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五度修煉

有人說,人生就像睡蓮,大家所看到的只是浮在水面上的那朵美麗的花,而決定其能否優雅地綻放的,則是水面下那些看不見的根和莖,它們從泥土中吸收和輸送養分,才澆灌出那朵美麗絢爛的花。

夏日荷塘,蓮花盛開,遠遠望去,點綴在綠葉之間,是那樣的動人心魄,而遠觀它的人是否會想到,絢麗奪目的花朵背後,是長久的寂寞堅持和耐心地等待。

它們經歷了秋日的凋零,冬日的冰雪,春日的蟄伏,纔有夏日的榮耀。

人們常說,人生不僅應當有高度,還要有深度,其實不僅如此,人生除了高度和深度,還要有寬度,厚度和溫度,它們就像蓮花的根和莖,支撐起美麗人生。

高度,是指認知和思維的高度。

認知是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認知決定了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認知沒到一定的高度,就會對某些事情不理解,不接受,即使這些在有些人眼裏,是習以爲常的。一個人現在的認知決定於過去的認知,也決定了未來的認知。認知的提升可以通過學習獲得,其實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爲了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認知。

世間只有變化是永恆的,需要時刻保持認知升級。

思維是指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我們平時聽得最多的是“思維慣性”和“思維固化”等說法,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去努力克服的。全局思維,通盤考慮就要求我們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角度考慮問題,思路決定出路。

思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一定分層級。

深度,是指思想和思考的深度。

有些人思想深邃,思考問題很深,能夠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清楚事物的本質,這就造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異。《教父》中老教父對兒子說,一個在一秒鐘內能看清楚事物本質的人,與一個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自然有不同的命運。

沒有深度思考的人生,就像水面浮萍,只有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爲什麼網絡上謠言會盛行,就是因爲缺乏信息辨別和思考,爆炸式的信息,會使人迷茫、無助和焦慮,面對選擇無從下手,既無法認清自己,也無法認清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

寬度,就是別人接納你,支持你的量。

人作爲一種羣體性的生物,自然離不開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單打獨鬥根本不可能成事,一個人能量的大小,就是其影響力的高低。有的人將人生過成了大江大河,越走越寬,最後順風順水;有的人卻將人生過成了涓涓細流,越走越窄,最後只有枯竭。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寬廣,才能包容萬物。

厚度,厚度是指底蘊的厚度。

底蘊的養成,唯有日積月累,別無他法。這就不難理解,魏晉時期的士族,近代民國遺風,現代英倫王室,爲什麼那麼受人推陳,因爲深厚的底蘊都是時間的凝練,都與時間交朋友。底蘊是人的根本,各行各業有所成的人,必然有強大的底蘊在支撐。

溫度,指一個人的自我狀態和人性的溫度。

有的人活了一輩子,既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也沒有搞明白人生的意義,只有終日繁忙,就像被蒙着眼睛不停拉磨的驢,雖然從未停止過努力,卻是不斷地在原地轉圈。

人性應當是有溫度的,人與人之間最成功的交流是溫暖的傳遞。人活在世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有自己的痛苦,都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同情。有的人將一切都埋在了內心深處,將自己包裹起來,而人性的溫暖就是照進心靈深處裏的那束光。

即使在冰冷的叢林社會,人與人之間也應當有一絲溫暖,這是人性的終極迴歸。

有人會說,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職員,沒有什麼追求,也看不到什麼希望,你這五項修煉對我來說,沒什麼用啊。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更應當從五項修煉入手,這是逆襲之法。

持續行動,幾年之後,回頭再看時,已經是不一樣的人生。

五度修煉,日積月累,必有功成之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