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和行爲

態度和行爲有着強大的聯繫,但這些聯繫並非和我們常識一樣,總結起來即行爲更能決定態度,但態度卻需要很多條件才能產生行爲,引用別人的話即“我們精通並擅長爲自己的行爲尋找原因,但卻非常不立於不善於做我們已找到原因的事”。

首先說說我們的態度很難產生行爲的事情,就是說我們常常心口不一,很多情況下態度幾乎和行爲無關,比如:

  1. 學生對作弊的態度和實際作弊的行爲幾乎沒有關係
  2. 對教堂的態度與作禮拜的行爲只有中等程度的相關
  3. 自我描述中的種族觀與情境中的歧視行爲幾乎沒有相關性
但並不是說態度就不能推測行爲了,只有滿足下面幾方面時,態度才能較好地推測行爲
  1. 外部因素對我們的影響最小時,即我們沒有顧忌時表達的態度纔是最接近自己內心的態度時,這種態度纔可以更好推測行爲。比如我很討厭老闆,在公司開會上老闆讓你表達對他的態度時,你的態度一般只是處理過的,不溫不火的,但回到家和妻子聊你的老闆時,你受到的影響小了,這時告訴妻子你對老闆的態度才更接近真實,也更能預測你可能會採取的行爲——比如不配合工作,有辭職的傾向等等。
  2. 態度是針對具體行爲時,即我們的態度直接與行爲細節相關,而不是隻停留在原則層面時,態度才能更好推測行爲。比如對健康的態度和對慢跑各種利弊的態度,顯然後者更能產生鍛鍊行動。
  3. 強有力的態度能更好預測行爲,這個強有力,是指我們意識到我們的態度或被他人提醒我們曾持有此態度,比如魯迅在課桌上刻一個“早”字來提醒他他對早起的態度,商店中裝有與人同高的鏡子時能減少被偷竊的機率,因爲人們能觀察到自己的行爲,就難以讓自己的態度(偷東西不好)和觀察到的行爲(去偷東西)衝突。
比起態度影響行爲來,行爲反而更能影響態度,這個很重要,這一點被各種銷售人員及政客利用着來影響別人從而爲自己謀取利益,下面從幾方面說明——
  • 角色扮演——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一些大學生一部分人扮演監獄獄卒,一部分扮演囚犯,僅僅幾天,這些學生就入戲過火導致實驗幾乎失控,可見在行爲中我們不知不覺就產生了角色該有的態度。
  • 登門檻現象——如果想要別人幫你一個大忙,先讓他幫你一個小忙。比如想給山區孩子募集捐款,可以先不提這事兒,先只是請大家在山區教育倡議書或者願景文件上簽名,然後過幾天再發起募捐活動,人們就明顯更傾向於捐款了,因爲他們簽名的行動改變或促進了他們的態度,如果這個行爲是他們自發作的,他們會內化這個態度,內化的態度又會影響他們接下來的行爲。
  • 低價法策略——這是銷售慣用的伎倆,比如你想租一個房子,房東先跟你說包暖氣物業只要1000,你看了房子,問了各種問題,還對比了幾家,最好決定選這家了,但當籤合同的時候才發現這貨是中介,還要交1000的中介費,你怎麼辦,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包括曾經的我)都會給自己找個態度說服自己——中介也有好處的,各種手續什麼的就不用自己辦了,這房子確實物有所值……總之,我們作出的行爲會極大的影響我們的態度。
  • 實用技巧:“我們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爲別人對我們好而喜歡他們,而是因爲我們對他們好”,當年富蘭克林知道他的一個反對者家中有本古怪的書,他寫信求借此書,讀了之後又寫了封感謝信,之後兩人就成了好朋友了……所以,如果你和一個妹子曖昧着,可以試着給她些幫你的機會,她對你的感情也許就會明朗起來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