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原理】期末複習筆記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述

1.1 網絡在現代的作用

      21世紀三化:數字化(聲音信號數字化處理,爲了電腦處理和傳輸)、網絡化、信息化

      三網:電信網絡(電話)、有線電視網絡(同軸電纜、從有線電視公司到用戶)、計算機網絡(因特                 網、其他網絡)

1.2 計算機網絡的重要功能

      連通性:彼此聯通、交換信息     ·遠程桌面客戶端:mstsc(Microsoft terminal services client

 Win10、win7是單用戶操作系統,只允許一個用戶同時操作。Server是多用戶操作系統,可以多人同時登陸

·                                                                    \\ip地址(或者計算機名)來遠程訪問計算機

      共享性:信息共享、軟硬件共享

1.3 因特網概述

 (1)網絡:用交換機或集線器連接計算機就構成了一個網絡。同一個網絡上的計算機,在同一個網段。

(2)互聯網絡:通過集線器或交換機連接的多個網絡(多個網絡連接起來就是一個互聯網絡

         (3)路由器:在不同網段之間交換數據(轉發數據包),

 (4)世界上最大的網絡:Internet

 (5)計算機歷史:(5.1)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TCP/IP協議)(20世紀60-80年代)

     (5.2)三層結構的因特網(骨幹網、園區網、地區網)(20世紀80年代中                    期-90年代初)

                             (5.3)多層次的ISP(Internet服務提供商)

 (6)雙線接入:一個機房接入兩個運營商的網絡

1.4 因特網的組成

 (1)通信的計算機(邊緣)

               計算機通訊的方式:

               客戶機/服務器(c/s)

               對等方式:BT、P2P(從不同的計算機獲取數據,上傳下載的過程是對等的)

 (2)網絡(核心部分)

           核心部分:

               電路方式:在通信之前建立連接,帶寬有保證,通信結束釋放連接

                         (適用於語音、視頻、實時通信)

                        過程:建立連接(申請佔用通信資源)、通話(一直佔用資源)、釋放連接(釋放通信資源)

               報文交換:要傳輸的數據當作一個整體一起發送(需要有地址)

               分組 交換:把要傳輸的數據分段發送(每個分組都需要地址)

                         優點:高效、靈活、迅速、可靠

                         缺點:有時延(存儲轉發)

                      互聯網使用分組交換的方式

           通訊時間:

                  電路交換:建立連接+數據傳輸+連接釋放

                  報文交換:數據傳輸時間+存儲轉發時間

                  分組交換:

wKioL1lCaRXQoEZCAAKf1J5a2uk178.png                             

1.5 計算機網絡類型

  作用範圍: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租用電信線路,花錢買帶寬(互聯網運營商佈設)

      城域網(MAN)

      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範圍爲幾公里,花錢買設備,自己維護,帶寬固定

      個人局域網(PAN )

                雙絞線的傳輸距離爲100m

  使用者:

            公用網

            專用網

  拓撲結構:總線型、環型、星型(交換機聯網)、樹型、網狀

  工作方式:資源子網(給他人提供服務的服務器)、通訊子網(網絡設備)、接入網(請求網絡資源的計算機)

 

1.6 計算機網絡性能

 (1)速率:每秒鐘傳輸的比特數量(bit/s)(KB/S)8bit=1B

 (2)吞吐量:單位時間內通過的數據量(包括全部上傳和下載的流量)

         單工、半雙工、全雙工(吞吐量爲標稱的二倍)

 (3)帶寬:網卡每秒最大比特值 b/s,kb/s,Gb/s 換算爲1000

 (4)時延

           發送時延:數據塊長度(bit)/信道帶寬(bit/s)

           傳播時延

           處理時延

           排隊時延

    總處理時間=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不能算)

  Ping命令   時間時往返時間

                        -lsize 指定大小

 (5)時延帶寬積:計算鏈路上的比特數量

 (6)信道利用率:有數據通過時間/(有+無)數據通過時間

(7)網絡當前時延=網絡空閒時的時延/(1-信道利用率)

              隨着利用率的增加,時延呈指數型增加

(8)非性能指標:費用、質量、標準化、可靠性、可擴展性、可升級性、管理與維護

1.7 OSI 參考模型(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計算機網絡的分層

   分層:每層的變化不會引起其他層的更改

   標準化:不同的廠家、設備能夠協同工作,底層爲上層提供服務

          對等的協議:封裝的格式

   7層分層協議:

   應用協議層:服務器與客戶機之間已定義的方法和規範

               客戶機向服務器能夠發送哪些請求的規範(方法)

                           服務器向客戶端相應狀態

               交互的步驟

               應用程序:瀏覽器。。。

   表示層:ASCⅡ、二進制文件(程序圖片。。)、加密、壓縮

   會話層:客戶端與服務區建立的會話

   傳輸層:能夠實現可靠傳輸(丟包重傳 緩存排序)

                    流量控制(客戶端設置服務器發送窗口)

                    擁塞避免

   網絡層:路由器通過網絡地址轉發數據包(路由器工作在網絡層)

           根據數據包的地址選擇最佳的傳輸路徑(不確保可靠傳輸,也不能確保數據按順序到達)

           網絡層地址爲ip地址(數據包)

數據鏈路層:數據鏈路層地址爲mac地址(幀)

                 負責將數據幀封裝成所經過鏈路的幀格式

物理層:網路設備的接口標準、電壓標準

 OSI協議和網絡排錯

逐層排查:從底層向高層排查

  物理層:網線(連接失敗的故障)

  數據鏈路層:mac地址、速度協商

  網絡層:網關、選擇路徑、VLAN

  應用層:代理服務器(亂碼、配置問題)

OSI參考模型和網絡安全

  物理層安全:wifi物理層不安全

  數據鏈路層安全:wifi密碼不安全、mac衝突、ADSL賬號密碼、mac認證

      網絡層安全:路由器、windows防火牆(wf.msc)

      應用層安全:開發人員(SQL注入漏洞)

    Osi參考模型和網絡數據

             物理層設備:集線器、網線

             數據鏈路層設備:交換機、網橋

             網絡成設備:路由器

      TCP/IP協議棧

          應用層(HTTP\FTP\DNS\RDP\POP3\SMTP)

       傳輸層(TCP\UDP)

       網絡層(IPV4  ARP\ICMP\IGMP)

      網絡接口層(eTHERNet\ATM\FRAMERELAY\PPP\CSMA\CD)

   底層爲上層提供服務,底層封裝,高層解封:

      應用層:數據傳輸單元

      運輸層:報文(段)

      網絡層:IP分組(包)

      數據鏈路層:數據幀

      物理層:二進制位流(比特)

交換機:接入層交換機(低層)、匯聚層交換機(高層)


      作者:xuan97916

   參考資料:  [1]韓立剛,計算機網絡原理創新教程[M],水利水電出版社,2017.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