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相信中國電信,可以來試試“e雲”

 在爲大家介紹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和EMC聯合推出的“e雲”備份服務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實例。
 
  上海楊浦區的劉曉斌先生一下子買了兩個“e雲”付費帳號,究其原因,就是因爲硬盤壞了,纔開始萌發到互聯網尋找備份的服務。有資料顯示:中國每週會有55000個硬盤壞掉,不管這55000個硬盤存放的都是什麼數據,它都會帶來不大不小的直接損失;而且很多時候,最後都是由個人來承擔這種損失。
 
  當我們的終端變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如何將每天都產生的信息安全地備份,就該是我們考慮的問題了。你可能會說,我有很多存儲類型可選啊,比如U盤、移動硬盤甚至是光盤。但問題隨之而來,什麼是已經備份過的?什麼是極其重要而又忘了備份的?備份的工具多了,你還能把它們很好地管理起來嗎?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統一的出口來管理,那就是雲存儲。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互聯網部副總經理 吳志明
  
        可雲存儲能否爲我們提供一個完全放心的備份服務?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存有疑問。但這一次,EMC找到了上海電信,作爲一家擁有國有背景的電信運營商,其在中國家庭用戶保有的良好品牌形象將雲存儲落地最終變成了現實。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互聯網部副總經理吳志明博士表示:“其實作爲電信運營商也好,中國的銀行也好,爲什麼不會出現倒閉的情況呢?因爲我們是國家的,有國家在後面支撐。爲什麼這些對我們非常重要?因爲涉及到個人的隱私性。在中國的政治體制下,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會非常願意聽到中國電信幫他管企業或個人的信息,如果是新浪幫他管,他可能有點不放心。無論從技術還是從經營角度講,我覺得我們有能力做到這點。” 吳志明還舉例說:“中國電信是一個百年老店,管理個人信息的經驗不是今天才開始的。剛剛打過的電話的信息,如果國安局讓我調出來,我們是可以調出來的,但你們爲什麼沒有擔心電信運營商會泄露你們的數據?除了保護你們的通話外,我們可以承諾的是,個人信息、企業信息在我們的雲平臺中會得到像以往一樣的保護。”
 

EMC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 範承工
 
  在國內甚至是全球開展雲存儲業務,沒有可靠的帶寬和網絡作支撐是難以使其真正落地的,這也成爲雲計算成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EMC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卓越研發集團主席範承工博士講到:“我們和中國電信的合作,除了基於信息越來越難管理以及我們對雲服務理念的高度統一之外,帶寬、網絡是讓雲搭建起來最重要的因素,而帶寬大多數屬於中國電信,而且電信在數據中心的維護管理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和中國電信的合作原因不止這三點,但至少這三點是最主要的。你要放心地存錢進銀行,至少需要知道這個銀行十年後還在。無論大家對運營商有什麼樣的看法,但大家都會認同電信運營商未來十年還會存在,所以電信運營商之於EMC是非常可靠的合作伙伴。”
 
  EMC看到了電信運營商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安全問題有時候真的需要建立在一種固有的思維習慣裏。電信運營商其實也並不是不存在安全問題,而且只要它想,你的個人信息還是都在他的系統掌控之內的;這也就是筆者爲什麼一直堅信未來在信息創造價值的市場環境中,電信運營商必然擁有先天的競爭條件以及無可比擬的信息資源,這是無論哪家互聯網公司亦或金融機構所不能比擬的。由此看來,被業界很多領導廠商奉爲搖錢樹的雲計算,其捆綁電信運營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落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範承工笑談,一個是跨國大企業,一個是國營的電信企業,這樣緊密的合作方式在國內不多,又帶來國內第一片面向廣大民衆的有用的雲是非常好的事。EMC有存儲的核心技術,中國電信有整個數據中心的運營經驗和資源,如果你相信電信運營商在國內的品牌美譽度,不妨來試試“e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