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 Wyner-Ziv視頻編解碼——第二天

這裏寫圖片描述
將視頻流分爲基本層和增強層,其中增強層採用標準的H.26L視頻,增強層採用基於LDPC(低密度奇偶校驗碼, 通過校驗矩陣定義的一類線性碼,在碼長較長時需要校驗矩陣滿足“稀疏性”,即校驗矩陣中1的密度比較低,也就是要就校驗矩陣中1的個數遠小於0的個數,並且碼長越長,密度就要越低。)碼的Wyner-Ziv編碼

                      **編碼端**

1, 使用DCT變換作爲條件KLT(1.產生互不相關的係數,以利於能夠有效實施標量量化。2.把能量的最大量打包到最小的係數,使壓縮過程儘可能的丟掉係數,而圖像質量沒有收到嚴重的影響)的近似值,以使原始視頻X的變換塊的係數與相應的邊信息Y中的相同變換塊是條件獨立的。

2.NSQ是一個裝倉過程,將輸入的DCT係數較高的位平面和較低的平面丟棄,只有中間的位平面被編碼。NSQ帶來的裝倉損失(通過強陪集/信道編碼可被降低到很小)與量化損失應和信源編碼的碼率達到一個最優的平衡

3.SWC使用了多層次的LDPC碼(或者使用無損信源編碼量化的信源,其解碼器帶有邊信息),此外,信源X的量化形式(中間的位平面)和邊信息Y仍是相關的,利用這些相關性通過發送特徵信息以實現進一步的壓縮
另外:對每個爲平面在NSQ之後輸出壓縮未留的一層爲平面。這樣做,從最重要的位(MSB)到最不重要的位(LSB),其相關性遞減。因此,較高的碼率被分配給較高的位平面,以獲得更高的壓縮比;而較低的碼率被分配給較低的位平面,以獲得較低的壓縮比。而且,在NSQ之後,編碼處理次序從MSB到LSB,以促進分層編碼。
解碼端
1.使用H.26L 視頻解碼器解碼基本層碼率以得到基本層,以解碼出來的基本層作爲邊信息,利用Wyner-Ziv解碼器對增強層碼流得到視頻流。解碼時,在輸出視頻的聯合估計之前,每個附加的位流/特徵信息層和先前解碼的位平面以解碼一個新的位平面。由於每個附加層都會趕緊解碼的視頻質量,因此多層次的解碼方案使解碼效果逐漸增強。逐漸解碼非常適用於一些應用中,這些應用允許在開始階段是低碼率的,僅粗略的描述信源,而在其後的階段,以較高的碼率較爲詳細的描述信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