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巍音樂裏的歐美文學

      
       在現代藝術學的概念裏,音樂屬於表情藝術,而文學屬於語言藝術。兩者之間既區別又聯繫。前者更注重的是通過一定的物質媒介,如音響、樂器等來表現人的情感、反映社會;而後者則以語言手段來表現和反映這些。就我個人認爲,表情藝術較語言藝術是更加無形的一種藝術門類,因此,音樂較文學而言,在表達情感反映社會方面會做得更加含蓄更加空靈一點。當然,文學裏亦有借代、暗喻、反諷等手法,因不涉及主題,在這裏就不詳細比較。
  表情藝術和語言藝術往往是聯繫非常緊密的,在這裏主要說的是一些搖滾音樂和文學的少許聯繫。
  在中國搖滾音樂中,我一直認爲許巍在運用文學概念上算是一個異類。我們知道,唐朝有《夢迴唐朝》、超載有《陳勝吳廣》《祖先的陰影》、輪迴有《烽火揚州路》、張楚有《西出陽光》,而竇唯的東西更不勝枚舉:《三國·四記》、《鏡花緣》……諸如他們的音樂,中國主流搖滾樂手在寫歌時涉及的文學概念多半是中國古代的一些或興盛或動盪或寧靜或悲愴的文學作品或歷史形象,他們的深層次含義抑或是對現有生活的不滿足抑或是想回到那個動盪的年代而反映出的內心的躁動和不安,再或就是中國人所與生具來的懷舊思想。
  而許巍的音樂則與大部分中國搖滾音樂人都不大相同。許巍的作品裏似乎很少含蓋中國傳統文學的意識,雖然不乏思鄉懷舊的色彩,而他卻通過了另一種或許是他自身的表情甚至語言形式給表現出來。
  因爲我手邊只有《在別處》和《時光·漫步》,而少了《那一年》,因此只能就遴選出下面五首歌曲,做一個粗陋的分析:
  
  《在別處》:
  就文學作品看,他是米蘭·昆德拉借用蘭波的詩行爲題而所作的一本現代心理小說,作者以獨到的筆觸塑造了一個成長中的青年詩人的活潑形象描繪了她充滿激情而又短暫的一生,表現了一個詩人藝術感覺的成長。昆德拉通過小說表達了他對人類激情的懷疑和對現代愚昧的探索。而在許巍的這首歌的最初,我們的聽覺使我們覺得這首歌有忽然而至的感覺。忽然而至的“就在我進入的瞬間,我真想死在你懷裏,我看到我的另一個身體,飄向那遙遠的地方”,模棱兩可的概念,略帶魔幻現實主義的語言表達,使人開始就深感歌者對現實世界對人類精神的懷疑。而後面的“愛情像鮮花它總不開放,慾望像野草瘋狂地生長,他們像蒼蠅總是飛來飛去”更表現出了此時的許巍瞭然還是個憤青,有着很多青年人該有的思維和情緒,難以抑止,無法抑止。而就昆德拉作品的本身,他在中國的走紅在我印象裏似乎該是得益於王小波的推崇,而在90年代早期由於翻譯和書籍數量的侷限,對昆德拉作品的閱讀也該是屬於小衆羣體之列,而許巍的《在別處》發表於1996年,由此還體現出許巍當時作爲一個搖滾青年的先鋒性特點。
  
  《青鳥II》:
  許巍寫過兩首《青鳥》,我比較熟悉的還是第二首。《青鳥》作爲文學作品而言是我接觸算早的一部了,由於在一定程度上屬於兒童文學,我在七八歲的孩童年代就讀過了這個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所寫的著名的故事。故事主要是運用了象徵主義的手法講述了兩個伐木工人的孩子,代表人類尋找青鳥的過程,而青鳥卻就是幸福的象徵。故事的整體結構是一個首尾呼應的六幕劇,並且是中間混亂艱難而開頭結尾卻是月光如水和風徐吹兩在孩子在熟睡的寧靜。再看許巍的《青鳥II》,他所採用的似乎也是這種結構。開始是“這秋天午後明媚的陽光”,結尾也是“秋天明媚的陽光”。給聽者營造出一種泛着橘黃色的溫暖的氛圍。而中間卻也是動盪不安的:幻想飛揚、悲傷生長、歌唱飄蕩……兩者之間略有的區別主要在於,梅特林克的《青鳥》最終還是尋到了幸福的歸宿感,而許巍的卻“依舊照耀着我那遙遠無盡的悲傷”。因此可以說,整首歌表現出的是青年許巍對前途與夢想的那種無能爲力無可奈何的一種狀態。
  
  《路的盡頭》:
  《路的盡頭》的第一句歌詞“今夜我依然在路上”,因之我想,這首歌顯然是和傑克·凱魯亞克的自傳性代表作《在路上》有着難以割斷的聯繫的。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薩爾爲了追求個性,與狄安、瑪麗露等幾個年輕男女沿途搭車或開車,幾次橫越美國大陸,最終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們狂喝濫飲,吸大麻,玩女人,高談東方禪宗,走累了就擋道攔車,夜宿村落,從紐約遊蕩到舊金山,最後作鳥獸散。“如果有風,沒有方向,如果有夢,糾纏慾望。我們是被時間拋棄的一代人,在過去與未來的旋渦中空洞的上升下降。瘋狂的是激情,燃燒的是青春。火光之後的餘燼,就是這本《在路上》。”而許巍的歌曲也同樣大量運用了“沒有方向”、“空空蕩蕩”、“飄來蕩去”、“充滿慾望”等這一類語言,但是許巍的歌更顯現出了對“路上”沿途生活的厭倦,以及對未來、對前路的憧憬,對另一種變數生活的想往。“在這路的盡頭,會不會是另一個世界,我所有的幻想,不再遙遠”。
  
  《天鵝之旅》:
  《天鵝之旅》所涉及的歐美文學作品該是塞爾瑪·拉格洛芙的《尼爾斯騎鵝歷險記 》。這又是一部較爲著名的兒童文學,因之體現出了許巍作爲一個搖滾藝術家內心的永遠清澈和童貞。故事主要講述的是:尼爾斯不愛讀書學習,調皮搗蛋,好捉弄小動物。一個初春,因爲捉弄一個小精靈,他被變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兒,然後被一隻家裏的雄鵝帶上高空,“飛過這羣山,飛過那潔白雲海,飛過那萬馬奔騰的綠色原野”的一些歷險經歷。故事主要通過那些經歷而達到淨化讀者心靈的效果,使讀者的心靈變得更純潔更善良,更富有同情心。而許巍從1996年到2003年的飛躍,我們不難看到他由陰鬱的調調漸漸變得陽光起來,也就是說從表面的聽覺層面我們能感受到一些歡快溫暖的東西。在大部分人看來,那是從黑暗、憂傷、絕望、孤獨到、陽光、燦爛、希望、歡樂 的一個蛻變。其實我想,許巍的歌曲裏從來就不曾缺少希望,只是7年的勵煉使其更爲成熟更爲放得開了罷了。如果說7年前他寧願選擇一些酷調調用悲傷來表達希望,那麼7年後他則更加的直接,他選擇了用喜歡和滿懷虔誠來表達希望。他從無能爲力無可奈何走向了微笑着接受生命中所存在的一切。這樣是很好的。所以“一生都不會停歇,永遠向着那春天”,所以“迎着天邊的夕陽,讓我們一起在風中起舞”,所以“穿過這午夜星辰,讓我們旅行的夢更精彩”。
  
  《藍蓮花》:
  很多生於70年代的人都會懷念埃爾熱的丁丁,我是80年代的,所以我不勝了了。我只知道《藍蓮花》是那時埃爾熱所編寫的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而且也是整部《丁丁歷險記》中最重要之一,並且其中涉及到了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些內容。許巍寫《藍蓮花》無疑還是其懷舊的特質和童貞的特質所體現。他懷念少年時期的連環畫,懷念曾經心地的清澈,所以在他經歷了青年時期的種種激盪與不安後,他依舊用一種“自我”壓抑“本我”的力量,期望使自己重新迴歸到一種心態純真的境界,於是誕生了《藍蓮花》,希望“心中那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遠,盛開着永不凋零,藍蓮花”。他並希望,這種純真,會是永遠。
  
  以上是我今天胡敲亂碼的一些粗陋看法,望指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