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發戶與貴族

相比於中國現在最容易提出的一個詞“官二代”“富二代”,我們還可以提出一個新概念,那就是“歐美新貴族”。以 歐美歷史來看,近年來產生的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和奧巴馬,這種富有精神領袖氣質的新富人,我們可以稱之爲“歐美新貴族”。看看,這些新貴的生活、你就會知道,他們也可能是要開豪車、但總體看來,他們是絕對不炫富的一個羣體。他們生活樸素(漢堡是家常便飯)。但是同時,他們又極其奢侈的把財產捐獻社會。其捐獻的比例,大概是中國人不可想象的吧。巴菲特要捐獻自己的99%的個人財產。

 

             與之同時,比起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移民潮,現在中國的留學、移民潮更甚,並越發呈現出平民化的傾向。甚至,中國的許多有錢人(包括領導人)都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後能成爲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著名的貴族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也是要睡硬板牀,也是要吃粗茶淡飯的,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軍事化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時,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
 

     我想要和大家談論這個話題。我就開門見山吧。其實這一點也不稀奇,因爲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戶精神,它從不同平民的精神對立,更不意味着養尊處優、悠閒奢華,而是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爲核心的先鋒精神              
                                                         
    在行文之前,我有必要要好好解釋一下這個問題,“貴族”這個詞,是一個既成事實。它本身就是一個舶來詞。歐貨。筆者認爲毫無疑問,歐貴精神,可以當做一個獨立的課題來研究,可以當做一個獨立的話題來討論。

     這篇文章發出來7天,點擊量過40000。大概說明,這確實是一個話題吧。至於有些網友只是因爲我對這樣一個課題感興趣,就開始罵我“無視中華文化”“給西方人舔屁股”之類。--------我請你不要隨地大小便。

    

     來,我們談歐貴精神。我先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或者引磚吧。


   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都是要通過嚴格和艱苦的軍事化訓練培養人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的。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制力,具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必須從小加以培養。

    

    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開賓利車、騎馬,打高爾夫,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中,貴族學校就應該享受貴族般的條件,有貴族樣的生活。當然對此,本文還推薦郎鹹平教授的相關電視節目。他在節目中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姑且斷章取義的引過來,他說,“中國根本就沒有貴族,有的只是暴發戶。”

    

     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裏,富與貴是一樣的,富與貴 甚至都是一個詞。這在英語中是不可理解的。事實上,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自制,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查理王子,毫無疑問,是傳統的歐洲貴族。
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期望他能成爲對社會和國家負責任並能實實在在奉獻力量的人。

    英國二戰的時候有一張照片流傳得非常廣,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到倫敦的貧民窟進行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裏面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簡單這麼一句話,就能夠這體現出傳統歐貴身上的氣息,禮節,更是對底層人的尊重。不是我非要這麼東西方對比,這樣的行爲,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你也就很奇怪,爲什麼奧巴馬第一次中國之行,從上海下飛機,當時正在下雨,的時候,他是自己一個人撐傘。不解釋。

 

 

     1793年1月21日,巴黎,協和廣場,一個行將被處死的囚徒,上斷頭臺時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下意識地說了句:“對不起,先生。”幾分鐘後,路易十六及這位皇后便身首異處。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歲高齡的老人,爲了拯救備受煎熬一生的靈魂,決意把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隨後他離開自己遼闊的莊園出走了,帶着聶赫留朵夫式的懺悔,最終像流浪漢一樣死在一個荒蕪的小車站……他就是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多年後,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評價托爾斯泰時這樣感慨道:“這種沒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後命運無損他的偉大……如果他不是爲我們這些人去承受苦難,那麼列夫·托爾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屬於全人類……”

    這幾位主人公儘管命運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貴族。

     

   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紀,貴族依然是主流社會,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着貴族的爵位、封號,甚至2011年威廉王子的婚禮可以成爲除中國、朝鮮之外的全球狂歡節。爲什麼、?因爲,歐貴傳統甚至被英國人成爲自己的“國粹”。(中國的貴族階層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就整體消失了。)

     當西方的貴族社會不斷進化,不斷改善,並不斷被平民接受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鉢。我國著名報人儲安平在《英國采風錄》中說過,英國的貴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是因爲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英國的老百姓普遍認爲,貴族精神代表了一種尊嚴,一種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紀的戰爭好多跟中國春秋戰爭非常相似,戰場上是對手,下了戰場仍然還是朋友。所以那個時候的好多戰爭,在今天看來就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所以,你讀歐洲史,無數貴族因爲王位或者女人會發生爭鬥,而不像我們中國強勝弱拜,他們有一種在我們看來很傻的方式,決鬥。

    決鬥,絕對是歐貴傳統之一。有的時候你自己一個人,是一個流浪的王子回來爭奪王權(或者女人)。對方,千軍萬馬,但是對方的首領還是要和你公平的一對一。這,就是貴族精神很重要的一部分 。

 

      
 要競爭更要有風度

    歐洲的騎士,是貴族的一種。騎士精神因此,也是貴族精神的一部分(一個亞種分支),它作爲一種道德理想,對西方人的民族性格也是有着長久的影響。

    騎士與狹義的貴族,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要論兩者的區別,那首先是,前者有可能並不擁有一份可觀的固定財產。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價值觀,行爲方式,卻和貴族一脈相承。寬容,瀟灑,有風度也富有擔當。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南方軍即將面臨失敗,軍官中有人提議化整爲零分散到老百姓家裏,進入山區打游擊戰。但當時南軍最高統帥羅伯特·李將軍卻不同意,他說:“戰爭是軍人的職業,我們要是這樣做,就等於把戰爭的責任推給了無辜的老百姓。我雖然算不上一個優秀的軍人,但我絕不會同意這樣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南方老百姓的安寧,我寧願作爲戰爭犯被處死。”

    他的對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總統同樣表現出寬宏大量的貴族風度。本來他確實應該按照軍法對羅伯特·李進行處置,但是他認爲南北之間的仇恨宜解不宜結,所以他對李將軍說,您也到了退休年齡了,就告老還鄉吧。於是,李將軍就以這種方式光榮退休,回到自己的莊園,撰寫回憶錄去了。

    貴族精神有很多還不爲我們所理解,比方說,貴族精神當中的低調。洛克菲勒帝國,那個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學的時候,過的是貧窮的生活,自己燙褲子,自己縫鈕釦,不抽菸,不喝酒,不隨便到劇院去看電影,和他爸爸一樣,把每一筆開支都記在小本子上。這些人看起來很節約,但是並不小氣,因爲在面向社會進行捐贈的時候,都非常慷慨。

      

     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絕對是社會精英的精神領袖。他們號召美國的前一百位首富加入他們的捐款行動。居然,有超過一半的人響應。這在中國,目前的中國,也是不可想象的吧。我們的專家,在分析這個事件的時候,最靠譜的解釋就是說,美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這是一種宗教精神。其實,不盡然,這也是貴族精神的一部分。

    這種精神,從一個角度來看是慷慨,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是一種擔當精神,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感。所以在今天西方社會的主流意識當中,最讓我們感動的就是這種無處不在的擔當精神。按照某些批判我“添殖民國家屁股”的人的話說,殖民國家讓殖民地國家的人生活在不公平,不自由,無尊嚴的生活中,而讓自己生活在自由、美好,無處不擔當的溫暖世界裏。對於這種話,我只接受後半句。

 

    繼續說,歐貴的擔當精神。以航海(去探險,其實就是去殖民)起家的西方,他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當一艘船遇到危險要沉沒的時候,船長肯定是最後一個離開的,或有的船長乾脆選擇和船一起沉沒,這就是從貴族精神延續下來的一種承擔精神。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船即將沉沒的時候,船長走進了船長室,選擇了和船共存亡,這就是一種擔當精神。在大船開始沉沒的時候,船長請船上的小樂隊到甲板上來演奏,以安撫大家的情緒。在演奏完畢之後,首席樂手向大家鞠了一躬,樂手們開始離去,船上非常混亂,大船馬上就要沉沒了,首席樂手看見大家都走遠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經走遠的樂手,聽到音樂聲,不約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樂手身邊,大家重新開始演奏。船要沉沒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樂手說:“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終身的榮幸。”

    這是對貴族精神衍生出的紳士精神(紳士風度)的最好的詮釋。


     

 貴族精神的實質

    儲安平在其《英國采風錄》中記述了他對英國貴族和貴族社會的觀察,他說:“凡是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他們都看不起金錢……英國人以爲一個真正的貴族紳士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難、甚至能爲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不僅僅是一個有榮譽的、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用當年法國政治學家托克維爾的話來說:貴族精神的實質是榮譽,對家族、對國家擔當責任的榮譽

   當然,在談到榮譽的時候,一定要涉及一個概念,那就是家族。特別是在英國,要“成爲”貴族,是很難的事情。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除非非常非常偶然的機會,實際上,偶然到不值得一提。所以說,筆者在談論貴族的時候,出發點是在既成事實的基礎上討論的。即,在歐美新貴族,和既成體系的歐洲傳統貴族的基礎上。至於,他們能夠成爲貴族的“原罪”,在文章後面,稍稍再提。網友也可 另作討論。

    貴族這個詞,我已經說過,這個詞本身它就是一個舶來詞。在英文裏“noble”除了有“貴族”的含義外,其實還有“出身高貴的”、“高尚的”、“偉大的”、“崇高的”、“卓越的”、“輝煌的”等含義。

    與之相關的,“貴族精神”則包括高貴的氣質、寬厚的愛心、悲憫的情懷、清潔的精神、承擔的勇氣;以及堅韌的生命力、人格的尊嚴、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嬌、不乞、不憐;始終恪守“(家族的)美德和榮譽高於一切”的原則。

  
    在此,筆者還要強調一種觀點,即,“貴族精神”並不必然地爲“貴族”所壟斷。很多歐洲的平民,他們平民同樣是具有“貴族精神”的貴族,所以,在此我所要強調的是“精神的貴族化”。歐洲的平民,有之,中國人,當然也可以有。

    然而,如今國內對於貴族的理解是:擁有高檔住宅、豪車、美女如雲、消費歐洲奢侈品(LV,GUCCI,CHANNEL,BOSS)、送子女入學“貴族學校”和出國留學等等,崇尚這樣的貴族式生活方式,這尼瑪完全就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貴族生活。

    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慾主義的誘惑,不以個人享樂爲人生目的,擁有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爲社會精英,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羣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爲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貴族這一無論是在稱謂還是實質上的確認,都必須是與其品德、學識、行爲相符合的。否則,即使其權傾天下,富可敵國,亦不能進入貴族的行列中。

     貴族的真正意義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爲上的擁有。當然,我也並不是有意忽視貴族的財產問題。貴族,可以說,一般都是擁有一筆可觀的財產的。但,那並是不貴族之所以“貴”的原因。首先,貴族的財產,必須是要光明、公正的獲得。而不是通過同政府的勾結,非法,不公平的獲得。貴族精神的高貴之處,就是乾淨地活着,優雅地活着,有尊嚴地活着。他不會爲了一些眼前的現實利益,去背信棄義,去不擇手段。基於這樣一種意義上來講,精神的貴族和所謂富有之人應該是沒有關係的。精神的貴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貴族。因爲這種貴族精神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

 

     簡單的說,你提着LV,或者開着寶馬車,你亂扔垃圾。你亂扔空瓶子。你噴着香奈兒,我都能從你身上聞出人渣的味兒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