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之道》讀書筆記

第一部分 戰略篇

第一章   騰訊戰略

1. 騰訊的三大戰略:聚焦戰略、泛娛樂戰略、雙打戰略

2. 聚焦戰略:從優秀到卓越只有兩個字的距離

#“互聯網一站式的服務”的構想:迴歸初衷,通過圍繞用戶需求,提供統一的、易用的、整合式的一站服務。

#識別核心能力:梳理出主脈絡

#聚焦戰略的實質:以退爲進

3. 泛娛樂戰略:源於遊戲,不止於遊戲

#泛娛樂戰略基於對用戶的深刻洞察——用戶洞察

#泛娛樂就是掙粉絲的錢:本質是基於明星IP的內容跨界,實現多領域共生,打造出圍繞明星IP的粉絲經濟。

#“泛娛樂”戰略下的“經典戰役”(洛克王國)

4. 雙打戰略:互補,讓一切更完美

#騰訊五虎:企鵝帝國的中國式合夥人

#雙打戰略:精神領袖與科學管理(雙打:在重要的管理崗位上設置兩個人)

 

第二章   騰訊戰略的發動機:戰略發展部

1.    騰訊的雙眼,尋找着新的戰略和機遇

2.    騰訊的雙手,統攬全局協調各方

3.    騰訊的大腦,培養企業發展所需的人才

 

第三章   騰訊的品牌戰略

1.    “三低”之殤

#用戶洞察——精準定位——投其所好

#早起未形成品牌的一致性:缺乏整體品牌戰略

#三低:年齡低、學歷低、收入低

2.    騰訊品牌“重生”的兩大法寶:連接與場景

##連接:連接市場主體的兩端:用戶與企業。騰訊的總體戰略就是充當連接器,連接人與人、人與服務、人與設備等。

#品牌的實質:做好持續連接

#從用戶端看,讓用戶產生一種強烈的“你懂我”的情感共鳴

#從公司端看,品牌幫助企業傳遞出對社會、對未來、對人的普世價值觀和情義。

#80.90後的情感訴求:渴望“快”,渴望“追求夢想,立即行動”

##場景:品牌塑造的起點和用戶感知品牌的環境。

#騰訊公益:一份社會責任和擔當

#WE大會:引領未來發展趨勢:前沿思想和技術;如何用科技改變未來

#泛娛樂:用造詣提升藝術品位

#穀雨:做時代的記錄者:非虛構作品創作

#開放的傳統遊戲數字圖書館:傳統遊戲資產的保護者和傳承者

 

 

第二部分 創新篇

第四章   叢林生存指南

1.    必須遵循的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平臺型產品:海量用戶基數,第一優先級:用戶體驗

#增值型產品: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2.    修正隨機進化

#遊戲規則

3.    擁抱失控

#原則:只在產品架構上制定幾個最簡單的規則,其餘的都不會去過多加以規定。

#成熟業務——穩健的管理方式——相對控制

#新興業務——失控——自上而下的創新

 

第五章   生態型組織

1.    成長頓悟:從封閉到開放

#提高了競爭質量:誰有開放入口,誰就能贏

#開闊了視野:小而美的產品,與騰訊實現共贏

#引進了創新基因:內外一致

2.    華麗轉身:打造生態版圖

# 開放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用戶流量

3.    連接一切:提出“互聯網+”國家級戰略

#“以人爲本”的核心就是對用戶的理解,包括對用戶進行洞察、建立緊密的用戶渠道、善於運營用戶以及數據爲驅動等。

 

第六章   有一種創新叫騰訊式創新

1.    創新: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刻度尺”

2.    騰訊創新三要素:

#OICQ的五個創新:

                      * 安裝包微小化——節約下載成本,提高用戶體驗

                      * 服務器保存關係鏈——信息安全

                      * 社交方面——通訊最本質的需求

                      * 滿足海量用戶的服務需求

                      * 快速反應——爲客戶提供幫助

3. 賦予產品新生命

#拒絕模仿:理解產品背後的邏輯——分析原因-用戶價值-結合自身創新-迭代/創新-成功

4. 從BU 到 BG

#基礎構架——增值業務(業務部的增值業務剝離開)——移動業務(移動業務發展迅速)

#創新的兩大引擎:推動創新和容錯機制

a.    推動創新:

          *對市場的敏感度,對用戶的把握

          *超出預期纔是真正的考覈標準

          *前期立項寬鬆,上線後看數據

          *內部的創新機制

b.    容錯機制

 

 

第三部分 管理篇

第七章   產品至上的組織導向

1.    產品化一切

#“產品化”是騰訊做事、分工和發展的基本思路

#所謂的產品化就是指把着眼點集中在產品而非環節上。

#每個項目團隊都在以產品作爲單位相對獨立地操作,各項資源不共用。提高了各個項目團隊的靈活性,讓大家有足夠大的操作空間,有利於實現產品自身的閉環,達到量化產品的效果。

#騰訊的外部產品,實際上是通過調用內部的多種產品和服務,來完成對外用戶整體的集成產品服務。

#負載均衡:分攤到多個操作

#廣點通:騰訊社交廣告的核心數據和技術系統,支持多種類型的廣告投放,服務騰訊內外流量。

2.    面向用戶,背靠老闆:面向用戶、背靠領導地運營與管理。

3.    做好產品的兩個關鍵儀表盤:體驗和數據

#對於產品的極度關注:用戶體驗好的產品會隨着用戶的口碑相傳,得到最大範圍的推廣。所以,一定要用極致的體驗爲用戶服務。

   #對於產品數據的實時關注:對於產品的新進、留存基礎產品數據、用戶反饋量、處理量,產品技術的超時、延遲、異常數據,運營相關的數據,研發數據,都要建立一張清晰的列表,實時刷新。

 

第八章   充分自治的宏觀管理

1.    大三層金字塔形的管理架構

#總辦——事業羣——業務部門

#騰訊七大事業羣:互動娛樂事業羣(IEG)、移動互聯網事業羣(MIG)、網絡媒體事業羣(OMG)、社交網絡事業羣(SNG)、微信事業羣(WXG)、企業發展事業羣(CDG)、技術工程事業羣(TEG)

#業務部門——自身成本和利潤中心——公司

#事業羣——多家公司的集團

#事業羣+投資公司=騰訊

2.    讓最瞭解用戶的人做決策:對業務部門最大限度地授權

#最小閉環管理,是實現互聯網極速運轉、高效研發的重要組成部門。

#產品來源於底層部門的孵化

3.    充分競爭激發最大活力

#在充分授權、充分競爭的宏觀管理模式之下,騰訊通過大三層金字塔的組織架構,成功激發出公司極強的創造力和業務衝刺能力,並因而贏得了源源不斷的上漲空間。

 

第九章   教練輔導的微觀管理

宏觀——方向;微觀——實操

1.    從小三層金字塔到新型強矩陣的進化

#當業務部門研發一款大型產品的時候,會下設若干個子產品,每個子產品又會組成自己的團隊,裏面包含產品、開發、運營等功能,每個功能都會設置一位項目經理負責橫向拉通,進行各個角色的協調和計劃安排,從而驅動整個子產品向前的研發過程。——子產品驅動模式

2.    與員工一起戰鬥

#騰訊在業務部門層面,或更加微觀的管理層面都是採用教練式的方式來輔導員工,提高戰鬥力、凝聚力,從而讓管理工作有效的開展,也讓經驗得到有效的傳承。

 

第四部分 文化篇

第十章   用互聯網思維做企業文化

1.    以用戶思維發現需求

#通過用戶思維發現用戶的真實需求,制定出滿足用戶訴求的制度

2.    用產品思維定製政策

#整個制度的制定過程是一個反覆調優的閉環,通過持續迭代來實現優化,通過自下而上來完成。

3.    用運營思維推行政策

#人力資源海報宣傳、食堂文化等

 

第十一章 有品位的福利纔是好福利

1.    有情有義,溫馨細膩

#離職員工成長日記

2.    有趣搞笑,印象深刻

# 女生節

3.    有時尚,致青春

 

第十二章 在時空中生長的文化

1.    隨着時間生長的文化

2.    隨空間蔓延的文化

#讓情感駐留的保溫箱

#情感的維繫和感恩的情懷

 

第五部分 員工篇

第十三章 不犯錯哪來的驚喜

#任何一家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員工的能力,因爲員工纔是企業軟實力的承載體。

#騰訊允許員工犯錯,甚至鼓勵員工犯錯。

1.    提供足夠大的發揮空間

#領導:他們的關注點會集中在每一個時間段的變化上,判斷項目是否在朝着目標邁進。

2.    用跨界、整合的思維去激發創新

#《全名突擊》吳亦凡的H5廣告

3.    接受“捅婁子”,拒絕“不作爲”

#騰訊希望看到一些令人驚喜的東西,所以纔會給大家足夠的試錯空間和足夠多的嘗試機會,希望員工能夠通過不斷試錯帶來更多驚喜,這也正是騰訊創新的源泉。

#不犯錯,不成功;無創新,吾寧死

 

 

第十四章 像愛用戶一樣愛員工

1.    人本理念是一種情懷,更是具體行動

2.    視員工爲第一財富

3.    呵護創新的種子

#瑞雪行動:企業爲員工指明正面的導向,讓大家共同維護工作環境,形成高尚的價值觀,且不會造成逆反心理。

4.    PK是一種工作方式

#互聯網產品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而騰訊的這種PK文化正是應對不確定性的一劑良方。通過PK的方式可以避免常見的個人考慮欠缺的情況,也能給大家更多的信心,起到互相幫助、互相包容、集思廣益的作用。

#PK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第十五章 “遊戲化”的員工成長體系

1.    80個打怪升級通道

#T通道:技術通道:研發,設計,交互等

#P通道:產品/項目通道:策劃,運營,項目管理等

#M通道:市場通道:市場,戰略,網站編輯等

#S通道:專業通道:行政,祕書,財務,法務等

#在乎名,就去做職級的晉升;在乎利,就去把自己的業務做好。

2.    量身定製的閉環IDP

#IDP:員工發展計劃

3.    超越培訓的分享

#“分享”: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在組織內部進行廣泛、透明的傳播和共享,讓大家在向前奔跑的過程中,相互幫助,共同進步。

 

第六部分 用戶篇

第十六章 伴隨用戶成長

1.    相知:立體的用戶屬性

#用戶屬性分爲六層:

*基礎屬性:如年齡,姓名

*媒體環境:如網頁主題,APP主題等

*用戶環境:如地理位置,LBS信息(基於位置服務),天氣狀況等

*用戶行爲:如電商購物行爲

*興趣愛好:如用戶愛好,關鍵詞等

*用戶狀態:如婚姻狀況,消費水平等

#瞭解用戶,讀懂用戶,是做出貼心產品的前提,也是騰訊以產品能力著稱、形成核心競爭力的祕密武器。

2.    相伴:和用戶做朋友

#“以用戶價值爲依歸”是騰訊一直秉承的理念,其產品也始終堅持以用戶價值爲依歸。

3.    相隨:保持與用戶共同成長的產品創新力

#QQ空間——相冊:全年齡段的剛需

#以用戶價值爲依歸,伴隨用戶成長。

 

第十七章 騰訊的影子軍隊:外團

#在騰訊把自己打造成爲“遊戲之王”的衆多經驗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積極引導並充分發揮外團的作用。

#對於企業來看,外團就是由產品的熱衷粉絲組成的自組織團隊,他們積極參與產品的反饋優化、活動策劃、內容製作等。

1.    自組織的外團

#半鬆散結構,互動,互助,互利,協同效應,內聚意見領袖,可以加速產品擴散和提升口碑。

2.    嵌套式的管理

 

第十八章 用戶洞察:騰訊獨步江湖的神技

1.    深入骨髓的用戶洞察

#通過用戶洞察來發現用戶需求,然後踐行實現,不斷滿足用戶需求。

2.    看穿“謊言”,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

#“跳出世界看世界”的方法,在準確翻譯和深層次挖掘用戶真實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更爲翔實的用戶洞察,結合產品的特性,通過迭代,藝術性地迴應用戶的真實需求。

#片面地從單一角色出發,往往令企業提供的服務陷入是似而非的陷阱之中。只有將業務視爲一個整體,綜合權衡用戶的真實訴求,才能做出動人的產品。

3.    連接產品與用戶的超級平臺

#CDC: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中心:如眼動儀

 

第七部分 產品篇

第十九章 比用戶更懂用戶

#互聯網產品要求企業把“瞭解用戶需求”當成是一種自始至終、至關重要的理念秉承下去。

#認識用戶的三部曲:成爲用戶,懂得用戶,超越用戶。

1.    成爲用戶

優秀的產品經理應該忘掉自己產品經理的身份,變身爲普通的用戶,通過頻繁的使用來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廣大用戶對產品的痛點,從而優化產品,使其滿足普通用戶最樸素的心理訴求。爲誰做產品?不斷審視自我。

2.    懂得用戶

#一秒鐘變“小白”:現在的互聯網行業,特別是無線互聯網行業,如果不能滿足“小白”級別用戶能夠輕易使用產品的訴求,捕獲他們的內心,就很難取得成功。

#專業,有時候反而成爲產品經理的思想束縛。只有那些能夠迅速成爲“小白”的互聯網經理,纔是優秀的人才。

#推出了“千百十”法則,即要求每個產品經理每週至少去看1000個帖子、100篇博客、做10個用戶調查。

#通過蛛絲馬跡準確獲取與產品相關、與用戶相關、與操作相關的真實信息,在大力挖掘信息背後的原因,掌握用戶的使用習慣和使用心理,並最終優化出符合用戶訴求的產品,是優秀的產品經理的必備技能。

#做心理學家:“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是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地思考問題的一種方式。

#通過同理心與用戶建立深刻的聯繫,站在用戶的角度爲他們解決細微的問題,才使得騰訊的產品能夠提供非常好的用戶體驗,贏得市場。

3.    超越用戶

#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不僅需要懂得用戶,更需要超越用戶,比用戶更懂用戶。

#永遠不要以爲自己已經很懂用戶了

#用最深層次的需求吸引用戶

#通過親身實踐去懂得用戶,然後洞察到用戶的心理需求,最後直擊用戶的內心,做到比用戶還懂用戶,滿足用戶最深層次的內心需求,這就是偉大的產品的必然條件。

 

第二十章 超預期體驗

1.    直擊內心祕境

#“用戶不會向你訴說自己的慾望,所以問卷調查什麼的基本沒用。但是你把直擊內心祕境的產品放到他們前面,他們就會兩眼放光,‘就是他’。”

#超越預期的體驗:安全的基礎上,儘量簡化操作。

2.    迴歸本源,珍惜口碑

#騰訊在很多方面沒有一味地去追求標新立異,而是不斷強調回歸本源、珍惜口碑。

#把核心能力做到極致

#深挖核心功能的價值

#騰訊的產品都是從小細節,不斷打造自己的良好口碑。

#“十倍挽回原則”:當用戶第一次使用某種產品時,如果沒有得到被滿足預期的感覺,就會選擇離開。而產品團隊則需要花費10倍以上的代價纔有可能挽回該流失用戶。

#真正的好產品是不需要特別厲害的設計,放棄自己的“小九九”,把精力聚焦到產品的核心功能上,並通過這些核心功能實實在在地去贏得高端用戶意見領袖的心,才能實現口碑的傳播。

3.    投入感情

#產品其實是一個可以表達產品團隊內心情感的方式。

 

第二十一章 用試錯趨近完美

#“試錯”:及時面對不確定的市場需求、用戶羣體,在產品側不斷嘗試,根據用戶反饋來迭代產品。

1.    快速立項,“野蠻”生長——用最低成本試錯

#“低成本方式”:讓產品團隊藉助公司各種現有的基礎平臺,將產品定向發放到一個目標用戶羣裏,通過用戶的反饋判斷該產品是否有發展前景。

2.    用灰度測試降低試錯成本

#“灰度測試”: 灰度發佈是指在黑與白之間,能夠平滑過渡的一種發佈方式。AB test就是一種灰度發佈方式,讓一部用戶繼續用A,一部分用戶開始用B,如果用戶對B沒有什麼反對意見,那麼逐步擴大範圍,把所有用戶都遷移到B上面來。灰度發佈可以保證整體系統的穩定,在初始灰度的時候就可以發現、調整問題,以保證其影響度。”

#在做灰度測試的時候,還可以根據需求以不同策略進行逐步灰度。

3.    擁抱變化不等於隨意變化

#把小想法在不斷放大的範圍內進行反覆驗證。

 

 

 

 

 

第八部分 運營篇

第二十二章 讓產品自轉的“魔法”

#內容驅動——產品團隊要不斷創造出大量的PGC(專業生產內容)來推動用戶活躍。

1.    建立規則:讓產品自轉

#善於建立運營規則,並要讓用戶按照規則去活躍地使用產品,進而營造出一條健康的生態鏈。

#少即是多:  QQVIP成長體系,用一條簡單的成長規則,換來大量核心用戶的長期擁護。

#讓用戶服務用戶:QQ空間皮膚,本質是要很好地激發出用戶的成就感、榮譽感和對於虛擬收益的追逐慾望,喚醒一部分核心用戶的熱枕,從而帶領更多用戶忠誠地圍繞在產品周圍,不離不棄。

#動態規則:微信表情,本質上是動態地應對用戶的需求,藝術地匹配對應版本的氣質和調性,做到到位的運營需要審時度勢,以及不斷地動態調整。

2.    打造口碑:讓產品在用戶之間瘋傳

#口碑,是產品的生命線

#前100個核心粉絲:

    *都應該掌握用戶的基礎資料:確定目標用戶,收集他們的資料,結合用戶個人行爲數據。

    *對個人意願進行摸底:採用問卷調查和活動的方式。

#騰訊非常重視種子用戶的反饋意見,並快速及時地給予反應。

#抓住意見領袖:高端用戶大多數集中在社會精英層,是自己所在圈層的意見領袖,所以他們的好惡很大程度上影響一大批人的想法和態度。

3.    適度留白:保留運營空間

#“四兩撥千斤”——微信紅包,搖一搖

 

第二十三章 運營驅動產品設計

1.    運營驅動第一步:收集用戶反饋

#做運營的時候,騰訊最重視的一件事就是迅速、及時地收集用戶的反饋意見——“千百十原則”

2.    運營驅動的宗旨:讓數據說話

#體系完整——數據監控體系:分析數據,靈敏的異動監控等

#數據實時呈現——實時更新,按照時間先後整理數據

#方便易用——PC端和移動端

#數據運營的主要步驟:數據埋點、數據採集和數據分析三個步驟。

      *數據埋點:在關鍵用戶路徑上進行數據埋點,形成產品數據、平臺數據和外部數據。(產品數據包括產品運營數據和產品市場數;平臺數據包括產品間交叉數據和平臺行爲數據;外部數據直接獲取的外部數據和外部合作數據。)

      *數據採集對用戶的全生命週期進行採集。

      *數據分析:對提取的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通常採用驗證假設和探索結論。

3. 運營驅動的殺手鐗:運營產品化

#運營產品化:將每個產品在運營中都可能需要的內容提前建在產品中。

 

 

 

第二十四章 拉通式運營

#互相借力——把運營目標擴展到更多渠道,聯合起一起可以聯合的資源,形成合力。創造出巨大的運營勢能。

1.    團隊內角色拉通

2.    跨產品拉通

#目的:通過運營實現產品之間的協同。

#好處:增加用戶的入口;給用戶完整的使用體驗;增加用戶黏性

3.    線上線下拉通

 

第九部分 研發篇

第二十五章 200人如10人

1.    三架馬車:產、研、運

#產品策劃、產品研發、產品運營

#騰訊通過組織拆分,實現了大團隊向小團隊的裂解,並採取團隊間“高內聚(功能強度),低耦合(獨立性,接口複雜性等)”的工作方式,進行大型產品的快速研發。

2.    統一心跳:迭代與版本火車

#迭代:重複反饋過程的活動,逼近所需目標式結果。

#“三化”:規律性(團隊有條不紊);分散化(大量複雜工作增量前進);協同化(子產品間高效協作)

3.    透明勝於溝通

#一日之計在於晨

#實時刷新的進度牆

#全部透明的需求池——TAPD

#近在手邊的實時數據

#無邊界的RTX

#沉澱備忘的郵件

 

第二十六章 快比什麼都重要

1.    讓研發有飛一般的感覺

#創造“極速”需要全功能小團隊

#創造“極速”要有自動化發佈部署系統

#創造“極速”需要健全的線上監控系統

#創造“極速”得與用戶無門檻地溝通

2.    極速研發模型

#產品管理;項目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發佈管理;基礎平臺建設

#

3.    時間、成本、質量

#核心功能滿足99.99%的穩定性

#先做功能,再做優化

#降低資源重複使用

#不追求重構優化

4.    東方的智慧

 

 

第二十七章 海量服務之道

1.    海量服務之道1.0

#“有損服務”和“動態運營”

#“有損服務:通過精心拆分產品流程,有選擇性地犧牲掉一部分數據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從而保證核心應用的大部分功能穩定運行——重點接口重點保障,次要接口有損保障。

#“動態運營”:產品不斷通過迭代優化成長的過程。如小步快跑。

#大系統小做:將一個大的系統儘量拆分成功能單一的模塊,在架構設計上儘量使用插件式設計,高度解耦。

#邊運營邊重構邊生活:提供持續的服務能力等

#快速沉澱:問題留給後人去解決

#灰度發佈:在黑與白之間,能夠平滑過渡的一種發佈方式。其主要思想是把影響集中到一個點,然後再發散到一個面,出現意外情況後容易就回退。

#發佈流程:忠誠度高的核心用戶——10%活躍用戶——50%活躍用戶——所有用戶

2.    海量服務之道2.0

#由3個意識和7個技術價值觀組成

#3個意識:雲中生長;有損服務;數據銀行

#7個技術價值觀:set模型;全網調度;雲控升級;柔性可用;大系統雲做;小工具大做;弱聯網優化。


——摘自於《騰訊之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