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概述上

       博主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目前在一家信息公司做網絡工程師實習生。由於之前基本上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網絡,需要從頭開始學習,由基礎學起,目前博主正在學習由謝希仁編著的計算機網絡,所以分享一下每天的學習內容。這次主要講的是計算機網絡概述上半部分。

計算機網絡概述主要講的是一些計算機網絡的入門知識,爲之後的深入做鋪墊。博主主要將其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提煉然後發表出來。

因特網的組成: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邊緣部分的通信

1.端系統之間的通信分爲:客戶-服務器方式(C/S)和對等方式(P2P)。

1.1 客戶-服務器方式

客戶程序向服務器程序發送請求服務,服務器程序收到後應答,客戶程序得到服務。

1.2 對等連接方式

對等連接指的是互相通信的兩個主機不分服務器請求方還是服務器提供方。只需要

兩臺主機都運行了p2p軟件,就可以進行對等連接通信,雙方都可以下載對方存儲在

硬盤中的共享文檔。因此這種連接又叫做P2P文件共享。

2 核心部分的通信

因特網的核心部分要給邊緣部分提供服務,在網絡核心部分其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的關鍵部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

2.1 電路交換

交換(switching):就是按照某種方式動態的分配傳輸線路的資源。

電路交換:建立連接(佔用通信資源)-通話(一直佔用通信資源)-釋放連接(歸還通信資源)

經歷這三個步驟的交換方式就叫做電路交換。

用戶線:用戶所連接到市化交換機的連接線路。用戶獨享的傳輸模擬信號的專用線路。

中繼線:交換機之間早已數字化的線路,其中包含大量話路,可供多個用戶共享。電路交換的

一個重大特點就是通話的兩個用戶始終佔有端到端的資源。       

2.2 分組交換

當使用電路交換來傳送計算機數據時,線路的傳輸效率十分的低,這是因爲計算機數據是突發式

的出現在傳輸線路上的。所以計算機通信使用分組交換。

分組交換的特點

分組交換使用的是存儲轉發技術,是將要發送的數據報文劃分爲一個個等長的數據段,並在數據

段的頭部加上包含必要控制信息的首部,着樣就構成一個分組,又叫包,分組的頭部叫做包頭,

分組是因特網中傳送的數據單元。

2.3 因特網中主機之間通信過程

主機發送數據,然後分組,路由器接受到分組之後,暫時存儲,然後,檢查其頭部信息,查找轉發表

,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將分組從合適的接口轉發出去,將分組交給下一個路由器,這樣一步步通

過分組轉發的方式將分組轉發給目的主機。

備註:在討論因特網路由轉發分組時,將單個網絡簡化爲一條鏈路,而路由器稱爲結點,路由器在

存儲分組時是將分組存儲在存儲器中而不是磁盤中。路由存儲轉達技術實質上是動態分配傳輸帶寬的

策略。

2.4 分組交換的優點

高效:在分組傳輸過程中動態分配傳輸帶寬,對通信鏈路阻斷佔用。

靈活:爲每一個分組獨立選擇轉發路由。

迅速:以分組作爲傳送單位,可以可以不用建立連接便可以向其他主機發送分組。

可靠: 保證可靠性的網絡協議,分佈式多路由的分組交換網,使 網有很好的生存性。

2.5 分組交換的缺點

分組交換在各路由器存儲轉發時需要排隊,所以會造成時延的問題。

3 計算機網絡的類別

廣域網WAN(Wide Area Network):作用範圍一般爲幾十到幾千公里。

城域網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作用範圍一般是一個城市,距離一般5~50km。

局域網LAN(Local Area Network)一般由微型計算機或者工作站通過高速通信鏈路相連,

地理上侷限在較小的範圍(1km左右)。

個人局域網:PAN(Personal Area Network):將個人設備用無限網絡的技術連接起來。

多處理機系統:中央處理機距離非常近(1米)或更小。

按網絡使用者分類:

1.公用網:電信公司建造的網絡,只要按規定繳納費用就可以使用。

2.專用網:指某個部門,某個行業爲了各自的特殊業務工作業務需要而建造的網絡,不對外提供服務

4 計算機網絡的性能

1.速率

指數據傳輸的速率,一般單位爲b/s,或bps,當數據量較高時,也可以用kb/s(k=10三次方),Mb/s(M=10六次方)

Gb/s(G=10九次方)。

備註:在數據量的計算中。單位是byte,且K、M、G。換算爲2十次方,2的20次方。2的三十次方。

2.帶寬

1.在頻域內,帶寬指通信線路允許通過的信號頻帶範圍。

2.在時域範圍內指的是從網絡的一點到另一點所能夠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3.吞吐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某個網絡的數據量。受網絡帶寬和額定速率的影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