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化技術,並不是皇帝的新裝

虛擬化技術,並不是皇帝的新裝

大概六七年前,虛擬化剛開始熱的時候,有個獵頭公司的美女問我,“虛擬化是什麼?如果我使用虛擬化服務,網絡上真的有一臺機器,有一個磁盤給我用嗎?我能知道機器和硬盤在哪兒嗎?”我說,不會指定某一臺機器,或者指定某一塊硬盤給你來用。你也不會知道硬件的具體位置的。於是她感嘆道“虛擬化不會就是皇帝的新裝吧!”我說不是的,但一時又不知如何能簡單明瞭地讓她理解。後來我思考了許久,覺得誤解也許來自於它名字裏的“虛”字。

 

虛擬化技術,英文爲Virtualization。我個人覺得這個名字起得並不好,也許這並不是翻譯的問題,英文直譯過來就是這樣。但是我們應該明確,虛擬化並不是玩“虛”的,虛擬化是真實的硬件通過技術來實現共享,來實現動態架構和業務彈性。日常生活中,我們共享辦公室,共享會議室,共享洗手間,我們不會稱這些爲“虛擬化的辦公室”、“虛擬化的會議室”和“虛擬化的洗手間”。那麼,對於按照預定策略動態共享服務器CPU、內存、IO、磁盤等等資源的技術,我們爲何稱之爲“虛”的呢?如果有機會重新命名,也許稱之爲“共享化”或“分享化”更好理解。畢竟,咱們是誠信社會,不愛玩“虛”的。

 

相信大多數人瞭解虛擬化是從PC機上安裝VMwareSun VirtualBox (Oracle收購後更名爲Oracle VM VirtualBox)等軟件開始的。也許有人告訴你虛擬化技術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了。但是,VMware公司是1998年成立的,40多年前還沒有WindowsUNIX也剛剛出現,現在常見的商用UNIX系統,如IBMAIX1986年才發佈的。那麼40多年前的虛擬化技術是運行在啥平臺上的?答案是IBM大型機。

 

虛擬化技術最早出現在上世紀60年代的IBM大型機上,在70年代的System 370系列裏逐漸流行起來。爲啥大型機上會有這項技術出現呢?因爲需求,省錢的需求。不用說,大型機很貴的。大型機可靠性很高,資源利用率達到99%時,仍然能夠不宕機。這樣的機器如果資源閒置是不是太浪費了。所以要讓它儘量多幹活,同時幹很多個任務。那麼這些任務如果互相干擾咋辦?隔離開。虛擬化技術於是誕生了。

 

現在IBM POWER小型機上的PowerVM虛擬化技術就是借鑑了大型機上的虛擬化技術研發出來的。IBM POWER42001年發佈)上即開始採用虛擬化技術,不過那時只是LPARDLPAR(需要AIX 5.2以上)。CPU只能按整數來分,IO卡只能按插槽來分,資源分配後不能自動按預定策略來動態調整。POWER52004年發佈)開始有CPU共享池和IO虛擬化,常用的虛擬化功能已經比較完善了。上面提到的功能都可以實現了。POWER62007年發佈)以後又出現了一些LPM動態分區遷移這樣的高級功能。同時,IBM也開發出了一些沒被市場認可的高級功能,如AMS (Active Memory Sharing)AMDActiveMemory Deduplication)。

 

IBM 2001年發佈POWER4LPAR分區技術和2004年發佈POWER5APVAdvanced POWER Virtualization,譯爲高級POWER虛擬化技術,後更名爲PowerVM)時,VMwareXenKVMHyper-V都還沒有多少市場份額,功能也還很初級。毫不誇張地說,在企業級的POWER服務器和PowerVM虛擬化技術面前,當時的這些“小”軟件只能算“玩具”,還不能在企業級應用環境下與PowerVM來一爭高下。

 

時間能夠改變一切。對於IT技術來說尤其如此。10年已經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了,足夠一個IT公司從誕生到輝煌,或者從輝煌到被併購的了。現在提到虛擬化技術,還有多少人會第一個想到IBM,想到PowerVMVMware的地位似乎已經不可動搖。這也許不是VMware的勝利,而是x86的勝利。但是,我想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有百年曆史的IBM正在開放POWER硬件技術,其他虛擬化的競爭者藉助openstack等開源雲平臺技術也在奮起直追。未來虛擬化技術的角逐中誰能領先一步,還未可知。

 wKiom1PMlknhWUj7AAEQ5--XM_g911.jpg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衆號“榮歆IT諮詢”,享免費服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