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讀後感

 

  • 人類與懸浮在水中的花粉其實沒有什麼不同,花粉的運動只是水中分子不斷撞擊造成的,而人類的活動是由一系列任務、責任、慾望驅使。分子的運動是可以預測的,而以往人類活動卻無跡可循。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今天,人類各類活動被記錄在數據庫中,從而爲研究人類活動提供了足夠數據。

    大量的社交工具都具有LBS功能,微薄,微信,陌陌,地圖查詢等,正在暴露你的蹤跡,你運動的軌跡也被預測。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大曝光時代。

    一條新聞或一篇文章需要多長時間纔會出現半衰期呢?答案是將近36小時。通過觀察網絡媒體發現此規律。熱點總是被新的熱點搶走曝光點。

    人類的行爲模型是隨機的嗎?根據泊松概率的說法,將人類的行爲假設爲隨機,那麼我們的行爲軌跡將是無法預測的,然而通過大量數據的考究人類的行爲還是可以預測到的,並且達到93%。

    不論我們觀察哪種人類活動,都會發現相同的“爆發”理論;長時間休息之後就會出現短時間的密集活動。工作、生活中我們總是會有意或無意的設置優先級,而優先級的設定,不可避免的出現冪律分佈和爆發的出現。因爲我們會在短時間內處理幾件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然後進入會短暫的休息狀態。

    無論你信與不信,我們都是習慣的奴隸,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習慣驅使下,表演者人生的戲,無論精彩與否都是習慣的表現,無論你生活的圈子有多大,而你的行爲都是可以預測的,並且符合高斯分佈,準確率可高達93%。

    我們平時發郵件以及打電話的數量時,我們遵循冪律規律,而冪律的出現,必然出現爆發的現象。

    不管是年輕人,中年人,還是老年人,所有人的可預測程度都差不多。其中只有一個想象值得注意:與女人相比,男人的可預測程度要低一些。

    你是否還以爲你和別人不同,你是獨一無二的,是否還覺得你別人相比你更加規律或更加不規律。其實只要把你的生活量化後,你的可預測程序與其他人並無異,都是知識習慣的奴隸。

    如果你要知道你五年之後在那個位置,那麼通過研究你的過去你能預知到,當然如果你的生活習慣不規律行(所謂的異類)非常高,那麼預測準確率可能只能到達80%左右,如果你生活習慣非常規律,那麼準確率高達93%。—驗證了一句俗話:要想預知未來,必先了解過去。—把握現在,纔能有美好未來

    針對用戶投放廣告是商家夢寐以求的,產品推廣更加準確,或許沒讓用戶沒那麼反感,要達到此效果,需要有大量的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用戶的喜好,這裏涉及到一個隱私問題,用戶是否習慣被窺探隱私呢?

     

     

     

    您可能也喜歡:

     

     

    微信VS微博,不是取代是雙贏

     

    值得擁有的十大微信公衆賬號

     

    如何申請微信公衆賬號和認證

     

    新浪微博和微信:一場關於熟人關係鏈的爭奪

     

    微博營銷的幾條規則

     

     

    無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