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寫作技巧

SCI論文寫作技巧(本文引自PubMeditor 的責任編輯一葦)

SCI論文並沒有想像中的難寫。所要做的是把實驗方案、結果加以總結分析,然後按照一定的格式,用明確的語言和圖表有條不紊地表述出來,以達到介紹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與業內同行交流的目的。也正因爲如此,寫作的過程給了實驗者對自己的工作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熟悉 SCI 論文發表的流程,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 要熟悉你的專業,實驗方法。下筆之前要查文獻,尤其是國外近期文獻。明白領域內專家的觀點和重要實驗證據,以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和角度介紹自己的觀點,強調其重要性和創新性。做到這一點,文章的介紹(Introduction)部分和總體結構安排就完成了一半。

  2. 要尊重結果,實事求是面對結果,相信只要是設計正確的實驗,所得的結果都是可以給出合理解釋的。

  3. 有經驗的作者往往會從實驗結果(Results)部分開始動筆。每一個小節介紹一個觀點(point),一般按照時間順序寫,在每個小節的開頭用一句話點明實驗目的,使各觀點按照一個科學邏輯(logical flow)串連起來成爲一個故事(story)。

  4. 討論部分(Discussion)是對論文的總結並闡述可能的應用,不是結果的重複說明,而是需要對論題進行強調和辯護,可以充分引用相關文獻支持你的觀點,並強調你的發現對於這個領域的研究有較爲重要的意義。必要時可以畫一個原創的示意圖給出自己的模型。最後通常還需要指出此項工作或在該領域還需要討論的問題。

  5. 通常情況下,領域內的讀者看完圖片(Figures)和圖注就明白文章的大體工作。基本的要求是簡潔無誤,圖注不超過250個英文單詞,格式(format)需要統一。

  6. 材料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的描述要近可能詳細,使別人能重複你的結果。用過去時態。

  7. 儘量使用你熟悉的詞彙。在英語語言程度有一定侷限性的情況下,用平實的語言準確地描述實驗結果和自己的想法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需要,語言的潤色步驟可以放在寫作完成後進行。可以請導師、老闆、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審閱,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請信譽度高的專業服務公司把關,提高文章發表的成功率。

  8. 在寫作和文稿修改上要捨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由於寫作過程的相對獨立性,許多情況下,一句話的變動,不單單是語法和詞彙的改動,而是有關對於領域內學術觀點、動態的把握。這需要作者平時的積累,也可以從有經驗的專業服務公司的修改意見中學習到。
  9. 文章寫好後,發到合適的期刊雜誌也是很重要的,這個找專業的公司服務,可能能更加快速的找到渠道,爲自己成功發表論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歡迎大家諮詢文章快速發表的相關事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