科技公司”模式。
也就是常見的百元建站之類的公司走的模式,已經開發好了一套東西網站系統,有新聞發佈啊,產品展示啊,聯繫我們啊之類的,改個圖片和名字,然後掛個價錢賣。如果要定製開發,就得加錢。
不能說這樣做不行,這是一個商業模式的問題,有些公司想省事,能用就好。
我賣過這種通用的進銷存系統,實踐告訴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但是,需求分析是一個過程,過程就呀有產物,爲的是雙方都能共同達成共識。
誰做這個過程?是否專人去做?產物的表現形式是怎麼樣?能不能達成共識?
這個就需要看實際情況,標準是指理想狀態下,這樣做是最好的,有建模,用UML,有成型的漂亮文檔,並不代表可以建空中樓閣。
提出這個問題,意味着提出問題的人對項目的本質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就算有個叫“需求分析師”的人在團隊裏,一來增加成本,二來增加了溝通的渠道,三來還要增加管理的難度。換個角度來說,沒有定位好問題,就沒辦法正確解決問題。加人是表象,後面隱含着管理者對問題的認識之後,對問題的重視程度,考量工作的難度和數量,從而提出的平衡的解決方案。

從項目角度來說,現在的情況屬於“範圍蔓延”,沒有管理好系統的範圍。
我一直認爲,做系統是一個立方體,多維度的,各種考慮因素分佈在這個立方體中,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網絡圖,說是六面立方體,只是便於理解的一種方式,問題在哪裏呢?
技術上的流程,只是立方體的一個剖面,你看到的是如果要開發,技術上的流程是怎麼樣怎麼樣,處於這個立方體的其他層面,也和技術流程息息相關,例如,商業論證,費用,時間,成本,質量。這些在軟件工程中並不是主要提及的,有很多時候都是一句話就提過,作爲一個公司,可以沒有專人負責,但是不代表不要正式考慮這些問題,開發增加範圍,除了技術上要彙報工時,難度,還應該考慮到對商業因素的影響。
也就是說,技術的問題也許不只是技術的問題,管理者處於立方體較上方處,考慮的因素也要更多才行。
如果只以一個剖面去理解一個立方體,項目就離死不遠了。
用一個杯子去裝一頭潛行的大象,就出現現在的情況。
建議,還是按軟件工程的流程,重新評估現在這個項目吧,之前沒有做好的環節重新去做,包括範圍、溝通模式、還有商業模式。

 

補充一點,管理者沒有系統的視野去考慮問題,遵循過去的模式開發,“科技公司”的產品只能賣給需要“公司網站”類的用戶,不是技術的問題,做大事一定需要積累和沉澱,還有高瞻遠矚,還有對立方體的概念和結構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還有客戶成熟度的問題,今天沒時間討論了。

以上,來自我對進現在公司以來的反思和近期的學習感悟。
這裏的牛人很多,我只是一個小角色,人微言輕,貽笑大方,僅供參考,不作指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