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與騰訊QQ的戰爭☠之我見

      最近愈演愈烈的360與騰訊QQ的戰爭遍佈整個網絡,其產生的戰爭惡果蔓延和波及範圍都很廣。在這場戰爭的過程中雙方都進行了舉證,擺出了很多事實,我也在360官方和騰訊QQ官方網站相互瀏覽了公告或官方敘述。戰爭的過程在這裏個人就不想過多講述和評論了。

      這裏我只想說一說自己對360與騰訊QQ的戰爭產生的個人看法。

      1、“公、婆”之理:360(官方網址:http://www.360.cn),作爲一家用免費殺毒和防護吸引了廣大網民用戶的IT企業。在360與騰訊QQ的戰爭中,他是想讓用戶明白自己的個人計算機正在遭受安裝在其上的騰訊QQ軟件的“泄密”,將騰訊QQ定義爲用戶個人計算機隱私信息竊取者(即“小偷身份”),同時提醒用戶注意保護個人計算機上用戶的“個人隱私”。360爲此還推出了“扣扣保鏢”產品,用來專門針對騰訊QQ的“安全問題”(不過發表日誌今日360建議用戶將“扣扣保鏢”卸載了)。

      騰訊QQ(官方網址:http://www.qq.com),作爲一家以互聯網爲平臺的免費聊天溝通工具QQ吸引了廣大網民用戶的IT企業。在360與騰訊QQ的戰爭中,他想讓用戶明白自己的所做所爲並沒有侵犯到任何使用騰訊QQ的個人計算機的安全,更不可能是泄露個人計算機上用戶的“個人隱私”。反而反駁指明360針對騰訊QQ的“扣扣保鏢”是騰訊QQ的破壞者(即“強盜身份”),危害騰訊QQ的運行安全,從對360旗下“扣扣保鏢”的否定開始,延伸到否定所有360安全產品,最後使事態擴大到凡是裝有360安全產品的個人計算機均不能登錄騰訊QQ。

      2、戰爭分析:兩家企業的各自觀點都有自己的道理,從宣佈的主張和使用的措施看,360似乎更爲廣大用戶考慮,而騰訊QQ主要考慮保護自己的產品,採取的措施也傷害了很多網民用戶。誰是誰非,這裏暫且不論,也無從論起,事件起因到底如何,只有兩家企業內部少數人員知道,兩家企業的多數內部人員和廣大網民用戶是沒法知曉和判斷的!事件既然已經發生,那就必然導致一些後果,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但受傷害的卻恰恰是這些不知內情的佔絕大部分的人們。

      就此戰爭事件的所表露的情況看,戰爭的中心其實就是一個問題:如何定性個人計算機上所留下的屬於個人隱私的內容?這個定性的含義是:個人計算機上哪些屬於個人隱私範疇,哪些屬於計算機軟硬件本身的範疇,哪些又屬於計算機上其他非軟硬件和個人隱私範疇。在個人計算機的軟件中,包括微軟的操作系統——Windows在內,都會經常看到“不會蒐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或資料”等類似言語或申明,但這些含義爲用戶的“個人隱私”在計算機中到底都是指的哪些內容呢?

      3、本人觀點:如果360舉證的“騰訊QQ醫生”竊取事件屬實,那麼“騰訊QQ醫生”運用技術手段高舉掃描木馬的旗幟,掃描用戶個人計算機所安裝的比較優秀、好用、常用的軟件,這種行爲已經構成了獲取用戶個人隱私的行爲,屬於竊取用戶個人使用軟件習慣信息。從表面看“騰訊QQ醫生”掃描的是其他廠商的軟件,且並沒有破壞其他廠商軟件產品的正常運行,其實通過掃描很多個這樣的計算機所蒐集的大量數據,騰訊公司可以對現下非騰訊公司旗下產品做各種數據分析和統計,用以騰訊公司自身今後的發展和規劃。騰訊公司發展了固然是好事,但騰訊自肥的手段卻不光明。此外,因全國絕大部分計算機上都裝有“騰訊QQ聊天工具”,並安裝“騰訊QQ醫生”保護QQ號的安全,所以向其他非騰訊公司的不同軟件公司銷售各自產品在網民中的佔有度的數據也相對準確,騰訊公司的獲利肯定也會非常可觀,而這所有的數據都是廣大網民無償提供給騰訊公司的,且毫不知情。(我只是假設360公司舉證的“騰訊QQ醫生”竊取事件屬實,猜測騰訊公司蒐集這些數據的兩點用途,可能騰訊公司利用這些免費獲得的數據信息還有很多地方可以牟利)

      ☠戰爭事件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定性個人計算機上所留下的屬於個人隱私的內容?,這還只是事件爭論的焦點問題,其中又隱藏着很多有深意需要解決和圈定的問題。

      和現實世界環境不同,個人計算機屬於一種虛擬環境,但也是環境的一種,其中“生活”着各種程序軟件,這些軟件都是不同生產廠商提供並生產製造的,屬於獨立個體,但又有相互通訊和交流,個人屬於現實環境,是實體,是個人計算機的主宰者,同時也是個人計算機的虛擬環境中這些程序軟件的管理和使用者,有權利決定哪些程序軟件來爲自己工作,因爲可能自己要爲他們支付“薪水”(即向程序軟件的製造者購買或租用)。

      環境都會存在安全問題,現實世界如此,虛擬世界也是如此。現實世界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有很多的法律法規,並存在執法機構,甚至軍隊,虛擬世界裏有什麼法律法規,誰又充當執法機構和軍隊?在此次事件中,360扮演了個人計算機的“安全執法機構”,紕漏了騰訊這個合法企業在虛擬環境中的“不法行徑”。疑惑產生了:360能作爲虛擬環境的執法機構嗎?騰訊公司在現實環境是合法企業,但能證明在虛擬環境就行爲合法了嗎?現實環境人類的各種法律法規能適合虛擬環境嗎?等等問題。

      現實環境和虛擬環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區別,不能以偏概全。發現共同點,分析出區別,纔是虛擬環境立法根本。可將虛擬環境的個體與現實環境的類似個體對應,結合區別,制定出虛擬環境安全問題、程序功能範圍的衡量標準,並在虛擬環境中確定“執法機構和軍隊”,才能公平、公正的規範虛擬環境,切實保護好個人計算機和網絡安全,維護互聯網和平。現實環境的全球範圍叫做國際,虛擬環境的全球範圍叫做互聯網。

      很多人都在說360和騰訊公司的戰場在個人計算機的桌面上進行。其實準確的說只是一部分戰場是在虛擬環境中進行的,個人計算機的桌面只是虛擬環境的“冰山一角”,另一部分戰場是在現實環境中進行的。

      4、一個假設:假設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有了類似360舉證的“騰訊QQ醫生”竊取事件,那麼我們國人會持有怎樣的觀點、態度和行動呢,請一視同仁地對待?

      5、事後思考:360如果你是真的在爲廣大用戶着想那麼爲何選擇此時針對騰訊的QQ醫生做抨擊呢,難道作爲安全防護軟件以前沒有發現騰訊QQ的問題嗎?爲何其他殺毒軟件和防火牆並不抨擊騰訊公司及其旗下產品呢,他們難道沒有發現?

      無利不起早。每個用戶和各個軟件開發商之間都是獨立的個體,不要因爲360自吹自己是維護計算機安全而盲目追隨,也不要因爲自己使用騰訊QQ好多年而對騰訊感情用事,或過分依賴,且隨聲附和。每個人都是有頭腦的,正常人都是要思考的。不能被360的安全威脅所恐嚇,也不能讓騰訊QQ的感情左右自己而受騙。

      此次戰爭中,最無辜的是我們廣大網民用戶,因爲戰場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我們的個人計算機就是他們的主要戰場;最有“主動權”的是我們廣大網民用戶,因爲可以選擇是繼續使用360而換其他聊天工具,還是繼續使用騰訊QQ而換其他殺毒防護軟件,又或是將360和騰訊QQ都更換爲其他同類產品;最被動盲目無法判斷選擇的也是我們廣大網民用戶,因爲並沒有標準是非對錯可參照,360說騰訊侵犯個人計算機上用戶的“個人隱私”,騰訊卻說沒有侵犯到個人計算機上用戶的“個人隱私”,但360的“扣扣保鏢”卻在破壞騰訊QQ是騰訊QQ的外掛,需要打擊。這些互相攻擊的信息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用戶只能感性判斷,並不能理性地思考,如何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卻很盲目。個人計算機上用戶的“個人隱私”和軟件程序的“外掛”到底如何界定?“騰訊QQ醫生”到底是不是侵害了個人計算機上用戶的“個人隱私”?360的“扣扣保鏢”算不算騰訊QQ的“外掛”?這些纔是我們廣大網民用戶需要知道答案和最爲關心的事情。

      ☠360與騰訊QQ的戰爭還在繼續,解決此次事件的核心問題纔是關鍵。否則戰爭如此延續下去,有利也有弊,弊終究大於利,最終損失的將是國產民族IT行業,國產IT行業剛剛復甦還沒怎麼成長,就又死亡了!“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場大風如此刮下去就會像我一直在引用的符號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