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盤格式化、磁盤掛載以及手動增加swap空間

磁盤格式化

cat /etc/filesystems:查看centos7操作系統所支持的文件系統類型。


centos7默認的文件系統類型爲xfs。早期版本使用的是ext文件系統,6使用的是ext4,5使用的是ext3,依此類推。可以使用mount命令來查看分區的掛載情況以及文件系統類型(只能查看到已經掛載的分區,沒有掛載的分區可以使用blkid命令查看文件系統類型)。


mke2fs命令:格式化分區。

用法:mke2fs -t 文件系統 分區。

這個命令不能格式化爲xfs文件系統,不支持,需要使用下面的另一個命令。


mke2fs -t 文件系統 -b block大小 分區:格式化的同時指定塊大小。(默認爲4K(4096B))


mke2fs -t 文件系統 -m 百分比數字 分區:格式化的同時指定預留空間大小。(默認爲5%)


mke2fs -t 文件系統 -i 字節數 分區:指定多少個字節數對應一個inode。(默認是4個塊大小對應一個inode,也就是16K)

正常情況下,4個block對應1個inode,一個block默認是4K,所以16K對應一個inode。若想增加inode數量,可以設定爲2個block對應1個inode,也就是8K(8192B)對應一個inode。方式如下:


mkfs命令:格式化分區。(其實跟mke2fs命令的效果一樣,二者能使用的選項也一樣,比如說mkfs.ext4 = mke2fs -t ext4,最大的區別是mkfs命令支持xfs文件系統)

用法:mkfs.文件系統 分區。

注意:對於一個已經有文件系統的分區,想要重新格式化,使用mke2fs命令可以直接格式化爲其他文件系統,但是使用mkfs命令需要加上-f選項。


blkid命令:查看分區的文件系統類型以及UUID。

只要是格式化了的分區都可以看到,不管是否掛載。(mount只能看到掛載了的分區)


一塊硬盤可以不分區直接格式化。



磁盤掛載

mount 分區(或磁盤) 掛載點:把某個分區(或磁盤)掛載在某個目錄下。

只有掛載之後纔可以正常訪問和使用。


umount:取消掛載。前提是必須退出掛載點目錄,否則會提示“目標忙”。

umount後面既可以接分區(或磁盤),也可以接掛載點。


若不想退出掛載點目錄就直接取消掛載,則需要加上-l選項。


若把一個分區掛載到一個掛載點下,往掛載點目錄裏面寫東西其實是寫到了分區裏,如果取消掛載,換一個掛載點,那麼這些東西會出現在新掛載點裏,原來的掛載點裏就沒有任何東西了。


mount命令實際上包含了一些默認選項,使用man命令查看默認選項。

rw:可讀寫。

suid:可以設置suid權限。

dev:不用管。

exec:可執行。

auto:自動掛載。

nouser:不允許普通用戶掛載。

async:數據先寫到內存裏,過段時間再同步到磁盤裏。如果是sync則是實時同步。


mount -o 選項 分區 掛載點:掛載的時候帶選項。

mount -o remount,選項 分區 掛載點:針對已經掛載的分區,可以重新指定選項掛載。


/etc/fstab:開機自動掛載的配置文件。系統啓動默認掛載哪些分區(或磁盤)。

一共有6列,每一列代表含義如下:(可以使用man  fatab查看)

第一列:分區(或磁盤)的UUID,可以使用blkid命令查看。也可以直接使用分區(或磁盤)名稱。

第二列:掛載點。

第三列:文件系統類型。

第四列:掛載選項。(一般爲默認defaults)

第五列:是否使用dump備份此文件系統。(默認爲0 ,不備份)

第六列:是否需要開機檢測這個分區(或硬盤)。(默認爲0,不需要)



手動增加swap空間

先在磁盤上劃出一部分空間出來,用於增加swap。

dd if=/dev/zero of=/tmp/newdisk bs=1M count=100:dd命令可以直接對磁盤進行操作。if後面接從哪讀,/dev/zero是造零器,可以源源不斷產生0。of後面接往哪寫。bs代表塊大小,count代表塊數量。


把劃出來的空間格式化爲swap格式,使用mkswap命令。

然後使用swapon命令把新增的空間加到現有的swap中去,即增加swap空間。

可以使用free命令來查看swap大小。


若不需要這麼大的swap了,可以使用swapoff命令把增加的swap空間卸載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