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規劃

網絡規劃的概述

1.1、網絡規劃的定位

網絡規劃是一個項目的起點,完善細緻的規劃工作將爲後續的項目具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的工作內容如下:

確定網絡項目的目標是網絡規劃階段最基本的工作內容。這個最終確定的目標必須是明確的,可量化的,而且是可實現的,不能夠是一個籠統的,模糊的,大而化之的概念。

在項目規劃階段需要調查掌握項目的背景。爲項目實施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保證項目的順利推進。

在項目規劃階段需要明確網絡項目的實施工作範圍,這是項目的預算,資源的調配的前提條件,也是與項目配套工程和相關係統的職責邊界。

需要根據項目目標,工程範圍,工作內容等各方面的內容制訂項目的預算。

在項目規劃階段需要明確網絡設計的指導思想,爲後續的網絡設計提供指導和依據。

對於大型的,創新型的網絡工程項目,在網絡規劃階段還需要進行可行性研究。對項目的經濟性和準備採用的技術進行分析論證,保證投資的效益,保證整體項目的成功。

1.2、網絡規劃 vs. 網絡設計

1.2.1、規劃

側重於調研網絡需求以及確認網絡實現的外部條件。

1.2.2設計:

側重於技術實現。用各種技術手段實現規劃階段確定的網絡需求。

網絡規劃和網絡設計是一個項目最開始的兩個工作階段,這兩個階段常常會引起混淆。事實上,規劃階段的工作更加宏觀,更注重於要做什麼和做這些需要什麼條件,在怎麼做上僅僅指出總體的技術方向;而設計階段的工作則更關注具體的技術與實現細節,注重點在於怎麼做。

規劃和設計在總體上有一個前後次序,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兩者結合還是比較緊密的;譬如項目的預算,項目週期,人員的安排屬於項目規劃,但是它們都與後期具體的項目設計和操作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在規劃階段會涉及到後期具體實現的初步估計。

1.3、網絡規劃的目標

在網絡規劃階段需要掌握項目背景和外部條件。網絡項目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它需要爲業務服務,需要有相關的配套設施,實施過程中需要相關係統的管理維護人員的配合和協助,項目成果獲得最終用戶的肯定,所以在規劃階段需要調查確定相關背景和外部條件的詳細情況,爲今後項目的順利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網絡規劃階段要釐清客戶的具體需求。客戶在大多數時候只是有一個模糊的、籠統的設想,並不能夠全面、精確、詳細地描述項目目標。在這個階段,項目組需要跟客戶進行詳細深入的交流,正確掌握客戶的訴求,爲網絡設計等後續工作提供準確的目標信息。

在網絡規劃階段雖然不進行詳細的技術設計,但是需要跟客戶溝通確定技術的方向與路線,明確客戶的技術傾向,掌握客戶的重大關切點和禁忌,避免在後續設計中走彎路,浪費時間和人力等資源。

1.4、網絡規劃工作的方式

網絡規劃階段的主要工作方式是調查,通過調查獲取各種項目相關信息。具體的調查方式可以採用與客戶交談,詢問相關信息,這種方式客戶感知較好,可以靈活設置話題,但是工作量較大,時間協商難度較大,一般針對客戶中的重點人物採取這種方式;另外,還可以採用表格的方式進行調查,這種方式需要預先設計問題,但是調查對象的覆蓋面會比較廣。當然也可以採用電子郵件,即時通信工具等方式進行調查,但這些方式相對不正式,建議在與客戶的交往有一定的深度後,作爲項目調查的補充方式。如果爲了深入瞭解客戶的業務流程,網絡需求和當前痛點,也可以考慮跟客戶共同工作一段時間,以掌握跟項目相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

在取得關於網絡項目的各方面信息之後,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考慮各個需求的可實現性和相互之間的關係。譬如網絡性能與項目經濟性、網絡的安全性與使用的便利性等相互之間的平衡與妥協。對這些需求的分析結果需要與客戶分析討論,對側重點和妥協方式取得共識。另外,還需要同客戶溝通確認項目實施所必須的一些前提條件,譬如進入機房的手續,環境配套的需求等,提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便於後續施工的順利推進。

在規劃階段的最末,需要對規劃階段所取得的原始資料以及共識做一個歸納總結,以報告的形式知會客戶與項目組成員。該報告將作爲項目組的今後工作的目標,以及與客戶協調後續工作的基準。

二、項目背景

2.1、項目整體背景

在進行項目需求調研前,先對項目的背景進行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查可以有的放矢,在調研的時候避免一些常識性錯誤,也能夠給客戶留下一個好印象。

網絡發展到今天,已經***到各行各業當中,成爲公司業務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爲各個行業的業務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相應的網絡解決方案也會有相應的差異。瞭解項目所處的行業,掌握各個行業的特點和當前行業中的典型解決方案,可以作爲後續工作的一個參照。

在正式開展項目前,與公司的銷售人員合作,掌握客戶啓動該項目需要達到的目的。這樣在後續工作開展時可以抓住關鍵,緊密圍繞核心目的展開工作。在具體工作中,也可以靈活操作,優化某些細節以達到節約投資,提高效率的結果。

企業的網絡,一般都是用來承載具體的企業業務的。對這些業務進行基本的瞭解,掌握這些業務的數據流向和數據流的特點,能夠在後續的設計及實施中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規避風險。

2.2、客戶組織情況

客戶作爲一個組織,有衆多的部門和人員。對於一個具體的項目,各個部門因爲立場的差異,會有不同的意見。在項目前期對客戶的組織結構進行大概的瞭解,掌握相關人員對項目的訴求差異,這樣在推進具體工作時,能夠抓住關鍵,做出正確的決定。

在項目啓動後,客戶一般也會成立一個項目組,組內最主要的兩位是項目主管和項目聯絡人。項目主管一般負責技術性工作,譬如技術方案的確定等;項目聯絡人一般負責事務性的工作,譬如接待工程人員出入工作場所等。在規劃設計階段,一般跟項目主管溝通交流比較多,在項目實施階段,跟項目聯絡人的接觸比較多。在一些小項目中,這兩個角色可能由同一個人承擔。

項目的商務決策一般由客戶單位中更高層級的人員負責,也許是項目部門的部門領導,或者分管該部分工作的高層領導。這個層面的溝通一般由銷售人員或項目實施單位的高層領導負責,技術人員掌握基本情況主要是爲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避免出現不可控的意外。

項目的最終用戶,一般與客戶的項目組成員並非同一組人;或者可以說最終用戶常常也是客戶項目組的客戶,取得最終用戶的認可是客戶和實施方兩個項目組共同的目標。

網絡項目在各個工作階段會涉及到客戶內部的不同部門和各部門人員;弄清楚客戶單位的項目操作流程,掌握各個階段涉及到的部門和人員,特別是擁有簽字權的負責人,在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取得他們的認可和配合,對於項目有重要意義。

2.3、項目範圍確定

在項目規劃階段,需要確定項目的範圍,後續的很多工作都是基於這個範圍進行評估的,譬如整個項目的工作量,項目的預算等。從細的方面來說,項目的範圍還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界定:

覆蓋範圍:首先是網絡的延伸範圍。譬如要確定需要建設的網絡究竟是一個全國性的網絡還是僅覆蓋一個省的網絡,具體的延伸範圍是到縣一級還是要到鄉鎮級基層單位,這些都是在項目實施之前需要確定的。如果是一個園區網項目,也需要了解網絡延伸到那些建築,每個建築又有多少信息點位等信息。

工程邊界:一個網絡工程不可能孤立存在,網絡設備的安裝需要相關係統的配合,包括機房工程,配套電源,空調系統,弱電工程等,在規劃階段,需要明確項目主體與這些系統的職責和分工界面,避免在後期的工程中出現扯皮現象。

功能邊界:當前我們很難遇到一個從零開始建設的網絡項目,很多網絡的改造項目都是爲了實現某個特定的功能需求,譬如接入某個業務系統,優化改造以提高網絡的安全性等,在規劃階段需要確認本項目需要實現的功能,而其他相關部分則作爲前提或外部條件出現在項目之中。

2.4、項目階段與項目週期

一般的項目過程都是,整個項目經過立項,規劃,設計,實施試運行後驗收,進入運維階段。每一個階段均有標誌性的事件作爲該階段的起點和終點。

不同的項目可能會有某些的特殊步驟,但是總的來說,一個項目都要經歷這些工作階段。

項目時間安排和管理有一整套系統的方法,最常用的步驟首先要對工作進行分解,然後對每一個工作步驟進行估算,再對各個步驟進行統籌安排,完成工作計劃。工作安排常用甘特圖的方式進行表示。

2.5、項目配套工程

一個網絡項目並不能夠獨立存在,它需要一系列相關係統的配合。這些相關的系統,常常不是網絡項目本身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對於網絡項目的順利實施又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網絡項目的規劃階段,至少需要劃定項目邊界,給出清晰的邊界條件。

對網絡工程相關的主要爲以下兩個方面:

設備安裝條件:包括安裝空間,供電,空調等。所有網絡設備均有提供物理尺寸,功耗,重量,工作溫度範圍等一系列的參數。安裝的機房需要提供相應的條件,包括機房的承重,電力的供應,空氣質量要求等。

網絡線路:項目中需要使用到的連接線,包括客戶自己負責的局域網布線和租用的廣域網線路。局域網的佈線一搬作爲一個獨立的弱電工程出現。

2.6、外部風險控制

項目存在於一個複雜多變的環境中,通常項目組能夠控制或影響的僅僅是一些跟項目直接相關的事件,而項目存在的大環境導致的風險對項目組來說只能採用預防規避等方法進行控制。

2.6.1、       常見的外部風險如下:

政策法規:任何項目都必須遵守政策法規,特別是一些國際性的項目,需要了解並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同時要注意法律法規的變動情況和當地真實的法律環境。

社會環境: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組成員要了解並適應當地的社會環境,包括治安情況,宗教信仰,生活習俗以及民衆的日常行爲方式等。

自然災害:包括但不限於地震,風暴等各種自然災害;這些災害小則影響項目進度,大則毀壞整個項目成果。

金融財務:宏觀經濟的變化可能會使項目的財務情況發生變化,譬如匯率的變動,國家利率調整以及通脹等因素都會導致項目利潤率的變化。

配套協作:項目涉及到的一些外部協作系統,譬如外貿週期問題,配套項目質量工期等問題。

在規劃階段,要識別這些風險。採用各種方法,削減這些風險導致項目失敗的可能性。譬如在項目的商務合同中,把某些情況歸類爲不可抗力,作爲免責條款出現。或者在項目規劃方案中,劃分各方職責,提供明確的工程界面和質量要求。

三、項目目標

3.1、項目的目標

網絡項目的商業意義是網絡項目得以存在的最根本原因。一個項目產生都有來自商業層面的需求:增加利潤、削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等均是合理的商業出發點。

在規劃階段,明確客戶的商業需求,在後續工作中儘量幫助客戶達成目的,纔是一個項目真正的成功標準。

網絡項目的典型商業目標舉例如下:

削減企業運營成本,提高員工工作效率;

加快業務的處理流程,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支持業務的擴張,網絡擴容至新的區域,或者網絡擴容到更高的性能;

支持新業務開展,擴展網絡功能;

提高網絡的可靠性,保證業務的持續穩定;

降低總體通信成本。

3.2、項目的預算

確定項目預算是項目規劃階段的重要工作。

項目預算的精細程度與項目的規劃的確定性和精細度緊密相關。

確定項目預算對客戶來說是財務管理的需要,對目標與成本的綁定有利於控制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預算最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自上而下:基於項目人員的經驗和歷史數據,對項目成本進行估算。

自下而上:基於具體項目各個部分的費用估算,彙總後得出項目的總費用。

3.3、成本組成

網絡項目的預算要考慮多個方面,對客戶來說,建設並運行一個網絡的總體成本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組成:

建設投資:網絡的建設費用屬於一次性的投資,這部分的投資與項目目標緊密相關,具體的內容包括:設備採購費用,配套設施的建設費用和工程的實施費用。

運行維護:網絡建設完成之後的運行維護需要持續投入,主要的投入能源消耗費用、線路維護費用、設備定期檢修的費用和運維人員的費用。

優化改造:在網絡存續週期內,一般會經歷多次優化改造。包括線路擴容、設備更新升級、加強加固等。這些改造工作也可以單獨作爲一個項目進行操作。因爲後期改造一般基於當時的實際情況開展,在項目最初的建設階段並不清楚今後會有什麼樣的改造,所以這部分成本在前期較難估算。

3.4、原始報價的獲取

建設預算需要獲得項目相關費用的原始報價,這個報價可以通過相應渠道獲得。

華爲產品的採購方式可以登錄華爲官網查找,官網地址如下:http://e.huawei.com/cn/how-to-buy  ;在該頁面可以直接在線提交採購需求,也可以查找各地的華爲合作伙伴,從合作伙伴處獲得報價。

網絡工程中的線路建設是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局域網部分一般客戶是自行佈線,那麼佈線部分將單獨作爲一個弱電工程出現,作爲網絡項目的配套項目,由承建方報價。廣域網部分一般租用運營商鏈路,鏈路類型和價格可以聯繫當地的運營商,運營商有專門的政企客戶部負責這部分的業務接洽。

在網絡工程中,客戶可能合併採購一些配套設備,譬如機架,電源等;如果客戶有這方面的需求,一般項目承建方的做法是接洽相關的廠商,將相應部分的採購與安裝調試一併打包給供貨商,然後做一個綜合的報價。

四、項目技術方向

4.1、技術需求分析

項目目標最終要通過具體的技術來實現。而項目的技術標準在很多時候常常需要與商業目標進行折衷,譬如高性能與成本之間需要平衡。在規劃階段需要考量的技術目標簡單羅列如下:

功能:網絡需要實現的功能是網絡項目最基本的技術目標,所有其他的技術目標都是在網絡功能實現了之後考慮的因素。就是因爲它重要,所以網絡需要實現的功能常常也作爲項目目標出現。

性能:網絡性能是在網絡功能之後的一種重要技術指標。網絡的性能包括多個方面,最基本的是網絡的吞吐量(帶寬),網絡的吞吐量在需求側由網絡業務提出要求,在技術側由線路帶寬和設備性能決定。網絡的吞吐量要結合網絡帶寬的利用率綜合考量,以保證投資的效率。網絡性能還包括網絡的延遲,丟包率等參數。

可用性:可用性表示客戶對網絡故障的容忍度,當客戶的業務開展依賴於網絡系統的情況下,客戶就會對網絡的可用性提出很高的要求,譬如要求能夠保證日常故障不影響業務。與可用性緊密相關的是可恢復性,是指當網絡出現災難性故障的時候,網絡修復的難易程度。

擴展性:基於客戶業務在今後幾年的擴張計劃,在規劃的時候需要留有一定的餘量,保證在網絡的生命週期內能夠很好地適應業務增長的需求。擴展性分成兩中類型,一種是站點數量的增長,接入用戶數量增多;另一種是性能需求增長,業務流量增加。

可實現性:作爲一個工程項目,必須要考慮所有需求的合理性和可實現性。要折衷當前業界的技術發展水平和現實的實現能力,不提不切實際的指標和要求,做到可行可實現。

4.2、業務流量特徵分析

要設計出真正符合需求的網絡,首先需要對網絡即將承載的業務流量有深入的理解,通過對流量特徵的分析,能夠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同時提高投資效率。

流量特徵:

對網絡需要承載的業務進行統計,對各個業務的流量路徑進行規劃測算。

關注網絡業務的流量類型,對單播、組播、廣播,對系統流量、協議流量和應用流量分別進行歸類統計。

綜合各種流量的的需求統計,對各網段承載的業務容量進行估算。

行爲特徵:

對最終用戶使用網絡的行爲進行評估。對用戶使用的應用類型進行統計和分類,如普通上網業務,P2P應用,終端業務等。

調查明確網絡流量的時間曲線,明確流量的峯谷時段和相應時段的流量值。

QoS需求:

評價不同業務類型對QoS的要求,排列各個業務的優先次序。

確定每種業務的QoS指標,包括帶寬,延遲,抖動等方面的要求。

考慮採用何種QoS模型。

4.3、專網 vs. 公網

4.3.1、專網

專用設備

自有線路

自主管理

4.3.2、公網

公用設備

租用線路

***技術

在網絡規劃階段需要明確建設的網絡是專網專用還是搭建在公共的業務平臺之上。專網是指客戶擁有網絡基礎設施的全部產權;公網是指客戶租用部分公網的設備,或自行在公網上架構虛擬的私有網絡。

專網最大的特點的安全,可控性好;公網最大的特點是廉價。

客戶內部的局域網一般採用自建自管的專網方式實現;客戶跨越廣域的線路,因爲成本的關係,一般租用公網線路。

一種特殊的公網方式是在公網上利用技術手段架構虛擬的私有網絡(***),兼顧網絡成本和安全性。

4.4、網絡模塊與層次

網絡模塊化:確定網絡架構中需要的模塊

層次化:確定網絡架構中採用的層次模型

當前的網絡,基本已經採用了模塊化與層次化的設計方式,在規劃階段,需要確定整個網絡需要哪些功能模塊,同時確定採用何種層次模型。

當前網絡常見的模塊包括:園區網絡模塊,廣域骨幹模塊,網絡出口模塊,數據中心模塊,無線接入模塊等。在具體項目中按照需求對各個模塊進行取捨。

在各個網絡模塊內,網絡一般採用層次化的設計方式。傳統上一般採用三層結構組網;當前開始流行網絡扁平化,採用兩層結構組網。在網絡規劃階段,需要確定採用哪種層次模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