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主流廠商SAS RAID卡知識

本文轉載自:http://storage.it168.com/a2010/0705/1073/000001073732.shtml

如今,RAID技術已經成爲企業中服務器及存儲上應用的骨幹技術,已經面市的RAID控制器產品也在主流應用中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將主要梳理市場上較爲常見的SAS RAID卡產品,講解RAID卡產品的構成及分類,以及如何選擇RAID卡產品。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RAID磁盤冗餘技術的意義和種類我們在這裏就不再詳細介紹了,構成RAID的方式通常有兩種,第一類是軟件RAID,通常是通過操作系統中自帶的RAID功能來實現,但是軟件RAID涉及到複雜的計算,需要佔用CPU內存等大量的系統資源。而且,本身RAID程序運行於操作系統上,也就是說,必須在安裝操作系統之上才能組建RAID組,而安裝操作系統的磁盤就無法加入RAID組了。一旦操作系統崩潰,RAID程序也就無法運行,對整個RAID組的數據安全都帶來一定的隱患,因此,相對於軟件RAID,更加常見的,其實是硬件RAID模式。

  RAID卡就是用獨立的硬件板卡來實現RAID功能的辦法,一塊自帶CPU的RAID卡儼然就是一個小型的計算機系統,有自己的CPU、內存、ROM、總線和IO接口,不過這個系統內的微型計算機專門用於處理RAID運算。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早期SCSI RAID卡產品結構示意

  早些時候,市場上較爲普遍的是SCSI RAID卡,一般包括SCSI接口控制器,在後端與SCSI磁盤通訊;前端連接到PCI總線上,因此一般還有一個PCI總線控制器維護PCI總線仲裁,實現和主機系統的通訊。此外,還有一個ROM,通常都是用Flash芯片作爲ROM,其中存放着初始化RAID卡必須的代碼以及實現RAID功能所必須的代碼。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帶RAID卡的整體系統結構示意

 

  RAM則一方面可以作爲數據緩存提高性能,另外一方面可以作爲RAID卡上CPU執行RAID運算所需要的內存空間。XOR芯片則是專門用來做RAID3、5、6這一類校驗型RAID的校驗數據計算。使用XOR芯片,可以大大加速這一類校驗型RAID的運算效率。

  影響 RAID 卡性能的因素很多,其中可調因素主要有 RAID 卡緩存( CACHE )大小、寫策略( WRITE POLICY )、讀策略( READ POLICY )、條帶的大小( STRIPE SIZE )。不同的 RAID 卡雖然說法略有不同,但意思是一樣的。很多設置可以在 RAID 卡的配置工具中調整。

  隨着SAS作爲SCSI磁盤通道協議的接班人逐步的替代SCSI接口,SAS RAID也逐步替代SCSI RAID成爲RAID卡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此外,隨着SSD應用日漸普遍,RAID卡產品對SSD的支持和優化也成爲最新的必備選項。

  例如LSI在前不久針對MegaRAID系列產品增加了軟件功能包CacheCade和FastPath軟件包,就支持將SSD作爲緩存使用,並對SSD數據讀取進行加速和優化。其實這一功能和去年Adaptec推出的MAXIQ較爲類似,都是使用SSD作爲傳統HDD RAID的讀緩存來提高存儲性能。

硬件RAID卡內部結構及發展趨勢
LSI的CacheCade以及Adaptec MAXIQ,均支持將SSD作爲緩存空間使用,提高整體系統性能,圖爲應用MAXIQ的整體系統架構

 

  此外,PMC推出了與IBM合作研發的maxRAID架構以及該系列的首款產品——專爲服務器固態硬盤(SSD)而設計的BR5225-80 RAID卡,使用自家的SRC 8x6G RoC芯片和IBM提供的多線程RAID堆棧軟件。可以預見,對SSD硬盤的支持與優化正成爲RAID卡領域的又一市場和技術制高點。

詳解SAS接口標準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行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盤相同,都是採用串行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接口之後開發出的全新接口。此接口的設計是爲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盤的兼容性。

詳解SAS接口標準

  和傳統並行SCSI接口比較起來,SAS不僅在接口速度上得到顯著提升(現在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爲320MB/sec,而SAS纔剛起步速度就達到300MB/sec,第二代SAS技術就已經達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於採用了串行線纜,不僅可以實現更長的連接距離,還能夠提高抗干擾能力,並且這種細細的線纜還可以顯著改善機箱內部的散熱情況。

  SAS技術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不光支持SSP(the SAS SCSI Protocol,串行SCSI協議),也支持STP(the SATA Tunneling Protocol,SATA通道協議)。後者使得SAS控制器可以支持SATA硬盤。這樣一來可以使用高達1TB的SATA硬盤來創建高容量磁盤陣列,也可以使用15000轉的高速SAS硬盤來創建高性能磁盤整列。甚至可以同時創建者兩種陣列只要RAID控制器提供足夠的SAS端口。

  隨着SAS步入6Gb時代,6Gb/s SAS相比第一代SAS帶來了更多優勢:

  雙倍提升的帶寬:從3Gb/s提升至6Gb/s,

  更智能的擴展器(expander)設備識別:運行於6Gb/s 下的設備檢測擴展到256個設備,SAS擴展器(Expander)智能檢測設備減少了檢測大型拓撲連接的時間,並支持Zoning分區功能,允許Table-to-Table的路由。由於縮短了SAS設備的檢測時間,從而允許更爲複雜的拓撲結構。

詳解SAS接口標準

  增強的Zoning分區功能:Zoning分區功能在6Gb/s中作爲標準化功能提供;而在3Gb/s中是廠家自定義的。Zoning分區允許多個服務器來共享使用存儲設備,提高了儲存的使用效率,並可通過Zone分區來控制訪問權限,提高了安全性,在大型的SAS拓撲中這項技術意義重大。

詳解SAS接口標準

  加強的抗干擾能力使得信號增強,連接線纜支持也提高到了10米,在機房佈置環境中更爲靈活。

  兼容上一代3Gb/s SAS。此外,與用戶從SCSI或者SATA第一次過渡到3Gb/s SAS不同,6Gb/s SAS可運行於現有的3Gb/s SAS架構上,可用現有的SAS背板和線纜,而不必做較大的改動。

  不過根據各廠商官網上發佈的產品信息,6Gb/s SAS RAID卡暫時只有LSI公司能夠提供。

  作爲一種新的存儲接口技術,SAS不僅在功能上可與Fibre Channel媲美,還具有兼容SATA的能力,因而被業界公認爲取代並行SCSI的不二之選。衡量一種技術的優劣通常有4個基本指標,即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和成本。

  回顧串行磁盤技術的發展歷史,從光纖通道,到SATA,再到SAS,幾種技術各有所長。光纖通道最早出現的串行化存儲技術,可以滿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擴展性的存儲需要,但是價格居高不下;SATA硬盤成本倒是降下來了,但主要是用於近線存儲和非關鍵性應用,畢竟在性能等方面差強人意;SAS應該算是個全才,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盤,很方便地滿足不同性價比的存儲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擴展性的解決方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