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

200012月份,計算機芯片巨頭英特爾公司宣佈取消整個Timna芯片生產線。Timna是英特爾公司專爲低端的PC市場設計的整合型芯片,當初在將巨資投入到這個項目的時候,英特爾公司的預測是:今後計算機減少製造成本的途徑將是通過高度集成(整合型)的設計來實現,針對這一分析,公司大力着手生產整合型的Timna芯片。可是後來,PC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PC製造廠商通過其他的系統成本降低方法,已經達到了目標,爲Timna芯片投入的成本成了典型的沉沒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英特爾公司的高層管理者果斷決定:讓這一項目下馬,從而避免在這個項日上消耗更多的資金。而後來的事實也證明,儘管Timna芯片給英特爾公司造成了損失,但及時放棄的做法使得公司得以將資源應用於其他領域,其收益很快便消除了沉沒成本帶來的不利影響。

所以在投資時應該注意:如果發現是一項錯誤的投資,就應該立刻懸崖勒馬,儘早回頭,切不可因爲顧及沉沒成本而錯上加錯。事實上,這種爲了追回沉沒成本而繼續追加投資導致最終損失更多的例子比比皆是。許多公司在明知項目前景黯淡的情況下,依然苦苦維持該項目,原因僅僅是他們在該項目上已經投入大量的資金(沉沒成本)。因爲花了錢而去做自己本不願意的事情是我們在消費中經常犯的錯誤:我們總認爲真正消費了纔對得起花的錢,但當你已有的投入是錯誤的話,接着做下去就是不理性的了。這種追加錯誤投資的例子不光在企業內存在,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

現在很多家長都希望小孩子懂音樂,會彈奏各種樂器,這樣既能陶冶情操,還能開發智力。曉芳的媽媽就是這樣的典型,她諮詢了很多人,最後決定先買一臺2000元的電子琴。可是媽媽的熱情並沒有激發起曉芳的興趣,她一放學就喜歡出去和小夥伴一起玩耍,天黑了纔回家,吃完飯又要寫作業,沒有多少時間練琴。電子琴買回來的前幾天,曉芳還覺着好玩,後來父母逼得緊,她乾脆不學了。不久,曉芳媽媽的同事介紹說有一位音樂學院鋼琴專業的老師可以給曉芳做家教,每個月10個小時500元。媽媽心想電子琴都買了,不好好學,琴就浪費了。然而此時的曉芳已經對此失去了興趣,學起來很不用功。半年後不見有什麼起色,父母終於放棄了這個主張。爲了不浪費這個電子琴,他們繼續浪費了3000元的家教費。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面對沉沒成本,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再理會。我們不能被沉沒成本控制。既然都已經是過去的、不可以更改的事情,我們就可以把它們暫時擱在一邊。不管沉沒的是什麼,又有多少,這些都是無可挽回的損失,對未來而言,都已經沒有意義。就像你已經浪費很多時間、不可以挽回的時候,不應該再爲自己曾經虛度的時光而悔恨,因爲在你嘆息的那一刻,又有光陰從你的指尖溜走了。我們設想自己從零開始,現在只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

一個人在奮鬥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會走一些彎路,關鍵是及時發現錯誤,糾正方向,做出新的選擇。企業經營更是如此,當覆水難收時,當務之急便是果斷停止投入,及早捨棄,才能去爭取一個更好的未來。

原文:http://page.renren.com/601244291/note/811640278?ref=shar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