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種“不勞而獲”賺錢的方法或許真的有

14年的微商,不需要交押金,不需要囤貨,每天轉發一下朋友圈,有人買就賣,沒人買拉到,這個時代算是一個“不勞而獲”的時代,但收益的多少就要看各自的人品和信譽度了。
15年開始有微商城的存在,把商品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同樣有人買就有提成,不買也沒啥損失,這個時候賺錢會比之前多點,畢竟商品樣式多了。
16年左右又誕生了一種分享朋友圈文章,根據閱讀量發放獎金的存在形式,一直到現在也有,這種形式也能多少賺點。
以上幾種方法都是無需投入就能獲利的賺錢途徑,雖然一本萬利,但一個月也就幾十塊錢的收入,想想就寒摻。可怎麼樣才能多賺點,哪怕一個月一兩千?其實這種賺錢的方式也早就存在,只是一直流轉在一個圈子裏,沒有大量擴散出來。簡單來說就是投資P2P,也就是傳說中的投資理財,不過這種理財方式跟傳統意義上的銀行理財不一樣,這種理財形式有投資15天的,也有投資1個月的,當然也有更長期的,收益肯定比銀行高,一年如果運氣好賺個30%不叫事,投資1萬也就是3000元。
好多人覺得30%的收益少,那是因爲你沒有做過生意,開個小超市投入20萬,一年也就賺個20%左右,大概4萬;開個教育機構投入300萬,一年流水700萬,最後的收益也就25%,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30%的收益絕對不算低。
昨天下午跟一位長投資人在後臺交流,他13年結識網貸,以5萬本金開始。15年拿出全部50萬積蓄×××。後來兒子結婚,積蓄大頭幫兒子付了首付,現在還留10萬左右在P2P裏。
談到收益,他很興奮。是那種“不勞而獲”賺到錢的竊喜感。
(哈哈,我開玩笑,投P2P還是要花很多時間學習,承受很大壓力的。)
13年單位同事讓他知道了網貸,收益動輒30%以上的理財產品讓他十分恐慌。但看同事賺了錢,自己也嘗試買了一點。後來他斷斷續續投了幾家平臺,收益低的15%,高的有35%。
14、15年P2P突然火了,他膽子也大起來。他說自己當時就是看看平臺介紹,感覺不錯就敢往裏投錢。當時還不明白什麼叫薅羊毛,就是每家平臺15天標都體驗一遍,一年下來收益也不少。
(大家不要意外,14、15年投P2P確實很好賺錢。國家扶持,資本搶着往裏投錢。這個階段很多人看風投選平臺,收益很豐厚。哎,時光一去不復返嘍~)
就收益來看,他並不算突出,但他能從風口獲利,卻很值得大家學習。
我們取他5年間的平均收益爲標準:
15%、20%、30%、12%、12%
13年5萬元投進來,不考慮中途加倉,5年在複利的作用下,本息總和是:
112519.68 元
相當於本息已經翻倍了,複利的力量就是這麼的可怕。
有三方媒體做過統計,P2P投資人有1000萬左右,以人數計算,超過85%的人沒有過本金損失。以資金計算,上千億涌入,跑路平臺產生的資金損失佔比不到5%。所以這位投資人算不上特例,可以代表大衆的普遍情況。
即便你是最最保守的投資人,從一開始就選擇行業龍頭,連投5年,也能做到每年平均10%的回報,那5年下來也能賺80%多。
要知道2300多支公募基金中,從13年到今天能每年做到收益正向的基金只有14支,佔比不到0.6%。而操盤這些基金的都是年薪少則百萬、多則千萬上億的精英。
P2P算是一種普通人能夠搭上的一輛不落後於時代的列車。靠他發財不現實,但超過社會大衆理財平均水平還是一點問題沒有的,如果沒有本金,有一種東西叫信用卡,不放試試,更何況還有我這種小司機開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看看最新活動吧,或許你會感興趣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