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他們能做成功?關於創業的幾點感想

從前幾年開始,創新創業的大潮席捲全國,經過時間的洗禮,慢慢地冷卻了一下來,很多創業公司也沒有挺個來,其實這很正常。據統計,國內公司的平均壽命不到三年,經歷一波風口,能活下來的畢竟是少數,有些豬會掉下來,那些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更是屈指可數。
創業維艱,哪怕是精益創業。
以前經常去一個創業朋友那邊聊天,每次去的時候,總注意到他桌子上擺着兩本書,一本是《精益創業》,另一本是《創業維艱》,我經常開玩笑說,他那緊鎖的雙眉,疲憊的狀態,緊繃的神經,就是那兩本書最好的註腳。

身邊有很多創業的朋友,有做線下教育的,有做金融大數據的,有做醫療健康的,雖然他們做的是完全不同的領域,可都還是做成了,而他們的創業過程,悅途君有幸都參與了進去,也見證了那幾個創業公司的起落沉浮。
創業是一場叢林的遊戲,領路者在整個創業過程中,對成敗幾乎是決定性的,除了誠信、勤奮等基本特徵外,還必定有一般人所不具備的特質,正是這些,使他們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越走越遠。
這時常會引起我思考,同時也檢視自身的不足。於我而言,創業之路,真的還很長。
昨天有幸和兩個創業大咖聊天,受益良多。同時也體會到,如果把創業看成一個過程,雖然沒有捷徑,但一定有很多彎路,即使不可能避免地必定要走一些彎路,但從長遠來看,少走彎路就是走了捷徑。

反應要快,執行力要強,要能迅速做出決定
現在創業,很多時候就是拼想法和創意,想法每個人都有,但能不能邁出去第一步,就很難說了,能真正形成產品的,又是極少數。劃時代的創意和創新,輪到小公司的很少。你所能想到的,別人早就想到了,說不定已經開始做了。因此,創業搶的就是時間,拼的就是執行力,以及堅持做下去的決心。
現在市面上做英語教育的公司有很多,是典型的紅海,海學科技卻在紅海中脫穎而出,在成立後10個月的時間裏,做市值近1億,他們的祕訣就是快速和超強的執行力。
在激烈的競爭中,必定是先到先得,慢一步就差很遠,後面要趕上很困難,而後來者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有時候,公司不是能做的事太少,而是能做的事太多,當然,這只是一廂情願,一開始就想做一個大而全的東西,想把所有的用戶一網打盡,往往任何用戶都抓不住。經過這些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培養,用戶越來越挑剔,對體驗的追求越來越高,他們只想用使自己“爽”的產品,只願意對真正有價值的精品付費,要討得用戶的歡心,需要完全聚焦,將時間、金錢、和精力ALL In。
什麼都想做,最後,只會是什麼都做不好。
創業前期就是做減法,將想做的不斷地砍砍砍,不斷地調調調,對自己下狠手,等時間成熟後,再逐步累加。
相對於大公司,小公司的優勢就是反應迅速,能快速地做出決定,然後又能快速地去執行和落地,創業本來就是摸着石頭過河,想清楚,就放開手去幹。

儘可能多地獲得各方的支持
很多人說,創業是一場孤獨的旅行,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萬維鋼老師在《精英日課》中總結過,伊隆•馬斯克這類極端成功的創業者爲事業所做出的犧牲:
被視爲不通人情世故的怪人
跟家人搞不好關係
不得不參加一些毫無意義的會議,看身邊人不順眼
日復一日的睡眠嚴重不足、飛行時差、精神疲勞
孤獨感、挫折感、深夜靈魂的追問
表現出孤獨症、閱讀障礙症、注意力紊亂症等各種症狀,經常跟人爭吵
資源在任何時候都是稀缺的,越有價值,稀缺程度越大。在國內環境下,情況更復雜,創業對資源的依賴性也越高。
一般人手裏有多少資源,纔敢做多大的事情。而有些人卻是先想着要做一件什麼事情,先定目標,然後再去匹配和整和資源,這樣一來,更容易跳出條條框框的束縛,逼着自己去想辦法,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一個好漢三個幫,不管創業做什麼,爭取各方的支持都很重要。對內,需要爭取團隊的支持,因爲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要想將事情做起來,團隊的支持是基石;在家,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家是永遠的港灣,家人是最堅強的後盾;對外,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和用戶、客戶的支持,是他們的支持,才使公司得以活下來和發展。

擁抱變化,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環境、市場、用戶在變,這就需創業者能夠擁抱變化,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此,對新創業創新項目而言,一開始就想將商業模式等各方面考慮清楚,幾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時候都是在做的過程中,只有做深入了,才能看到一些機會,以前剛到創業公司的時候,也非常不理解,爲什麼業務要變來變去,這根本就是瞎搞嘛,可人家就是這樣的摸索中做成功了。
結果就是最好的證明,結果最有說服力。
IBM前總裁Watson曾說過,要想快速獲得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去試錯。只要有一個大體的業務方向,對於這條路上出現的一些機會,都可以去嘗試,試了不行,就快速地調整回來。

靠譜是最重要的能力
投資人在對一個公司前期投前的時候,團隊領導者的個人魅力佔有很大的比重。這個世界上從來都不缺乏聰明人,但爲什麼只有少部分人能成爲頂尖的2%,除了與機遇和運氣有關外,其它軟實力往往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而其中又以“靠譜”尤爲重要。
以前有位領導經常跟我們說,信任的建立需要漫長的過程,而失去信任卻在頃刻之間,只需要一個動作、一個眼神,要不了多久,便會蕩然無存。
是否靠譜、可靠,也與別人對你的期望值相關,並不是超出期望值越高越好,超出得越多,別人會想你是不是還沒有盡力,並且也容易水漲船高。最好的方式是超出期望值一點點,多一點就好。

尋找平衡,保持健康
生活中需要不斷地去平衡,也需要堅定地去做取捨,決定晚上回家吃飯,還是陪客戶吃?利用這段時間多幹點工作,還是去鍛鍊身體?團隊的利益如何分配?……
平衡,是創業者的必修課,也是創業者永遠要去面對的問題,時時需要在親疏、內外、遠近和利益中尋找平衡。
團隊在最困難的時候,大家依靠信念,爲了心中那個宏偉的目標,咬咬牙就挺過來了,可蛋糕做大後,有了些甜頭,關於利益的分配,就很容易產生分歧。曾親身經歷在一筆500萬的融資談妥之後,董事長和CEO鬧掰而分道揚鑣,公司也差點解散。
同患難易,共享樂難,自古皆然。
也曾看到抱團取暖的創業團隊,在公司發展壯大後,最後留下來的只有兩三個,世界那麼大,進進出出,來來回回,都很正常,早就練就了強大的內心。

寫了這麼多,最後,最得要的一條是,作爲創業者,你真得有一個好身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