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銀證系統故障:九千萬資金一度“失聯”

  2000多名投資者、80多家證券公司、涉及金額約9000萬元——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接到投資者和券商反映,7月16日,工商銀行銀證系統發生故障。券商透露的有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近9成開展經紀業務的證券公司被捲入其中。

  中國證券報記者隨後調查獲得的信息顯示,工商銀行事後向證券公司發函證實事件發生主要源於“網絡設備發生硬件故障”。有投資者和證券公司表示,一個月過後,對於如何賠償這一問題,工商銀行仍沒有給出說法。有投資者表示,由於銀證轉賬失敗導致無法及時投資、還貸不及時產生利息等問題,銀行應該賠償;證券公司則指出,工商銀行在這一過程中沒有及時採取應急措施,並在事後發出了兩份差距頗大的對賬單。

  工商銀行26日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16日“銀證系統出現短時異常,我行迅速發現問題並很快排除了故障”,並表示對相關係統進行了全面自查排除技術風險隱患。至於賠償問題,工行表示“未造成投資者和證券公司資金損失”。

  事實上,自三方存管機制建立以來,銀證系統故障時有發生,但類似7月16日這樣大面積的故障極爲少見。業內人士指出,三方存管制度實施多年,已到需要重新梳理的時候,特別是銀證對賬環節銀行話語權過大,且銀行對銀證系統小修小補已難以適應券業創新發展的趨勢。

  還原7·16事件

  “7月16日那天,我從證券賬戶轉出一筆資金到工行賬戶失敗了,導致我沒能及時還上房貸,多交了不少利息,這樣的情況銀行和證券公司是否需要賠償?”日前,有投資者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反映,一向正常而且快速的銀證轉賬失靈,儘管16日當天和證券公司進行了多次溝通,也沒能及時把自己的錢轉到銀行賬戶裏去。“當時證券公司的人就給我回復說是銀行那邊出了問題,並答應儘快溝通解決,但直到第二天才解決問題,影響了我及時還款。”

  這位投資者表示,事後多次向營業部申訴要求賠償自己的損失,至今沒有收到明確反饋。

  中國證券報記者聯繫了這位投資者開戶所在的券商,發現當日受到波及的投資者並非少數,而證券公司表示如何處理還在與工行協商。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多家證券公司,嘗試還原當時的情形:

  “我們公司是當天下午接到客戶投訴後發現出問題的,那時還是交易時間,客戶想轉進資金買入股票卻發現系統僅顯示‘已報’,一直沒有顯示成功,資金遲遲沒有到賬無法進行交易。”一家券商負責結算的工作人員王先生(化名)證實,“當時就聯繫了工行當地分行,工行反饋是局部問題。”

  不久後,他發現問題比想象的複雜。陸陸續續有多個客戶聯繫營業部,提出不管是從工行賬戶轉入資金到證券賬戶,還是從證券賬戶轉出資金到工行賬戶都失敗了,而且這些營業部並不集中在一個區域。“隨後我就接到了同行的詢問信息,證券公司裏做結算的工作人員大多認識並建了微信羣。7月16日下午大家都紛紛在羣裏詢問還有哪些公司出現了工行轉賬故障,當時我就嚇了一跳,波及的公司大大小小,初步看起來就有幾十家。”

  當天收盤後,事件還在發酵。多家證券公司人士表示,16日下午4點,銀行向證券公司下發第三方存管銀證轉賬對賬文件進行軋賬——這正是一直以來正常清算的時間。此時,有證券公司“感覺大數基本對得上,但有少量的掉賬”。而按照三方存管規定簽署的存管合同,軋賬出現問題時需以銀行數據爲準,加之問題筆數和金額較少,證券公司選擇調整自己的數據並在當天將軋賬結果按照流程上報給相關登記結算部門、交易所、投保基金和銀行。

  在絕大部分券商已經完成清算後,一份新的對賬數據在16日晚11點後發到了各家證券公司的郵箱。17日凌晨3點,部分發現新對賬數據的券商連夜對賬,並從工行工作人員處獲得口頭確認,應該以第二次發送的對賬文件爲準。17日早上6:40左右,工行再次發送第二次銀證轉賬對賬文件,並於當日下午發郵件給各證券公司,要求各證券公司以第二次發送的銀證轉賬對賬文件進行軋賬,此時大部分證券公司已無法重新進行清算,被迫據此數據進行手工調賬。

  8月26日,工行在迴應本報記者採訪時確認,7月16日系統出現異常。事件發生後,工行迅速定位故障設備,由熱備設備實施接管,並與相關證券公司保持密切聯繫,按照約定的疑賬處理流程,積極配合證券公司進行賬務覈對和調整工作。

  “從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6點多,工行接連給我們發郵件,但除了系統發送郵件外,我們負責後臺結算的工作人員既沒有接到電話通知,也沒有收到短信提醒。據我瞭解,不少證券公司是到了17日上班之後纔看到郵件,而且發現新對賬單中出現問題的賬戶數據遠遠大於16日下午4點的對賬數據。”王先生說。

  7月17日上班後,針對頭一天的故障,工行總行向各大券商發出了情況說明,並請各分行轉發。一些區域性券商表示,直到20日後,才收到這份說明。

  中國證券報獲得的這份說明顯示,工行對16日事件進行了解釋:“7月16日我行銀證系統前置所連一臺網絡設備發生硬件故障,由熱備網絡設備快速接管,熱備切換期間發生部分銀證轉賬交易單邊賬現象。因日間網絡故障時銀證系統數據恢復異常,導致當日16:10許首批生成的日終對賬文件中缺少了部分日間單邊賬信息。我行發現此問題後進行應急處理,於當日23:30許重新生成正確對賬文件發送給貴司,請貴司按照正確文件進行賬務處理。”

  損失有多大

  儘管收到了來自工行的情況說明,但多家證券公司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份情況說明寫得非常清楚,這次故障是工行造成的,接受新的對賬結果等於工行讓我們來承擔最終的損失和賠償、安撫投資者的責任。”一家規模較大的證券公司後臺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展示前後兩個版本對賬統計差距情況時如是表示。

  綜合多家數據來看,一些證券公司前後收到的兩份對賬單涉及賬戶數相差超過十倍。17日,更多意識到賬戶出現問題的投資者開始向證券公司投訴、索賠,連帶出現的狀況讓不少證券公司人士感到焦頭爛額。

  “沒有及時還上房貸的客戶只是這次事件中利益受損的一種情形,實際情況更復雜。”一家大型營業部人士透露,按照正常流程,客戶資金從證券公司資金賬戶轉出到銀行賬戶的指令下達後,交易系統就會凍結資金,等銀行接受數據並確認後,資金將轉入客戶銀行賬戶,而下午4點軋賬時銀行正式確認該筆轉賬是否成功,若未成功,則證券公司需要按銀行數據進行調賬,轉入資金與此類似。而7月16日銀行系統交易時間出現故障及證券公司按第二次對賬文件進行處理或手工調賬後,導致部分客戶資金不能正常使用或發生虛增,給客戶和證券公司造成間接經濟損失。

  “我們一個客戶正好要拿這筆錢還債,但資金沒有及時劃轉出來。還有客戶表示轉出資金是爲了給家人看病,轉賬失敗導致了種種問題。而客戶的第一反應都是證券公司出了問題,意見很大。”該營業部人士表示,不少賬戶客戶資金使用效率較高,有的客戶同時投資期貨和衍生產品,這部分客戶對賬戶資金信息敏感,一旦出現狀況會及時和營業部聯繫。“還有客戶到營業部討要說法,我們只好解釋情況、賠禮道歉,先送一些禮品安撫一下。”

  轉出資金帶來的問題重重,轉入資金失敗也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少麻煩。由於資金轉入失靈,不少投資者在16日當天並沒能及時買入心儀的股票。“7月16日正好是這波行情快要起來的時候,直到現在還有投資者拿當時資金轉入不進來說事,埋怨事故害他們錯過了一波行情。”前述營業部人士透露。

  另有券商人士透露,16日下午一些客戶因轉賬失敗到營業部投訴,營業部爲客戶臨時墊付了資金,但按照銀行最終確認的轉賬數據,原本因申請轉賬而被凍結的資金又回到了客戶銀行賬戶或證券公司資金賬戶中去。“結果有客戶已經使用了墊付或虛增的資金,證券公司還得通過各種途徑向客戶追討。”

  “據我所知,一些大的券商已向工行發了律師函,要求工行負責。”王先生透露,事件發生已經一個月,工行對於如何處理這件事情依然沒有說法。直接面對客戶的證券公司卻不能採取拖延戰術,部分公司已經先行啓動了客戶安撫和賠償工作。

  7·16事件並非個案

  “我從業時間這麼多年,銀行系統出現故障導致資金劃轉出現問題也不是第一次,但以往多數都是個別地區、短時間的問題,一般都波及個別營業部,牽涉的證券公司也比較少,像這次這樣大面積、較長時間的故障是第一次遇到。”回顧這次事件,王先生透露,最後各家券商對涉及事件的情況進行了梳理和統計。目前有關部門統計情況顯示,共有2000多名投資者、80多家證券公司受到這一事件波及,涉及金額約9000萬元。這意味着近九成開展經紀業務的券商都被捲入了這次風波。

  對證券公司來說,面對這樣的問題不僅要考慮安撫客戶,更擔心的是未來賬戶安全問題。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大小銀行都曾出現銀證系統故障問題。

  2007年10月,銀監會專門就銀證轉賬業務中的“單邊賬”問題發出風險提示,指出商業銀行應對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從保護客戶合法權益角度出發,切實有效解決銀證轉賬業務中的“單邊賬”問題。

  7·16事件的爆發更加讓這一系統問題不容忽視。不少業內人士認爲,7·16事件起碼反映了目前銀證系統合作存在的四大問題:

  一是應急措施不到位,處理方式不對等。出現事故後,銀行接到證券公司報錯信息時應儘快和證券公司溝通、採取補救措施,事後發佈新的對賬數據更應該及時主動通知證券公司。

  二是目前運行的三方存管系統多數是2007年開始投入運轉的。運行7年來,銀行的系統和軟件只進行了小修小補,沒有大的升級換代,如不正視這一問題,隨着證券公司創新產品的多樣化,銀行會更加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需要。

  三是在三方存管的框架下,銀行與證券公司簽署的合作協議均規定對賬數據應以銀行爲準,沒有給證券公司留下申訴和辯解的機會,這造成了證券公司被迫接受銀行單邊賬的問題,使得風險更容易轉嫁到證券公司和投資者身上來。有證券公司認爲,工行之所以認爲並未造成投資者和券商損失,正是依據了這一條款,把皮球踢給了證券公司。

  四是如何規避類似事件導致的系統性風險。7.16事件發生的時間並非轉賬高峯期,涉及的金額有限,如故障發生恰好遇上大額轉賬,按照規定證券公司必須及時交收、銀行又沒有及時作出反應時會容易觸發風險傳遞,如何規避這一風險值得關注。

  更有證券公司提出,7.16事件暴露了銀證合作多年後沉澱的問題。“當年之所會採取銀證合作的模式,是因爲證券行業挪用客戶保證金等風險爆發,三方存管制度可謂臨危受命緊急上馬,規則設定上主要考慮的是如何讓銀行管住證券公司。現在回頭看,三方存管制度對於抵禦市場風險功不可沒,完全推翻並不現實,但這幾年市場變化極大,銀證合作日益複雜,是否已經到了需要重新梳理、優化三方存管制度的時候了?”

  而在長遠考慮背後,眼下證券公司最操心的還是如何解決完手邊的難題。

  工行26日表示,爲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對相關係統進行了全面自查,排查了技術風險隱患,後續還將定期組織與證券公司共同參加的聯動應急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對於賠償問題,工行則明確表示:“目前,各證券公司受影響賬務已調整完畢,未造成投資者和證券公司損失。”

  “其實最讓我們難以接受的正是銀行處理事情的態度,從事故發生、結算數據更新、甚至到現在,銀行對如何做好處理工作也沒有給出方案。”王先生如是表示。

  僅就7·16事件而言,證券公司還在等待一個最終的說法。有證券公司提出應該分清責任和權責,銀行數據問題導致的問題應由銀行承擔包括賠償投資者在內的全部責任,證券公司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處理問題則由證券公司自行解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