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運維管理與ITIL

IT運維管理的由來

在企業IT管理的早期,更側重於對網絡、硬件等設備的管理。那時的IT管理就是通過某種方式對網絡進行管理,使網絡能正常高效地運行。早期的這種IT管理是NSM的階段,主要的面向目標就是底層的基礎網絡設備。NSM系統是對網絡中的底層設備進行實時的,統一的監控,當網絡中出現了問題或者即將出現問題的時候,NSM向網絡管理者提出故障定位和報警,這樣做無疑大大方便了網絡管理員的工作。但是,NSM系統對於網絡上運行的各種業務系統以及業務系統的用戶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管理,這個時期的IT管理,可稱之爲網絡運維管理階段,這時候的IT管理人員稱之爲網絡管理員,簡稱網管。

隨着企業IT系統的日益成熟和複雜,企業的關注點已從單點管理到綜合管理角度的轉變,從關注單一網絡到對業務系統的關注。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業務系統涉及環節逐漸增多,單一的網絡運維管理已經不足以滿足管理需求,需要落實如何保障業務系統的各個環節。在滿足對IT資源進行統一管理,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的基礎上,更需要保障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纔可以保證IT投資的價值體現。同時,在國內IT管理領域,伴隨着用戶IT規模的擴大、IT技術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提高,原有的網絡管理系統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用戶需求。
因此,當前國內用戶迫切需要一款能夠對整個IT資源進行統一管理,解決IT資源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同時更要做到對業務系統有效保障並提出改進意見的平臺。

在這樣一個前提下,IT運維管理的概念和產品被國內知名的網絡運維管理廠商率先推出。可以說,它的出現就是對當前用戶需求的一種有效詮釋。這個時期的IT管理,被稱之爲IT運維管理,這時候的IT管理人員稱之爲IT運維人員。

 

ITILIT運維管理的關係

ITIL誕生於國外,當時是需要針對部門人數衆多,對業務保障要求高的電信、金融等行業的IT和業務進行有序化,透明化的管理,所以誕生了ITIL標準。ITIL標準的核心思想是通過將IT管理流程化,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IT服務質量,更好的讓IT系統爲業務提供服務,從而爲業務系統的穩定運行保駕護航。ITIL標準的底層是對IT基礎設施的管理,最上層是對業務系統的流程化管理。

那麼,ITILIT運維管理到底有什麼關係?

就像文章開始說到的一樣,企業最初設定IT部門進行IT管理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IT部門能夠發現和解決各種來自底層基礎設施的問題,從而爲保障網絡的正常運轉,爲企業提供優質的IT服務。但隨着企業IT系統和業務的不斷髮展,企業用戶發現,單純的通過對底層IT基礎設施管理無法解決底層網絡與上層業務系統之間的脫節問題。這也就是ITIL標準當初遇到的問題,最初主要是用來對IT部門的人員進行流程化和規範化的管理的,但它忽視了對底層平臺的管理及對業務系統的保障,脫離了用戶實際需要的ITIL,就像是空中樓閣,高不可及。近年來,爲了更加貼近IT運維管理部門的工作需要,ITIL開始與企業的業務系統保障結合起來,形成了所謂BSM的管理模式,目的是使得ITIL能夠更好的爲企業的IT運維管理提供服務。

但問題在於,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ITIL標準僅僅是一套方法論,沒有告訴我們具體的流程該怎麼做。而實際上這個流程是建立在對日常IT管理過程中,如何發現問題,如何解決問題的經驗積累的基礎上。但企業要實現ITIL需要的是結果,不會過多的關注這個過程怎麼樣。因此,這就需要IT管理的供應商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怎麼發現問題,又怎麼解決問題,這就需要通過IT管理供應商提供的IT運維管理系統來解決。通過IT運維管理系統來發現和解決各種來自IT系統的問題,保證企業的網絡和運行在網絡上的業務系統正常運轉。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不斷的經驗積累,然後才能在此基礎上實現ITIL的流程化管理。

北塔軟件認爲,IT運維管理是ITIL標準體系的底層基礎。只有將這個底層基礎搭建完善,才能真正實現在此基礎上流程化管理。

 

當前國內IT運維管理現狀

IT運維管理的由來和兩者的關係不難看出,當前國內大多數IT服務廠商強調的IT運維管理概念,其實就是在網絡管理基礎之上的拓展,包涵的範圍不僅限於網絡管理,是對整個IT系統和業務所涉及到的範圍進行運維管理。但各IT服務供應商的產品對這個概念的體現不盡相同。至少在目前,實際上它還是網絡管理(或者稱之爲IT基礎架構管理)外加部分應用服務管理和業務管理的含義,只是說法不同而已。

國內企業經過多年的基礎設施平臺的搭建和完善,目前對於國內各行業的用戶來說,首要保證的是業務系統的穩定運行,由業務的發展進而推進用戶去進行全面的基於ITIL標準的流程化管理,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需要分階段分步驟來進行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