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浪潮之巔》-第一版-8.英名不朽--楊致遠、費羅和yahoo公司

wKioL1d0fKqyqWVuAAE8VkEEYZ4653.png

成立:楊致遠和大衛-費羅於1994年在斯坦福大學創立了雅虎


成就: 

  • 定義了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 門戶網站

  • 搜索引擎


總結:

1.一百年後,如果人們只記得兩個對互聯網貢獻最大的人,那麼這兩個人很可能是楊致遠和費羅。


2.他們對世界的貢獻遠不止是創建了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yahoo公司,更重要的是制定了互聯網這個行業全世界至今遵守的遊戲規則--開放、免費和盈利


3.yahoo不是第一家從事互聯網服務的門戶網站,但是,yahoo是確定互聯網行業商業模式的公司。如果不是yahoo,互聯網很可能像汽車一樣在相當長時間裏可能成爲有錢人的奢侈品。


4.最初的互聯網內容是收費的,而且雜亂無章的。


5.互聯網用戶發現通過yahoo可以找到自己要去的網站或者有用的信息,這樣大家在上網時,先去yahoo,再從yahoo進入別的網站,這樣門戶網站的概念就誕生了。yahoo的流量像火箭一樣上升。


6.如果要問:什麼對互聯網公司最爲重要 ?得到的回答只有一個:流量


7.爲互聯網運營發展買單的三種來源:

            -政府買單,其實就是靠稅收,這樣做看上去是可以免費,但是實際上是每個納稅人掏腰包,而且可能掏的不少,不管是否上網,而且政府機構辦事一般都要比私營公司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每一個上網的人,按時間計費,這實際上事實上就是美國在線的做法,它把互聯網變成了另一個電話網 

            -把互聯網自己從最初的非盈利性質變成爲盈利的,刺激電子商務的發展,從電子商務和廣告中掙錢來維護和運營互聯網,從而做到用戶上網免費。 


8.這是一個流量爲王的時代,要想把流量提高,關鍵是要有好的內容,能吸引用戶。yahoo在很長時間就是這樣做的,它一心一意地把自己辦成互聯網上最好的媒體,外界也一直以一個媒體公司看待yahoo,這顯然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因爲只有流量上去了,你所影響的範圍也就更廣了,這樣廣告主就樂意在你的網站上投放廣告。


9.當達到一個流量的峯值時,自身網站無法進一步提升流量時,yahoo開始收購流量大的公司。


10.雖然,二三流互聯網公司都在複製yahoo的商業模式,但是卻沒有像yahoo那樣盈利,那是因爲大家沒有意識到"不是所有的流量都是平等的"


11.在廣告業,做品牌廣告有個不成文的約定俗成,非常講究門當戶對,即擁有一流品牌的公司必須在一流的媒體上做廣告,即使一個二流媒體有着同樣的觀衆羣,那個公司也不能在上面做廣告,因爲那會影響自己的品牌。所以那些做品牌廣告的公司永遠不會在二三流網站上做廣告,這種結果導致了2000年前除了yahoo外,幾乎沒有什麼公司掙到了品牌廣告的錢。


12.對流量的片面追求,導致了各個網站不重視內容,互聯網的垃圾網頁迅速氾濫。


13.在整個互聯網廣告的總收入沒有大幅提高的情況下,流量的增加只能導致每一千次瀏覽能掙的錢越來越少,各個網站在虧損後,不是去提高內容的質量而是更加瘋狂的插入廣告,並且發明的彈出式廣告,試圖從不大的在線廣告市場分到相對大的一份,這樣就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14.yahoo的搜索競價


15.yahoo的收入靠傳統的品牌廣告和在線搜索廣告,前者是媒體品牌的競爭,不僅是google,而且是任何網站都無法在這方面和yahoo競爭,後者是技術的競爭,是google的強項。


16.公司的大小不能完全保證今後的競爭,yahoo和google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17.yahoo崇尚傳統媒體的那種手工編輯工作而不是用計算機自動處理信息,因爲yahoo試過一些自動的方法,發現總有一些分錯的網頁,於是堅持手工地將成千上萬的網站分類。這和一個技術公司的態度完全不同,一個技術型公司,無論過去的AT&T,還是現在的google,都會儘可能地採用技術而不是人工來解決問題,當然所有的技術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和不足,一個崇尚技術的公司的態度是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是倒退到手工操作。


18.作爲一個技術人員,他是否願意爲自己的公司盡全力,很多程度上取決於他是否被重視,重視一方面體現在收入上,另一方面體現在他在公司有多少發言權。


19.當然一個公司的總的發言權是個常數,技術部門的發言權大了,必然有的部門就沒有什麼發言權,在很多傳統的公司,包括yahoo,相對來說市場部門,產品部門的發言權較大,而工程部門的發言權較小,而google是反其道行之。


20.我們在前面介紹微軟和英特爾時,看到了轉商業優勢爲技術優勢的例子,而google戰勝yahoo則是轉技術優勢爲商業優勢的範例。這點看,google跟cisco是屬於同一類型的。


21.兩個公司在技術上的競爭,除了人的競爭,就是執行力的競爭。所謂的提高工作效率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免費午餐這麼簡單,首先是要能打破山頭,打破部門界限,協調合作。google一方面是全世界單位面積博士最集中的地方,它對yahoo有無法比擬的人才優勢,另一方面在將研究結果轉化成產品上也是被認爲是全世界做的最有效的,因爲它的科研和開發部門本身就是合一的。yahoo花很大力氣打造了研究部門,但是採用了過去貝爾實驗室那種科研和開發分家的做法,科研人員有時甚至無法從產品部門拿到真實的數據做實驗。


22.IT領域是一個贏者通吃的世界


23.yahoo高管garlinghouse發表了關於yahoo的所謂"花生醬宣言"

yahoo攤子鋪的太大。對於每個人都想做一切事情並扮演所有角色。每個項目蜻蜓點水,資源薄薄地攤了一大片,就像抹花生醬,公司裏各自爲政,很少爲了一個清晰明瞭的戰略進行合作,而是爲所有權、策略和戰術爭論不休。這點類似於80年代業務分散的摩托羅拉整個組織內大量的資源浪費。我們現在處在一個極其官僚的組織架構內--雖然它在創立時是出於好意,對於許許多多員工而言,都可以找到一個在職責上高度雷同與重疊的同事 缺少決策能力,因爲沒有清晰的權力劃分,使得決策要麼無法制定,要麼錯失良機。因爲沒有明晰而專注的眼光,沒有將權力切分清楚,我們沒有制定決策的宏觀視角。 這個"花生醬宣言"其實已經向大家表明yahoo現在已經進入紅巨星階段,即一個光和熱已經消耗的差不多的暮年階段 


發家:門戶網站、搜索

關鍵字:商業模式、開放、免費、盈利、流量、內容爲先


ps:閱讀總結自吳軍博士所著《浪潮之巔》第一版,第八篇:英名不朽(楊致遠、費羅和雅虎公司)

歡迎訂閱我的微信公衆號:bitnote 天天都有好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