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的簡單介紹

磁共振成像MRI的簡單介紹

如果你看美劇《豪斯醫生》,對MRI這個詞一定感到很熟悉,在豪斯的診斷中幾乎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什麼是MRI,它又是怎樣工作的呢?

因爲工作的關係,我曾經接觸過MRI一段時間,簡單查閱過一些文獻。在這裏,我想從一個外行的角度,對MRI做一些形象的描述。

MRI的全稱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即磁共振成像,它在醫學上的應用有些類似於CT和X光。MRI設備對人體的某些部位(如大腦等),進行掃描,得到氫原子核H在組織中的密度分佈。不同的組織,水的含量也是不同的,病變的組織的水含量又與正常的組織不同,通過對比,來了解組織的狀況,以作爲診斷的重要依據。

MRI圖像中,灰度反映了組織中水的含量http://www.umshp.org/rs/mrict.htm

那麼MRI設備是怎麼得到人體內部的氫原子的含量呢,當然就像它的名字那樣,通過核磁共振,本來這種成像方式應該成爲核磁共振成像,爲了消除病人的恐懼,去掉了裏面的“核”字。
氫原子覈實際上就是一個帶電的質子,原子核繞其中心旋轉,我們可以認爲在原子核上產生了電流,這個環形的電流就使原子核產生了磁場。可以將H原子核看成類似於地球,具有南北磁極,同時也在不停地繞自身旋轉(自旋)。

將 這個小地球放入一個更強的磁場時,由於自轉方向與磁場力方向不同,原子核在自轉的同時,將繞着磁場方向公轉,這種現象叫進動。磁場強度不同,進動的情況也 不同。 實際上由於組織內部分子的熱運動,只有極少部分的氫原子核能夠發生這種進度,但正是這極少數的原子核纔是磁共振成像成爲可能。當然磁場的強度越高,發生進 度的原子核越多,對成像也越有利。


我 們知道,電磁波也是有能量的,當用電磁波作用於發生進動的原子核時,原子核吸收電磁波的能量,進動的形式會發生變化。不過,由於原子核的量子特性,原子核 的能量並不是平滑變化,而是會在特定的能級間跳躍,所以只有特定頻率的電磁波纔會被原子核吸收,發生能量的躍遷,也就是核磁共振。用來激發核磁共振的電磁 波的頻率很高,屬於射頻範圍。磁場強度不同,氫原子核的進動就不同,吸收的電磁波的頻率也就不同。
處 於較高能級的原子核是不穩定的,在激發電磁波取消後,它會重新回到低能量狀態,同時將能量仍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出來,發射電磁波的頻率同激發的頻率是一致 的。釋放能量的原子核越多,產生的電磁波的強度也越高。通過檢測設備,我們就可以將這個釋放的電磁波檢測出來,根據這個電磁波的性質,我們就可以判斷出氫 原子核的相對密度。

到這裏我們應該很清楚了,要測出組織內的氫原子核的密度,需要一個很強的磁場,一個射頻發射裝置,一個射頻檢測裝置,當然還要有相應的控制裝置,計算機軟 件處理等。但這還是不夠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將一個組織放入其中掃描,由於磁場是均勻的,組織內每一處的氫原則核都發生進動,在射頻下都共振,檢測出來的 信號也是全體組織的,將整個腦袋放進去也就是一個大亮點而已。
解決的方法是,在主磁場的基礎上,再疊加一個空間上均勻變化的磁場(稱爲梯度場),使組織內不同位置的氫原子核的進動情況都不同,然後用不同頻率的射頻分別激勵,各個位置的原子核依次響應,放射出不同頻率的電磁波,空間上的差異就檢測出來了。


通 常在醫院看到的MRI設備是下面這樣的,一個大圓筒和一個病人躺的工作臺。你肯定能猜到這個大圓筒是幹什麼的了。沒錯,它就是一個超級大磁鐵。可以產生磁 場的方法無外乎兩種,永久性的磁鐵和電磁效應產生磁場。永久性的磁鐵磁場 弱,而且又大又沉,一般用在低端設備上,場強低於0.3特斯拉。而更高場強的設備只能用電來驅動。但較高的場強,不僅需要很大的功率,線圈的散熱也很成問 題。
現在最多的是通過超導體產生的永磁場。比如圖中這臺GE的MRI,場強爲3特斯拉,而地球磁場的強度僅僅爲0.000005特斯拉。


超導需要極低的溫度,因此MRI的勵磁線圈浸泡在液態氦中,溫度爲4.2K,在線圈中通電後,切斷電源,電流就在線圈中永無休止,永不衰減地流動,並且產 生強大的磁場。人們早就發現了在更高溫度下具有超導性的材料,爲什麼還要還用這麼低的溫度呢?原來,大部分超導材料在較強的磁場作用下都會失去超導性,直 到1970年代,人們才發現了可以在強磁場中工作的超導體。
超導線圈要放在液氦中,而盛放液氦的容器與環境總是存在一些熱交換,會導致液氦不斷蒸發。爲了減少液氦的消耗,盛放液氦的容器又放在液氮中,液氮的溫度 77K比液氦高,但比室溫又低多了,液氦與環境的溫度差降低,蒸發量也就下降了。當然,液氮也會不斷蒸發,但它的價格比較便宜。


前面提到,需要一個空間上變化的磁場,來確定成像的位置信息。這個就是梯度磁場,梯度磁場是用普通線圈通過電磁效應產生的,強度要遠小於主磁場。在快速成 像中,梯度磁場實際上是變化的,這引起金屬器件受力變化,產生變形,這是噪聲的主要來源。梯度磁場的線圈位於主磁場的內側,更靠近圓筒內壁的地方

圖片來自MRI: A Guided Tour

射頻線圈的形式多種多樣。用於大腦成像的射頻線圈一般是圓筒形,掃描時套在頭部。由於射頻的發射和接受在時間上是分開的,所以可以用一個線圈同時充當發射 線圈和接受線圈,在兩種模式下交替工作。也可以用兩個獨立的線圈。射頻信號被線圈接受後,經過複雜的計算機處理,生產影像。
MRI的主要缺點是,病人被限制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掃描的部位要一動不動,病人體驗不夠好。也有一些是開放式的結構,不過一般場強較低,能力有限。



參考資料:關於低溫的概念、技術和應用

檢查脊髓的利器:核磁共振攝影 ( MRI )

黃繼英 樑星原:磁共振成像原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