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移動互聯網產品商業模式的幾點思考

在我國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PC互聯網已日趨於飽和,移動互聯網卻呈現井噴式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2013年底,中國手機網民超過5億,伴隨着移動終端價格的下降及Wi-Fi熱點的普通,移動互聯網網民呈現爆發趨勢,標誌着我們全面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那幾年,隨便做出幾個APP、公衆號什麼的,就可以獲得大量的粉絲,賺得盆滿鉢滿。

而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半年增長率爲2.7%。互聯網普及率爲54.3%,較2016年底提升1.1個百分點;截至2017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2830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機上網比例持續提升。

可見,現在移動互聯網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甚至很多以前的被奉爲圭臬的商業模式,都很可能會被顛覆了。

從宏觀角度看,對於整個中國的互聯網也是剛剛進入“下半場”。之前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紅利,不管是早期PC網民的迅速增加,還是過去幾年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激增,大家發展的方式哪怕粗糙一點、成本高一點都不要緊,因爲用戶在快速增長,每年賣幾億部智能手機,大家的業務跟着水漲船高。但是現在可以看到,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智能手機的年銷量已經不增長了,總體網民的增長也大幅趨緩。這個時候兩條路:要不開拓海外市場,可能還有更多用戶,但是國際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不你就得精耕細作,把原有的用戶服務得更好,通過每個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去年6月份,美團大衆點評CEO王興,在公司一次公司內部講話時如是說。

從長尾理論到搶佔頭部
長尾(The Long Tail),這一概念是由《連線》雜誌主編Chris Anderson,在2004年十月的《長尾》一文中最早提出的,用來描述諸如亞馬遜,和Netflix之類網站的商業和經濟模式。
長尾效應(Long Tail Effect)中的“頭”(head)和“尾”(tail)是兩個統計學名詞。曲線中突起部分叫“頭”;相對平緩的部分叫“尾”。從人們需求的角度來看,大多數的需求會集中在頭部,而這部分我們可以稱之爲流行,而分佈在尾部的需求是個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這部分差異化的、少量的需求會在需求曲線上面形成一條長長的“尾巴”,而所謂長尾效應就在於它的數量上,將所有非主流的市場累加起來就會形成一個比流行市場還大的市場。
關於長尾理論,個人認爲應用得最好的,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臺,它們實現了消費者們對個性化的追求,比如說淘寶上就有很多新奇的、個性化的小店,出售各種非主流商品,也許他們的銷量並不大,哪怕一次只賣出一兩件,但成千上萬這樣的小店,其流量累積起來就相當可觀了,甚至超過某些爆款。

曾任《連線》雜誌主編的克里斯•安德森指出,當消費者發現且有能力購買更貼近自己品位的產品時,他們就不會再關注那些暢銷產品。那麼,聰明的企業就會叫停對爆款的投入,隨即把獲利重點轉向“長尾”部分——即傳統實體企業可能不會生產的利基產品。
然而,實際數據反映的市場演變趨勢,卻與這種推測截然不同。

如今,消費者的需求正逐漸從產品至上、體驗爲王,轉向產品和服務皆優。而在這一過程中,銷量分佈的尾部空間並沒有變肥。相反,隨着消費者在線購買量越來越大,雖然曲線尾部越變越長,卻也明顯越變越細了。與此同時,爆款產品的影響力不僅沒有逐漸被削弱,反而還越發加強了。

世界最高峯是哪個?相信大家都知道,是珠穆朗瑪峯,海拔8848米。那世界第二高峯是哪個呢?可能沒有幾個人知道,世界第二高峯是喬戈裏峯,海拔8611米,只比珠穆朗瑪峯低了233米。
中國第一個乘坐載人航天器上天的宇航員是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楊利偉,那第二個呢?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還有你們公司最漂亮的人是誰,可能你會脫口而出,那誰又是第二漂亮呢?可能就不好說了,是吧?!

這就是頭部效應。還是前面的那張圖,在座標軸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頭部區域縱值極速爬高,意味着越靠近頭部,收益越高,發展越快。
這一規律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當年漫天遍野的視頻網站,現在只有優酷土豆、騰訊、愛奇藝等幾家;3000多家團購網站只剩下美團大衆點評;數十家共享單車,現在只有摩拜和OFO最具活力。
在一個行業裏,並沒有品牌吸引的注意力大概佔40%,第二名佔20%,第三名10%,其餘的佔30%,頭部帶走了最多的關注和個人品牌影響力,這些都會給它們帶來更多的收益。

從免費到付費

前幾年移動互聯網如火如荼的時候,很多產品都是免費的,像周鴻禕的360殺毒軟件,就把瑞星、卡巴斯基等幾個收費的殺毒軟件幹掉,才得以上位,互聯網有個大家熟知的理論,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

但是現在我們處在碎片化的時代——信息大爆炸,各種信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去尋找、鑑別、獲取真正有用的信息,需要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

比如,你想看一部最新的電影,又不想去電影院,一般的做法是去網上搜索,然後用BT或其它工具下載資源,還要找字幕,才能看得上這部電影,但是這樣機會成本太高,某此視頻網站則提供了這樣的服務,開通會員後,可以直接觀看想看的最新電影。

因此,很多做移動互聯網產品公司,會在免費的基礎上再通過優秀的產品設計,最佳的用戶體驗等爲用戶爭奪時間;或者,乾脆就直接用收費模式,通過優質的工作,爲用戶節省時間。前者如騰訊視頻,普通用戶也可以觀看相關視頻,但必須先播放30秒或60秒的廣告,VIP用戶則可以直接跳過廣告,羅輯思維的得到APP提供免費試聽內容等,但如果要繼續學習相關課程,就必須購買;知乎和分答上的付費問答則是屬於後一種——直接付費。

畢竟贏利纔是公司擺在第一位的,一切不以贏利爲目的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付費,已經成爲一個爲用戶節省時間成本的有效方式,越來越被廣大用戶所接受。

個人認爲,知識付費的浪潮已經來襲,未來三年內,知識付費將會成爲風口。五年後,傳統企業將慢慢消失,未來只剩下一類企業:新經濟公司,而知識,在新經濟時代,也將越來越重要。

知識付費囊括教育、媒體和出版等多個行業,加上智能手機的完全普及,這個市場已經飛速地打開,越來越多的公司和團隊正在進入這個行業,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爲知識付費這個巨大市場的知識分享者和服務者。

未來,隨着科技的發展,社會的變革,獲取知識將會變得越來越便捷,知識的內容和形態也將會越來越豐富,人的價值將有更多的機會得到充分展現和釋放。

讓好內容通過傳播分享創造價值,讓知識創造者價值最大化,在我看來,是這一輪知識付費經濟的夢想。

從大而全到和小而精
在互聯網時代,都是追求大而全,開口提生態,閉口提系統,那是個靠量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世界碎片化了,時間碎片化了,甚至用戶都碎片,沒有哪一家可以說擁有絕的流量入口優勢,任何APP都是一個入口,只有讓我爽才用你,因此,這是一個以質取勝的時代。

如果還停留在過去的思維模式——大而全,其結果很可能是風崩離析,灰飛湮滅,樂視就是前車之鑑。

推廣“小微模式”是海爾2014年裏平臺化轉型戰略性動作。海爾集團以業務或項目爲中心,將傳統組織結構打散爲一個個具有獨立決策權、用人權、分配權,並進行獨立覈算的小團隊。這類小團隊即被命名爲“小微”。而小微模式的核心管理理念,便是把“金字塔結構”的封閉型企業轉型爲對企業內、外部人力及資源開放的“投資管理平臺”。該平臺對內強調劃小分權管理,對外強調構建開放式創新體系。
儘管實施僅一年,“小微”們的熱情也十分高漲,海爾創新產品在市場上頻頻“出手”。越來越多的人以“小微”爲單位,“當自己的CEO”。 直至2014年年底,海爾公司旗下“小微”公司總計212家。
2014年,海爾全球營業額達2007多億元,增幅達11%,同期海爾集團淨利潤預計達150億元,大增39%。儘管如此,海爾集團輪值總裁周雲傑卻表示,這主要依賴於海爾的創業生態圈建設,由“創客小微”構建起的開放森林。

現在,除了產品和服務必須做好外,還需要帶有情感,也就是必須去運營粉絲。我經常說,粉絲不必多,1000個鐵桿就足夠了,如果真是鐵桿粉絲,他們都會願意將一天的收入支付給你,一年下來也就有了幾十萬,足夠養活一個知識創作者。如果一個企業每個月願意支付給你1萬,一個月收入就是1000萬,一年下來則是1.2億!

機會無時無刻,又無處不在,你首先要做的是:刷新認知,升級思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