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的海外員工生活寫實

 華爲公司的發展路上又鋪陳了一條滴血的生命!2008年8月30日,派往海外的華爲員工歐陽新聞(工號38544)命隕多哥,未滿27歲,家中獨子,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卻魂喪異國他鄉,留下家中盼兒歸來的母親。
  在學業有成、剛畢業沒多久就進入了華爲,爲華爲工作四年多而其中在非洲的時間就有三年零三個月。出去時是一條鮮活的、寄託着無數希望與激情的生命,卻永遠也回不來了!
  華爲公司的海外事業充斥着海外員工的血與淚 ,高薪誘惑下犧牲的是寶貴的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價。艱苦的工作環境、簡陋的基礎設施和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班也是上班,甚至連續幾天只窩在辦公室。應聘華爲,一項重要的條款就是“是否願意派遣到艱苦地區工作”,如果填“否”,那麼基本進華爲無望。華爲與員工勞動合同上寫着公司在本人願意情況下可以派往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辦事處。高負荷的工作強度就是進入華爲的代價。一位員工坦言“才進華爲半年我的頭髮就白了一半,我們的壓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是啊,不願意呆可以走,但是如果想留下來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但沒想到這個代價巨大到失去整個生命。
  且看一下近年華爲員工非正常死亡事件:
  2008年3月6日中午,中央軟件部員工張立國在阪田園區食堂墜樓
  08年2月26日華爲成都員工李棟兵跳樓自殺身亡
  07年8月11日長春辦事處員工趙炳跳樓自殺
  07年7月18日華爲員工張銳自縊
  06年5月28日胡新宇過勞死
  。。。。。。
  實際上,數目遠不止上述,有內部員工透露,華爲會給予每位知情人士一定數量的“封口費”,處理這類事件華爲都已經駕輕就熟,統一口徑不外傳。歐陽新聞遺體尚在國外,家屬對於意外的實際過程只能通過公司轉達,而讓人心寒的事,公司員工尤其是意外現場當事人的措辭卻跟剛發生時來了個大轉彎,究竟孰真孰假,恐怕只有九泉之下的歐陽新聞知曉了。
  員工死亡事件爲什麼老是發生在華爲公司?非正常死亡就這樣聚集在這間著名的公司,絕非偶然,而是華爲狼性文化和血性創業史的代價。身處技術更新極快的IT業,同時又以“狼文化”爲企業文化,華爲公司內部管理非常嚴格,加班時間長、業績目標明確的管理特點給員工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相比面對面交流和電話交流這兩種更爲直接的溝通方式,大部分技術人員普遍更喜歡採用E-mail這種交互性比較差的溝通方式,從事技術工作的員工在與人溝通方面相對欠缺交互性,工作環境的壓力加上人際交流的阻礙,構成了華爲員工沉重的枷鎖。據華爲內部員工稱,一年多來華爲非正常死亡已經超過了40例!在華爲,公司員工的死亡通常會在公司內部發出公告,而事件已經發生了超過二十天,死亡通告都未發出,只是有同事查過在公司聯繫方式上已經找不到歐陽新聞的名字了,其中的隱情到底是什麼?家屬需要一個真實的交代!
  華爲的發展史是充滿着員工的血與淚的!與聯想通過併購實現國際化不同,華爲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條國際化道路。實際上,雖然現在沒有準確的數字顯示,華爲的海外員工究竟有多少比例,但華爲海外本地員工在海外市場的比例只有50%左右,中國員工仍然是海外市場的主力。一位曾在埃及市場參與過招聘的華爲員工表示,海外招聘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按照華爲給出的工資,雖然比國內工資高出很多,但跟國外工資水平相比還是沒有競爭力的,因此無法招到當地優秀的人才;另一方面,海外市場負責人基本上都是由中國人擔任,這也讓本地員工缺乏歸屬感。
  業內人士認爲,“這就是華爲國際化的悖論。”國際化勢如破竹地展開,華爲的企業文化以及管理方法如何跟國際接軌等矛盾也開始顯露。
  “1996年開始,衆多華爲員工離別故土,遠離親情,奔赴海外,無論是在疾病肆虐的非洲,還是在硝煙未散的伊拉克,或者海嘯災後的印尼,以及地震後的阿爾及利亞……到處都可以看到華爲人奮鬥的身影。”
  “……有員工在國外遭歹徒襲擊頭上縫了三十多針,康復後又投入工作;有員工在宿舍睡覺,半夜歹徒破門而入拿槍頂着我們的員工進行搶劫;……有員工在恐怖爆炸中受傷,或幾度患瘧疾,康復後繼續堅守崗位;在一些國家,我們有70%的中國籍員工得過瘧疾;我們還有三名年輕的非洲籍優秀員工在出差途中飛機失事不幸罹難,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一位華爲的海外工程師表示,從市場人員籤第一期單子起,如果你是該項目組的成員,註定要爲其精疲力竭,“鞠躬盡瘁”。華爲只有靠有價格優勢的設備費和較短的工程週期,與愛立信等國際巨頭搶市場。 這就造成華爲人需要忍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進行週期短、工作量大的艱苦開拓。爲了拜訪一個客戶,市場人員常常連續數天、每天幾個小時、在非洲的高溫下西裝革履地站在客戶辦公室門前等待,汗水將襯衣一次次由白染黃。在剛果(金),基礎設施薄弱,很多地方沒有公路。由於項目交付都是在野外安裝、調測基站,華爲的工程人員經常連續駕車三四天趕往野外站點施工。周圍荒無人煙,他們只能自己帶上幾桶水和一些乾糧充飢解渴,吃住都在車上。 “很多時候只能吃麪包。如果幸好有熱水能夠煮一包方便麪加一點老乾媽辣醬就是大餐了。”一位華爲員工說。
  一個網站評論說到“這是一個競爭的年代,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很多找到工作的人都很痛苦。壓力,各種各樣的;加班,無休止的會讓人瘋狂。很誘人吧,當你聽說華爲的起薪是6500;很羨慕吧,尤其聽說海外員工每天的客觀補助吧。雖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是你也得有命來花這份錢啊。”,錢能換來健康嗎?錢能換來生命嗎?在面對一個個提早凋謝的生命中,華爲的員工還真的能找到歸屬感嗎?豐厚的工資誘惑下不會感到提薪掉膽嗎?要知道,出去的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的寄託!如今,對於出身農村的歐陽新聞家人來說,痛苦辛酸萬分。懂事孝順的他從不讓家人操心,也從不向家人訴苦,把壓力和苦悶都嚥下。
  苦楚,或許能從他的日誌中說明點滴。
  “一個朋友說,好好活就是幹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所以今年的目標就是做這一件事。”
  “無論你在寂寞無人的山野,還是在古老靜謐的村口,無論你在華燈初上的城市 ,還是在燈火闌珊的街頭,我們都是這塵世的過客.........
  如果你看到一個疲憊孤獨的旅人,請你照顧一下他,並且通知我一聲,他是我迷了路的兄弟。”
  “夜晚,涼了,
  看到老白給大家發的棉被,這帆布似的東西彷彿讓我們回到瞭解放前。
  於是,
  老白說:幸福不是因爲得到的比別人多,而是因爲要求的比別人少。
  上帝說:幸福是隔水相望的彼岸花。
  佛祖說:幸福不是沒有得到的和失去的,而是你現在擁有的和正在發生的。
  看來我註定是個不幸的人。
  決定改名,不叫土豆,我得叫苦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