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e 對自由軟件事業的評與述

目錄
1 【自由之心】
2 【生活追求】
3 【維權理念】
4 【努力經驗】
5 【花邊業界】


今天又看到一篇好博文,對於開源運動很全面的綜述,李晨光的《走開源信息化之路》
這 篇文章從市場背景入手,談論了開源和自由軟件的概念、發展歷史、影響力最大的開源項目、知識產權問題、開源精神含義、國內自由軟件現狀與障礙,以及作者認 爲的發展之道。我一下子又看投入了,再加上博文有七液朋友的認真回覆,可能能代表相當多人的想法,我就回復了好多。在這裏整理出來。

---------- ---------- ---------- ----------

1 【自由之心】

自由軟件是指軟件所有者允許他人自由地對這些軟件運行、複製、分發、學習以及改變的軟件。李晨光的文中提到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不是包容關係,而應該是交叉關係”。可是,既然自由軟件支持自由地修改,那麼肯定要開放源代碼,否則如何算是允許別人修改呢?畢竟“允許”不光是權利上的允許,還有條件上儘可能提供的便利。自由軟件是一種精神。

後邊網友“七液”對此看法非常不同。以下是ta在 2012-9-2 說的一段話。

開源你的利益沒有保障,讓競爭者獲得你的技術給自己找麻煩。不管是從經濟學還是從實際上考慮,開源都是不明智的。我真的不懂那些每個月拿着兩三千塊的碼奴天天嚷着開源的目的是什麼?程序員本來很值錢就被這個開源給毀了。
政府花昂貴的費用購買內部投標的產品。這個不多說了幾乎都懂得。除非國家要求辦公系統可以讓所有人蔘與,操作系統只能使用開源系統。那差不多。但是被*** 的機率又高了。所以怎麼弄都不是。開源不代表什麼。那些嚷着開源的人很可能就是陰謀論裏面的背後指使者。仔細想一下,代碼開源了給你帶來什麼了?名聲?開 源圈子有幾個名聲在外大衆熟知的高人?木有吧。你問一般人你知道linus是誰麼?大部分都不知道。你問你知道蓋茨不。沒有幾個不知道的。別拿國外說事。 在國外也一樣不懂電腦的人滿大街都是。所以開源沒辦法給你帶來名利上的任何保障。那爲毛我們要開源?爲什麼其他領域不開源憑什麼軟件就要開源。你見過誰把 自家的祖傳祕方公開的?各種配料公開?只有程序猿這麼愚蠢幾個所謂的大牛一忽悠就跟着嚷着開源開源。如果代碼只能自己寫。網上找不到C+V的文章。門檻就 被提高了。你的工資遠不止那點。軟件品質也就上去了。一個月3000一個月1w哪個代碼有保障?開源或許推動了技術可是讓軟件攻城師越來越不值錢了。賺的 少自然也沒有這方面心思的投入了.那些嚷着開源的人應該反思了



對於祖傳祕方嚴格保密,配料不公開;實際上這 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落後。不公開意味着產量上不去。王麻子剪刀(保護核心技術不讓別人知道)在競爭中落後於王小泉剪刀(資深學徒可以掌握核心技術)就充分體 現了這個道理。開放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成功之道,封閉會造成越做越小;這都這麼明顯了,咱們不能視而不見啊。

我個人倒是覺得,做軟件也應該是一種社會工作,門檻應該是越低越好。取消特權,這是一種很難有的覺悟。你人身在其中,作爲能享用一定特權的人,能不能放棄自我利益去追求自由?邁 過了比該有的程度過高的入行門檻,入行了,這就是一種特權;你願意放棄自己的得利把整個行業的入門收入降低到和其它同難度行業一樣嗎?我作爲一個官二代, 可以要求自己做到加班到深夜回家也儘可能打一半車趕另一半末班地鐵,能做到自己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拒絕着出身身份帶給我的便利。因爲我渴望自由,我痛恨特 權。我這樣的人,絕對不會成爲推翻前一輪特權走上新特權的人。自由之心,這是世界發展的趨勢,希望七液能夠逐漸體會這種浪潮,感受它而不是瞧不起奉獻的 人,加入到自由軟件的奉獻者行列中來。

當然,我的最終觀點是,公司纔是自由軟件事業更大的推動者,不是個人。這在後邊會有說到。

---------- ---------- ---------- ----------

2 【生活追求】

李晨光文中有句話。他說,“他們的快樂在於軟件開發成功的那一瞬,他們的價值在當用戶開始使用他們所編寫的軟件時得到實現。軟件因爲開放源代碼,質量才更高,安全性才更好。

這話說得太好了。軟件人員,人生何求?掙很多錢就能有幸福的生活嗎?

“七液”對此也有不同看法。以下是ta的一段話。
開發者的利益誰來保證?國外開源人家福利好
國內呢?所以別做那些不切實際的夢了。開源你吃什麼?
我覺得開源這個事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把本應該賣錢的東西全部開放代碼了。你覺得有意義麼?你怎麼不把你每個月工資的一半捐給難民呢?
老外程序員工資高,社會福利也高。怎麼搞都行。等什麼時候國內達到國外那水平了開源也就多了。


於是我問了七液一個問題。開發者的利益是什麼?是開發一個軟件而對自己帶來的經濟收益嗎?

說實話,真正能做出好東西的人,都是不給他飯吃,不給他條件,依然能把東西搗鼓出來的人。對他們來說,最大的賞賜,就是不被禁止,並且能夠做出有成就的 事情;至於喝不喝西北風,那是次要的問題。我就想成爲這樣的人,不過現在還有些做不到,因爲我經常會懈怠,還有待努力啊。

那麼人總要 活着,怎麼活着呢?對於以個人身份支持自由軟件事業的人來說,他們對開源事業的支持,都是業餘。換句話說,如果一天工作都很累了,業餘時間不想再做程序的 這種人,那麼他從事軟件行業可能就不是因爲熱愛,給他們再高的待遇,依然還是沒有動力做奉獻的。因爲對於這樣的人來說,無償貢獻軟件研發勞動力,是一種付 出,而不是一種收穫。

自我實現是一個人的追求。比如我就想踢球,我在自己能夠遇到的尺度裏非常無敵,這就是我的幸福;當然這種幸福是 過程性的。如果我做的事情能在我晚年回想起來的時候,能看到它對人類或者對子孫後代揮着對什麼什麼的意義,那麼這種幸福就是終生性的。當一個事情既是過程 幸福,又很有可能帶來終生幸福的時候,我們爲什麼不做這樣的事情呢?好生活不是第一追求,有名望也不是第一追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纔是最核心的追求。

這就是以個人身份對自由軟件進行貢獻的動力。

當然了,附帶的動力還很多,比如磨練技術,比如以此接近自己很想接近的人,比如評職稱什麼的各種功利目的。不過我們不得不看到,功利心太強,最終得到的就是極大的功利,而事情往往就被弄得攤子越來越爛了。

---------- ---------- ---------- ----------

3 【維權理念】

李晨光在四、基於開源的解決之道的 3. 市場良性發展 中提到,“支付不起昂貴的傳統軟件選擇,有的企業就鋌而走險,選擇“盜版”軟件應用。

我覺得很多企業使用盜版,根本不能算鋌而走險,而是自然爲之。咱們國家知識產權向來就沒有深入民心。大家都是對知識、信息,看作是無權利保護的東西。所以這東西還是得從教育入手,不然整個社會的發展都被遲滯了。

網友“七液”對此提出了一些質疑:
要 保證技術專利。好吧國內盜版都當街賣。光明正大的盜版國家不管你個人又如何保證自己的專利呢?再說你都開源了。你管我怎麼用你的代碼。所以博主這句話幾乎 就是廢話。根本沒用的IBM都抄襲你又能拿他怎麼着?第二類開放代碼你就別管別人怎麼用了。沒錯你既然都開源了乾脆就無私到底別管別人怎麼用。所以別開源 是最好的保護方法。開源你的利益沒有保障,

我覺得吧,合法與否和司法是分開的二個東西。在咱們這個世界,合法的事情可 能得不到維護,違法的事情也無法被追究。但這不應該成爲改變什麼合法什麼不合法的原因。事實上我請一個朋友端着攝像機,我自己就從超市裏拿一個 100 人民幣左右的東西,不付錢出來。超市就是拿我沒轍。因爲這個數額不構成刑事犯罪,而超市在民事範圍內,又沒有權利拘禁我的自由,所以只要有朋友在身邊用攝 像機收集證據,那麼超市保安連碰我一手指頭都不敢。可是超市依然沒有爲防止我這樣的情況做出各種各樣的門禁限制。你覺得這是爲什麼呢?

民事和刑事是不一樣的。知識產權被侵犯,這是民事問題,需要訴訟的,國家不負責挑頭解決民事問題。就像我欠了別人錢不還,公安局也沒有任何理由來抓我,只有等法院傳我出庭我不出庭之後,公安部門才能夠因爲不出庭這個理由來抓我,但欠錢不還他們還是不管。

所以對於被侵犯的人來說,就要權衡訴訟值當,還是被侵權值當。很可能因此就不訴訟了。這不能代表被侵權人就不管了,因爲當訴訟變便宜或者證據收集變容易 的時候,被侵權人就能立刻起訴。也因此,開放源代碼,也是代表着知識產權所有者的個人意願。這東西是作者所有的,作者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誰用誰就應該 遵循作者的意志。這是“合法”範疇的事情。如果有人不遵守,那麼作者能怎麼辦呢?作者連知道可能都不知道,當然也沒辦法怎麼辦,這是屬於“司法”的無力。 兩邊的關聯並不是那麼緊的。

---------- ---------- ---------- ----------

4 【努力經驗】

我近些日子從事自由軟件事業的經驗是,一份自由軟件,必須有足夠大的社區支持,纔能有發展的出路。像我這種幾百人的中小型公司,根 本無力維護多個開源產品的版本。而且知名度也沒辦法提高,也就是公司在用,版本也就維護着——如果今後不用了,肯定立刻就衰亡了。我暫時還不知道這問題咋 解決。前幾天看到了阿里巴巴什麼人的一個博客,好像他們已經有一些東西被公司放棄之後對應的開源產品也就衰亡了,我們只是還沒到這一步而已……

我自己也和朋友們創建過一個社區,叫 Spads 。不過我覺得工作族每一個人能爲社區貢獻的力量都是極小的。所以我這種不到 50 人的小社區真是一點用都沒有。而且國內因爲體制和價值觀的問題,生活這麼難,咱得家境多殷實才能考慮不掙錢不奔生活而去追求自我實現啊……既然做不到完全 不顧生活,就只能業餘。業餘就意味着力量有限。每個人力量有限就需要社區規模夠大才行了。

另外我覺得對於一個圈子外邊的人來說,瞭解 開源社區的資訊,這個門坎太高了。怎麼能進入開源社區,怎麼能和他們接觸,這些在學校都無法習得,工作中也無法多加了解。我覺得開源項目的出路,在咱們國 家這個現狀,靠不了專業的服務公司,得依靠個人開發者嘗新。商用終究對新東西有牴觸,要追求穩定。只有自己能承受大崩潰的個人項目,纔會在人的衝動下使用 最新的東西。有了這批人的試用,才能將一個產品推廣開來;有一定推廣基礎之後,才能對這樣的東西進行商業服務。我覺得必須得走過這麼一個路程,不然商業服 務公司自己也受不了,成本太高了。

事實上,由公司或組織進行的自由軟件研發纔是更有意義的。個人做事情很難做得有頭有尾、完善。事實上幾大成功的自由軟件案例,都有組織的支持。那麼公司爲什麼要做自由軟件呢?

網友七液也想到了這個問題,ta質疑說:“企業的目的是爲了盈利不是爲了做公益事業。

可是,這真的是公益事業嗎?其實並不是這樣。阿里巴巴的諸多軟件產品就是開源的,但是不是遵循了自由軟件精神我就不知道了。但咱拿了人家全部的產品,光 實施部署起來就得極大的工作量。然後都弄完了,咱依然成不了淘寶,人家還是一枝獨秀。所以人家不怕咱獲取人家的源代碼。我這邊也是這樣。我現在在開發網絡 遊戲服務器套件,做成自由軟件,可惜讓網易搶先了。這東西不怕大家用,因爲反正網絡遊戲成敗是靠策劃,是靠運營的。

當然,如果只是無 害,不能得利,做自由軟件還是不會被公司接納的。問題在於一個組件穩定與否,是不是可靠,讓一個公司在線上跑着核心業務這麼去試用,未免太讓人膽戰心驚 了。如果能有大量的用戶都已經大規模試用過,挑出過不少問題逐漸都修繕了;這樣的產品纔是好用的、可靠的。而讓公司自己組織這樣的測試班子,成本得多高 啊?反之維護一個開源項目成本要低很多。這就是公司如何在自由軟件事業中得利。

如果是利用自由軟件,給有 IT 需求的公司做項目,那自然是完全不受影響。自己開發和用開源的東西,對於客戶來說是一樣的,有人弄好就行,錢一樣給。軟件業最要的收益,不是賣拷貝,而是 提供服務。無論是微軟還是甲骨文,這都已經是最賣拷貝的公司了,其收入依然還是服務佔一個大頭。用收費軟件提供服務還是用自由軟件提供服務,服務費都是差 不多的。

---------- ---------- ---------- ----------

5 【花邊業界】
李 晨光的文中提到了 Rechard Stallman 主導的 GNU 組織。GNU 的東西是很優秀,不過我之前剛好接觸到 CPU 業界的情況,發現其實 GCC 的那幫人對於適應芯片廠商的特性,持比較傲慢的態度,不願意針對不同芯片提供的特有指令做定製化編譯。跨指令集通用明顯是不可爲之事,所以我們都一直不可 理解爲什麼 GCC 在具體工作上沒有體現出自由軟件應有的姿態。

文中還說了 LAMP 中的 P 。PHP 和 Python 都越來越像大型語言了。雖然其還不夠全面,比如多線程庫不夠強,比如非 WEB 功能不好用等等,但已經不應該稱之爲腳本了。我自己是 Java 專家,最近支持一組同事做 Python 的獨立服務器,覺得 Python 貫徹了幾個特別重要的新理念,比如約定優於明示,比如重要的對鍵值對數據結構的直接支持。這都是 Java 這個語種所嚴重缺乏的有意義特性。



本文發表在我的技術博客
CSDN : http://blog.csdn.net/shanelooli/article/details/8210547
ITeye : http://surmounting.iteye.com/blog/1732835
開源中國: http://my.oschina.net/shane1984/blog/90939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