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和SVM的異同

原文地址

在大大小小的面試過程中,多次被問及這個問題:“請說一下邏輯迴歸(LR)和支持向量機(SVM)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第一次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含含糊糊地說了一些,大多不在點子上,後來被問得多了,慢慢也就理解得更清楚了,所以現在整理一下,希望對以後面試機器學習方向的同學有所幫助(至少可以瞎扯幾句,而不至於啞口無言ha(*^-^*))。
(1)爲什麼將LR和SVM放在一起來進行比較?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回答LR和SVM有什麼相同點。
第一,LR和SVM都是分類算法。
看到這裏很多人就不會認同了,因爲在很大一部分人眼裏,LR是迴歸算法。我是非常不贊同這一點的,因爲我認爲判斷一個算法是分類還是迴歸算法的唯一標準就是樣本label的類型,如果label是離散的,就是分類算法,如果label是連續的,就是迴歸算法。很明顯,LR的訓練數據的label是“0或者1”,當然是分類算法。其實這樣不重要啦,暫且遷就我認爲他是分類算法吧,再說了,SVM也可以迴歸用呢。
第二,如果不考慮核函數,LR和SVM都是線性分類算法,也就是說他們的分類決策面都是線性的。
這裏要先說明一點,那就是LR也是可以用核函數的,至於爲什麼通常在SVM中運用核函數而不在LR中運用,後面講到他們之間區別的時候會重點分析。總之,原始的LR和SVM都是線性分類器,這也是爲什麼通常沒人問你決策樹和LR什麼區別,決策樹和SVM什麼區別,你說一個非線性分類器和一個線性分類器有什麼區別?
第三,LR和SVM都是監督學習算法。
這個就不贅述什麼是監督學習,什麼是半監督學習,什麼是非監督學習了。
第四,LR和SVM都是判別模型。
判別模型會生成一個表示P(Y|X)的判別函數(或預測模型),而生成模型先計算聯合概率p(Y,X)然後通過貝葉斯公式轉化爲條件概率。簡單來說,在計算判別模型時,不會計算聯合概率,而在計算生成模型時,必須先計算聯合概率。或者這樣理解:生成算法嘗試去找到底這個數據是怎麼生成的(產生的),然後再對一個信號進行分類。基於你的生成假設,那麼那個類別最有可能產生這個信號,這個信號就屬於那個類別。判別模型不關心數據是怎麼生成的,它只關心信號之間的差別,然後用差別來簡單對給定的一個信號進行分類。常見的判別模型有:KNN、SVM、LR,常見的生成模型有:樸素貝葉斯,隱馬爾可夫模型。當然,這也是爲什麼很少有人問你樸素貝葉斯和LR以及樸素貝葉斯和SVM有什麼區別(哈哈,廢話是不是太多)。
第五,LR和SVM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廣爲人知並且應用廣泛。
講完了LR和SVM的相同點,你是不是也認爲有必要將他們進行比較一下了呢?而且比較LR和SVM,是不是比讓你比較決策樹和LR、決策樹和SVM、樸素貝葉斯和LR、樸素貝葉斯和SVM更能考察你的功底呢?
(2)LR和SVM的不同。 第一,本質上是其loss function不同。
LR與SVM的相同和不同邏輯迴歸的損失函數
LR與SVM的相同和不同支持向量機的目標函數
不同的loss function代表了不同的假設前提,也就代表了不同的分類原理,也就代表了一切!!!簡單來說,邏輯迴歸方法基於概率理論,假設樣本爲1的概率可以用sigmoid函數來表示,然後通過極大似然估計的方法估計出參數的值,具體細節參考http://blog.csdn.net/pakko/article/details/37878837。支持向量機基於幾何間隔最大化原理,認爲存在最大幾何間隔的分類面爲最優分類面,具體細節參考http://blog.csdn.net/macyang/article/details/38782399
第二,支持向量機只考慮局部的邊界線附近的點,而邏輯迴歸考慮全局(遠離的點對邊界線的確定也起作用)。
當你讀完上面兩個網址的內容,深入瞭解了LR和SVM的原理過後,會發現影響SVM決策面的樣本點只有少數的結構支持向量,當在支持向量外添加或減少任何樣本點對分類決策面沒有任何影響;而在LR中,每個樣本點都會影響決策面的結果。用下圖進行說明:
LR與SVM的相同和不同支持向量機改變非支持向量樣本並不會引起決策面的變化
LR與SVM的相同和不同邏輯迴歸中改變任何樣本都會引起決策面的變化
理解了這一點,有可能你會問,然後呢?有什麼用呢?有什麼意義嗎?對使用兩種算法有什麼幫助麼?一句話回答:
因爲上面的原因,得知:線性SVM不直接依賴於數據分佈,分類平面不受一類點影響;LR則受所有數據點的影響,如果數據不同類別strongly unbalance,一般需要先對數據做balancing。(引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768865/answer/34078149
第三,在解決非線性問題時,支持向量機採用核函數的機制,而LR通常不採用核函數的方法。
這個問題理解起來非常簡單。分類模型的結果就是計算決策面,模型訓練的過程就是決策面的計算過程。通過上面的第二點不同點可以瞭解,在計算決策面時,SVM算法裏只有少數幾個代表支持向量的樣本參與了計算,也就是隻有少數幾個樣本需要參與覈計算(即kernal machine解的係數是稀疏的)。然而,LR算法裏,每個樣本點都必須參與決策面的計算過程,也就是說,假設我們在LR裏也運用核函數的原理,那麼每個樣本點都必須參與覈計算,這帶來的計算複雜度是相當高的。所以,在具體應用時,LR很少運用核函數機制。
第四,線性SVM依賴數據表達的距離測度,所以需要對數據先做normalization,LR不受其影響。(引自http://www.zhihu.com/question/26768865/answer/34078149
一個機遇概率,一個機遇距離!
第五,SVM的損失函數就自帶正則!!!(損失函數中的1/2||w||^2項),這就是爲什麼SVM是結構風險最小化算法的原因!!!而LR必須另外在損失函數上添加正則項!!!
以前一直不理解爲什麼SVM叫做結構風險最小化算法,所謂結構風險最小化,意思就是在訓練誤差和模型複雜度之間尋求平衡,防止過擬合,從而達到真實誤差的最小化。未達到結構風險最小化的目的,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添加正則項,後面的博客我會具體分析各種正則因子的不同,這裏就不扯遠了。但是,你發現沒,SVM的目標函數里居然自帶正則項!!!再看一下上面提到過的SVM目標函數:
LR與SVM的相同和不同SVM目標函數
有木有,那不就是L2正則項嗎?
不用多說了,如果不明白看看L1正則與L2正則吧,參考http://www.mamicode.com/info-detail-517504.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