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計劃時-如何做計劃?

 引子

一年之計在於春,又到一年計劃時。或許你的計劃早已成竹在胸,或許你還在爲計劃頭疼。無論如何,什麼樣的計劃是一個好計劃?如何做計劃?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說實話,我也在爲計劃頭疼,借這篇文章,幫助自己梳理做計劃的思路,也希望幫到更多的人。

雖然本文也可用於個人計劃,但更適用於團隊計劃的制訂。

 

正文

計劃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計劃是萬萬不能的

計劃的重要性無需多講。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做過無數次計劃,極其熟練。可能我們都認爲自己是計劃專家,我也這麼認爲。然而,當我耗時5個月也沒能完成一個半年度計劃的時候,當這半年時間就在做計劃中過去的時候,我的信心坍塌了。在重新思考並不斷在實踐後,有了下述總結。

好的計劃要簡潔,通常可以描述成“一句話三件事”。例如,某人2013的主要目標是一句話,擁有平衡健康成長的生活,需要做三件事:讀書、鍛鍊和快樂工作。另一個例子,某人2013的主要目標是持續有效交付,需要做三件事:建團隊、拿結果和能力提升。簡潔的計劃說明目的清晰,執行方便,而冗長的計劃包含了諸多細節,卻缺乏目標性和可操作性。與此同時,一句話三件事還是一個很好的分解模式,可以不斷向下細分,直至整個計劃形成。例如,建團隊又可細分爲團隊氛圍、團隊建設和領導力,團隊氛圍還可繼續細分爲三件更具體的事。

好的計劃需要包含目標、最終衡量(結果)、做法、日常評估、風險及應對措施。目標是對方向性和整體性的描述,缺乏目標的計劃缺乏整體感,而且因爲只有很具體的做法,當外界變法發生時難以應變。最終衡量就是通常所說的結果,結果必須能被衡量。做法是指達成目標的手段,沒有手段的計劃只是空談。日常評估包含做法評估、結果評估、目標評估和調整手段,是在日常對目標、結果和做法進行跟蹤和評估,並根據評估結果和外部變化採取應對措施。風險及應對措施是對風險的預估,和在風險出現時的應對措施。

好的計劃會避免如下常見問題:1)不夠簡潔,不能描述成一句話三件事,不易溝通;2)只有三件事,沒有一句話,缺少目標;3)最終衡量無法衡量,不能衡量的結果沒有意義;4)過於強調將衡量數字化,成本太高;5)做法缺乏可操作性;6)做法缺乏持續性;7)缺少日常評估手段;8)日常評估手段只能對做法進行評估,卻不能對結果、目標進行評估;9)日常評估手段只能對做法、結果進行評估,卻不能對目標進行評估;10)沒有或不恰當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計劃的關鍵在於做計劃

In preparing for battle I have always found that plans are useless but planning is indispensable. 在準備作戰時,計劃往往是最不中用的,但做計劃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艾森豪威爾(美國總統,諾曼底登陸的總司令)

好的計劃很難見到,其根本原因是因爲我們沒有很好地做計劃。當你是一個團隊負責人的時候,這一點尤其重要。

計劃是自己的,但做計劃卻不能只考慮自己。當我們只考慮自己的時候,我們往往只能發現那些我們能做的,而不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什麼是需要做的?需要來自於自身之外。可以嘗試干係人分析方法,並回答如下問題:“誰是我們的客戶?”“客戶需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才能讓客戶滿意?”“如果不能讓所有的客戶滿意,優先讓哪位客戶滿意?”“能否找到一種讓絕大多數客戶滿意的方式?”“客戶是短期滿意重要還是長期滿意重要?”“我們有哪些方式可以影響到客戶?”“我們如何得到客戶的反饋?”“我們如何衡量客戶滿意的程度?”。有人一考慮客戶就會迷失自我,考慮客戶很好,但也不能不考慮自己。“我們擅長什麼?” “能夠爲客戶創造什麼價值?”“希望在客戶心目中建立什麼樣的形象?”“是什麼造成了客戶印象和我們期望之間的差異?” “不擅長的部分是自己克服還是引入外部支持?”“我們需要什麼改變?”“這種改變和我們的方向有無偏差?”“這種改變本身會給客戶帶來什麼影響?”如果在做計劃時就充分考慮了客戶需求和自身特點,並對外部資源利用有所考慮,一定會對計劃有所幫助。

計劃要解決過去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走向未來。改正錯誤的習慣是我們從小開始就養成的。而且現實中,大多數組織對錯誤零容忍的態度給團隊負責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讓他們的關注點放在瞭解決問題上。與此同時,缺乏目標是現代組織的常見病,所以做團隊計劃的這些人沒有長期目標也是再正常不過了。在這種情況下,解決過去的問題當然爲成爲主流。甚至會出現爲了討好上司,上司關注什麼就做什麼的情況。但是,解決問題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解決真正的問題,根本無法帶來本質意義上的提升。看病只能治病卻無法健身,就是這個道理了。可以嘗試關注未來,設定長期目標,並回答如下問題:“試着想象一年後我們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與未來比,我們的差距在哪裏?”“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改變?”“如何慶祝我們奔向未來取得的成就?”。一個讓人值得深思的事實是,當我們真正奔向長期目標時,很多短期問題居然會不藥而癒。

做計劃的一個重點是日常評估,這也是計劃中最大的難點。日常評估包含做法評估、結果評估、目標評估和調整手段,通過對日常評估的思考可以促使我們做出更好的計劃。可以嘗試回答如下問題:“如何在日常知道做法是否按計劃進行?”“如何在日常知道離結果有多遠?” “如何在日常對目標進行評估?”“這些評估方式需要付出什麼代價?需要由誰完成?多長時間頻度?選擇什麼評估方式更合理?”“如果通過日常評估發現了問題,怎麼處理?” “如果通過日常評估發現了問題,怎麼處理?”“如何知道處理措施是否生效?”

如果計劃是團隊計劃,那麼做計劃也是團隊的事,否則計劃溝通、計劃執行都會出現問題。計劃溝通的問題是團隊不知道計劃從何而來。有不少人認爲做計劃是是自己的事,團隊只需要執行就好了。除了這種看法外,原因還可能是他的計劃來自直覺,因此他自己也無法描述。但是,計劃中只包含了做什麼和怎麼做,卻沒包含爲什麼做。計劃溝通是主管和團隊一起了解爲什麼做,並共同發掘更好解決方案的機會;它還是很好的團隊建設機會,可以讓團隊有共同作戰的感覺。在缺乏計劃溝通的情況下,計劃執行肯定會出問題。這種計劃依然還是主管的,團隊只能被動執行,既無主動性也難有責任心,遇到任何變化團隊都無法應變也不願應變。久而久之,一隻推卸責任隱藏問題被動抱怨的團隊就會出現。嘗試結合上面兩點進行團隊共創,和團隊一起制訂計劃。這種方式看似效率不高,但這實際是把做計劃和計劃溝通二合一一次完成,綜合效率其實更高。

做計劃時一定要包含我和團隊的關係,雖然未必放到計劃中。很多人在做計劃時都考慮如何做出完美的計劃,完美的解決所有問題,完美的走向未來。但是,沒有考慮到自己與團隊的關係,也沒有計劃如何改善自己與團隊的關係。結果團隊與他的信任關係薄弱,視他爲監工,計劃溝通不暢,計劃執行過程中團隊出現抵觸,最後的結果不夠理想,他很受傷。可以嘗試與團隊共創計劃,改變自己與團隊的協作關係,並將自己與團隊的關係納入到日常評估中。

 

簡要總結

好的計劃要簡潔,通常可以描述成“一句話三件事”。

好的計劃需要包含目標、最終衡量(結果)、做法、日常評估,日常評估包含做法評估、結果評估、目標評估和調整手段。

好的計劃很難見到,其根本原因是因爲我們沒有很好地做計劃。

計劃是自己的,但做計劃卻不能只考慮自己。

計劃要解決過去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走向未來。

做計劃的一個重點是日常評估,這也是計劃中最大的難點。

如果計劃是團隊計劃,那麼做計劃也是團隊的事,否則計劃溝通、計劃執行都會出現問題。

做計劃時一定要包含我和團隊的關係,雖然未必放到計劃中。

 

吐槽環節

1SMART原則:說到計劃,不能不提到SMART原則,但SMART原則被濫用了。沒錯我喜歡SMART原則,但我討厭什麼都數字化。至少人腦無法數字化,關係很難數字化。

2)風險及應對措施:已知的風險應該是計劃的一部分,未知的風險無法計劃。可以嘗試通過做計劃發現更多的風險,但要防止爲了找出更多風險過多投入。還可以嘗試可以儘早暴露風險的工作方式,避免風險堆積。

3)優先級:簡潔就是優先級。

4)關鍵路徑:別太早進入關鍵路徑,也別太早考慮階段評估方式,這代表着你認可了只有這一種方式能夠解決問題。試着在做計劃的時候去發現更好的方式吧。

 

後記

文中提到的干係人梳理、團隊共創等實踐將在下一篇《我的團隊計劃實踐》中分享。

 

參考

1. SMART原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