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dflash 驅動深度分析(基於S3C2410)

NAND Flash在嵌入式系統中的地位與PC機上的硬盤類似,用於保存系統運行所必需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用戶數據、運行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與內存掉電後數據丟失不同,NAND Flash中的數據在掉電後仍可永久保存。
操作NAND Flash時,先傳輸命令,然後傳輸地址,最後讀/寫數據,期間要檢查Flash的狀態。對於K9F5608U0D,它的容量爲32MB,需要25位地址。發出命令後,後面要緊跟3個地址序列。比如讀Flash時,發出讀命令和3個地址序列後,後續的讀操作就可以得到這個地址及其後續地址的數據。相應的命令字和地址序列如表1和2所示:
表1:K9F5608U0D命令設置表
 

表2:K9F5608U0D尋址週期表
 
K9F5608U0D一頁的大小爲512字節,分爲兩部分:前半頁,後半頁。由於列地址只有8根數據線,所以尋址寬度只有256個字節。而在這512個字節的一頁中,當發出讀命令爲00h時,表示列地址將在前半部分尋址,命令爲01h時,表示列地址將在後半部分尋址。A8被讀命令00h設置爲低電平,而在01時設置成高電平。
S3C2410對NAND Flash操作提供了幾個寄存器來簡化對NAND Flash的操作。比如要發出讀命令時,只需要往NFCMD寄存器中寫入0即可,而控制器會自動發出各種控制信號進行操作。以下幾個寄存器,爲2410專爲NAND而設計的:
NFCONF:NAND Flash配置寄存器。
被用來使能/禁止NAND Flash控制器、使能/禁止控制引腳信號nFCE、初始化ECC、設置NAND Flash的時序參數等。
TACLS、TWRPH0、TWRPH1這3個參數控制的是NAND Flash信號線CLE/ALE與寫控制信號n/WE的時序關係,如圖1所示:
 

 

圖1:S3C2410 NAND控制時序圖
NFCMD:NAND Flash命令寄存器。
對於不同型號的Flash,操作命令一般不一樣。
NFADDR:NAND Flash地址寄存器。
當寫這個寄存器時,它將對Flash發出地址信號。
NFDATA:NAND Flash數據寄存器。
只用到低8位,讀,寫此寄存器將啓動對NAND Flash的讀數據、寫數據操作。
NFSTAT:NAND Flash狀態寄存器。
只用到位0,0:busy,1:ready。
在使用NAND Flash之前,需要先對NAND進行初始化:
/************************************************************************
* 名稱:             init_nandconf
* 功能:             初始化2410內部nandflash控制寄存器
* 返回:                      
************************************************************************/
void init_nandcof(void)
{
     rNFCONF=0xf820;//設置NANDFLASH,各位定義如表3所示:
 

表3:NFCONF寄存器
[15]:設置爲1,NANDFLASH 控制器開,由datasheet得到,在自動啓動後,nandflash控制器會關閉,如果要使用控制器,就要手工開。
[12]:初始化ECC寄存器,設置爲1
[11]:外部NAND使能,這裏設置爲1,先關一下。
[10:8]:TACLS設置,由表4得,ALE和CLE要求保持10ns,而現在的HCLK爲100m,所以TACLS爲0就可以了。
 

表4:AC TIMING CHARACTERISTICS FOR COMMAND / ADDRESS / DATA INPUT
[6:4]:由表4得,twp在3.3V時需要至少25ns的時間,現在在HCLK爲100M的情況下,需要3個週期,所以TWRPH0爲2,
[2:0]:由表4得到,tch要求時間爲10ns,所以在HCLK爲100M的情況下,只要1個週期就行了,所以TWRPH1爲0
     rNFCONF &= ~0x800;//NAND使能。CE低電平有效
     rNFCMD=0xff; //重啓一下NAND,由表5所示,得到復位的命令
 

表5:NANDFLASH命令表
     while(!(rNFSTAT&0x1));//等待復位完成,由表6得,NFSTAT寄存器定義
      

表6:NFSTAT寄存器
}
對於NANDFLASH操作來說,一般有4種:1、讀NAND ID,2、讀NAND內容,3、寫NANDFLASH,4、擦除NANDFLASH。以下分4個函數說明NANDFLASH的4種操作:
 
1、讀NANDFLASH的ID
/************************************************************************
* 名稱:             nand_read_id
* 功能:             讀取nandflash的ID
* 輸入:            
* 返回:             id          
************************************************************************/
 
static int nand_read_id(void)
{
    int iid;//i用於記錄當前的,id用於記錄讀取的ID
 
    /* NAND使能 */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個週期,等待Nand準備就緒
 

圖2:NAND讀時序圖
以下部分按照圖2時序圖而寫
rNFCMD=0x90;
for(i=0;i<5;i++);//由於FCLK爲200MHz,這裏5個週期爲25ns
查器件手冊得tAR最小需要10ns,最大沒有上限
id=rNFDATA;//讀出NAND的製做商編號:這裏三星爲0xEC
id=(id<<8)+rNFDATA
    //關芯片使能,防止誤操作對NAND中的數據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id;//返回讀取的ID
}
2、讀NAND內容
/************************************************************************
* 名稱:             nand_read
* 功能:             讀取nandflash上一塊內容到指定的地址中
* 輸入:             unsigned char *buf              要寫入數據的首地址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要讀取的數據在Nand上的首地址
                   int size                                  讀取長度
* 返回:             0           
************************************************************************/
 
static int nand_read(unsigned char *buf,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int size)
{
    int i, j;//i用於記錄當前的,j記錄每一頁中的byte地址
 
    /* NAND使能 */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個週期
 

圖3:NAND讀時序圖
以下部分按照圖3時序圖而寫
    for(i=start_addr; i < (start_addr + size);)
    {
      /* READ0 */
      rNFCMD = 0;//由表3-4-5所示,讀數據區的命令爲0x0或者0x1,而對於512bytes來說,0x0是從第0個字節開始讀起,而0x1是從第256個字節讀起。當使用NFCMD寄存器時,控制NAND的ALE會置0,CLE會置1,數據寫入時,WE也會由低變高,而當WE由低變高的過程後,命令將鎖存在了NAND中的命令寄存器中,而這些都是自動的
 
      /* Write Address */
      //nand的寫入方法見時序圖,由於向2410的NAND的NFADDR寄存器寫數據,此時ALE至1,CLE至0,數據寫入時,WE也會由低變高,而當WE由低變高的過程後,地址數據將鎖存在了NAND中的地址寄存器中,這些全是自動的,而又因爲32M的NAND只需要3個週期尋址,所以這裏只向地址寄存器發3個週期的命令就可以了
      rNFADDR = i & 0xff;
      rNFADDR = (i >> 9) & 0xff;//(左移9位,不是8位)
      rNFADDR = (i >> 17) & 0xff; //(左移17位,不是16位)
表3-4-2列出了在地址操作的3個步驟對應的NAND內部地址線,沒有A8(它由讀命令設置,當讀命令爲0時,A8=0;當讀命令爲1時,A8=1),所以在第二,第三次向rNFADDR寄存器發送地址時,需要再多移一位,而不是原來的8和16。
      wait_idle();//由時序圖得到,當輸入地址完成後,NANDFLASH會進入忙狀態,我個人認爲是NAND內部對輸入的地址進行解釋。
 
     for(j=0; j < 512; j++, i++)
      {
            *buf = (rNFDATA & 0xff);//讀取NAND中的數據,將數據寫入到指定的數據寫入位置,當使用NFDATA寄存器時,控制NAND的CLE和ALE都會自動1。而buf指針是外面傳進來的地址,在下面的函數調用會用到,每讀取一次NFDATA寄存器,控制NAND的OE都會由高電平到低電平轉變。而NANDFLASH的數據每讀取一次,都會指向下一個內部的地址,而一個數據區由512bytes組成,當繼續讀下去的時候,將讀到16bytes的ECC區,所以每對完512個字節後,要對nand的地址重新定位。
            buf++;//寫入地址位置+1
      }
    }
 
    //關芯片使能,防止誤操作對NAND中的數據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0;//返回0,表示讀取成功
}
3、寫NAND內容
/************************************************************************
* 名稱:             nand_write
* 功能:             將內存中的一塊內容寫到nandflash上
* 輸入:             unsigned char *buf              要讀取數據的首地址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要寫入的數據在Nand上的首地址
                   int size                                  寫入長度
* 返回:             寫入狀態           
************************************************************************/
 
static int nand_write(unsigned char *buf,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int size)
{
    int i, j;//i用於記錄當前的,j記錄每一頁中的byte地址
 
    /* NAND使能 */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個週期
 

圖4:NAND編程時序圖
以下部分按照圖4時序圖而寫
    for(i=start_addr; i < (start_addr + size);)
    {
      /* READ0 */
rNFCMD = 0;//由圖3-4-5所示,寫數據區前先確認寫入哪個區,命令爲0x0或者0x1。而對於512bytes來說,0x0是從第0個字節開始讀起,而0x1是從第256個字節讀起。當使用NFCMD寄存器時,控制NAND的ALE會置0,CLE會置1,數據寫入時,WE也會由低變高,而當WE由低變高的過程後,命令將鎖存在了NAND中的命令寄存器中,而這些都是自動的。
 

圖5:NAND寫入位置圖
      /* Write Address */
      //nand的寫入方法見時序圖,由於向2410的NAND的NFADDR寄存器寫數據,此時ALE至1,CLE至0,數據寫入時,WE也會由低變高,而當WE由低變高的過程後,地址數據將鎖存在了NAND中的地址寄存器中,這些全是自動的,而又因爲32M的NAND只需要3個週期尋址,所以這裏只向地址寄存器發3個週期的命令就可以了。
      rNFADDR = i & 0xff;
      rNFADDR = (i >> 9) & 0xff;//(左移9位,不是8位)
      rNFADDR = (i >> 17) & 0xff; //(左移17位,不是16位)
表3-4-2列出了在地址操作的3個步驟對應的NAND內部地址線,沒有A8(它由讀命令設置,當讀命令爲0時,A8=0;當讀命令爲1時,A8=1),所以在第二,第三次向rNFADDR寄存器發送地址時,需要再多移一位,而不是原來的8和16。
 
     for(j=0; j < 512; j++, i++)
      {
            rNFDATA =(*buf )& 0xff;//向NAND寫入數據,將數據寫入到指定的數據寫入位置,當使用NFDATA寄存器時,控制NAND的CLE和ALE都會自動1。而buf指針是外面傳進來的地址,在下面的函數調用會用到,每寫一次NFDATA寄存器,控制NAND的WE都會由低電平向高電平轉變。而NANDFLASH的數據每寫一次,都會指向下一個內部的地址,而一個數據區由512bytes組成,當繼續寫下去的時候,將寫到16bytes的ECC區,所以每對完512個字節後,要對nand的地址重新定位。
            buf++;//寫入地址位置+1
      }
            rNFCMD(0x10);//寫入確認命令,由表3-4-5所得,在512個字節寫完後,需要確認。這種設計可以防止誤操作而影響了內部數據區
wait_idle();//由時序圖得到,等待512字節輸入完成。
rNFCMD(0x70);//讀取NAND狀態寄存器的內容
if(rNFDATA&0x1==0x1)
return 1;//讀取狀態寄存器,判讀寫入是否成功,由圖3-4-4所得,讀出的數據0位爲1時,寫入失敗。
    }
 
    //關芯片使能,防止誤操作對NAND中的數據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0;//返回0,表示寫入成功
}
4、擦NAND內容
/************************************************************************
* 名稱:             nand_erase
* 功能:             擦除nandflash上一塊內容到指定
* 輸入: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要擦除的數據在Nand上的首地址
                      int size              擦除長度
* 返回:             0           
************************************************************************/
 
static int nand_ erase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 int size)
{
    int i, j;//i用於記錄當前的,j記錄每一頁中的byte地址
 
    /* NAND使能 */
    rNFCONF &= ~0x800;使能//NANDFLASH
    for(i=0; i<10; i++);//等待10個週期
 

圖6:NAND擦除時序圖
以下部分按照圖6時序圖而寫
    for(i=start_addr; i < (start_addr + size);)
    {
            rNFCMD=0x60;//擦除命令
rNFADDR = (i >> 9) & 0xff;//(左移9位,不是8位)
      rNFADDR = (i >> 17) & 0xff; //(左移17位,不是16位)
            NFCMD=0xD0;//確認擦除命令
            i+=512*32;//擦除一塊的長度爲512字節的頁,此種頁32頁組成一塊
       wait_idle();//由時序圖得到,等待1塊內容被擦除完成。
rNFCMD(0x70);//讀取NAND狀態寄存器的內容
if(rNFDATA&0x1==0x1)
returen 1;//如果失敗,則返回1
 
}
//關芯片使能,防止誤操作對NAND中的數據修改
    rNFCONF |= 0x800;
    return 0;//返回0,表示擦除成功
}

以上4次情況可以基本完成對NAND的操作,但是這裏要注意的是,在linux寫入和讀出時,必須是出NAND中的每一頁的第0個字節讀取,而不能隨便從其中間的位置讀取,而這一部分是MTD中有明確的方法,這裏不作進一步分析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