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重重,英特爾-微軟各自尋找轉型機會

  在PC產業鏈中,以英特爾微軟爲代表的上游廠商佔據了領導者的位置;而以微星、冠捷、西數等配件廠商爲代表的中游廠商則把持着向整機廠商供貨的主要渠道;而處在產業鏈最下端的整機廠商如戴爾、聯想等則實際上出於很尷尬的位置:方向上肯定要始終與上游廠商保持一致,而在配件產品的實際通路中,又要看很多中間廠商的臉色。很多時候整機的價格是由液晶面板或一塊主板和硬盤決定的。
 
  按理說,PC廠商只要跟住上游幾家大廠的發展腳步就可以比較好的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但隨着產業鏈上游的競爭日漸白熱化,必須要依靠不斷地創新和對市場方向敏銳的感知纔可以繼續領跑。當然,爲迎合市場並增加與競爭對手勝算的籌碼,不失時機的轉型並迅速擯棄那些拖累自己的業務會是明智者的選擇。上游廠商的轉型速度往往超過產業鏈中處於其他位置的廠商,就如目前英特爾開始轉向移動計算與互聯網,微軟開始向基於互聯網的服務提供商轉型一樣,如果下游廠商跟不上他們發展的腳步,那麼遲早將被這個產業所淘汰。
 
  微軟全面擁抱互聯網
 
  前不久,微軟剛剛推出其自有搜索品牌“Bing”(必應),隨後又有消息稱微軟將整合必應與MSN服務。從微軟近期的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其正在由一家專注操作系統軟件的供貨商向以互聯網輸出爲主要途徑的服務提供商。微軟忌憚谷歌在全球互聯網服務市場的威懾力,不斷向雅虎拋出橄欖枝也可說明這一點。
 
  過去的三年裏,微軟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推行“軟件即服務”概念,微軟後來對這一概念又進行了完善,提出了“軟件加服務”的概念,即在維持軟件帝國銷售收入不滑坡的基礎上,向基於服務的收入模式轉變。其設想是,不斷推進網絡應用及服務,使這兩者相互促進,同時與公司傳統的基於PC的軟件銷售相結合。此外,雲計算計劃也是微軟向服務模式轉型的一大戰略。
 
  新財年微軟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向基於PC、移動設備和網絡的服務市場轉變,這三大市場被微軟高層譽爲微軟服務業的三根支柱。
 
  英特爾轉型移動與數字家庭
 
  從存儲器業務起家,然後向微處理器業務轉型,再由芯片生產商轉向互聯網經濟的構件供應商.進而轉型爲平臺技術供應商,英特爾公司轉型的速度越來越快,反映了當今企業經營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戰略管理的挑戰。
 
  英特爾嵌入式產品事業部中國區總監施養維曾向媒體表示:未來芯片業有四大應用增長點:可以聯網的消費電子、移動互聯網終端(MID)、嵌入式設備和低成本PC。這四塊市場,每個市場都對芯片有100億的需求潛質。
 
  在PC產業增長乏力,產業向消費電子和數字家庭等方向轉型的過程中,英特爾也順勢而動,希望通過轉型將PC領域的優勢複製到更多領域。
 
  由此可以看出,利潤率已經逐漸走低的PC產業要想重現以往的輝煌幾乎已不可能。上游廠商紛紛開始轉型,傳統的PC已很難再次拉動市場強勁的購買力,而隨身攜帶或是基於家庭數字體系的小家電設備已成爲市場新的賣點。比如家庭用電子醫療設備、家庭影音播放器、數字轉換裝置、機頂盒、多功能可擴展移動硬盤等等。在很多家庭用戶對於消費類電子產品的需求發生改變的時候,英特爾看到了敏銳洞察到了這種需求並開始迅速轉型。
 
  一個是不斷製造產業需求的微軟,而另一個是不斷滿足這種需求的英特爾,這兩個在IT業界被譽爲Wintel聯盟的好夥伴都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危機了,這一點似乎微軟要感受得更直接一些,但英特爾的危機也一點也不必微軟差,就連這個和自己合作多年的好夥伴最新推出的Xbox360都拋棄了英特爾的處理器,就更別提索尼的PS系列遊戲機了。
 
  在智能手機領域,英特爾也一直不佔優勢,雖說去年的上網本和MID市場讓其小賺了一筆,但畢竟那只是個過渡產品,總指望產業能推出上網本這種爆發式的增長需求,看來英特爾也不願總冒這個險。
 
  產業變革劇烈,早已成功轉型服務的IBM在這一點充分體現出先人一步的智慧,而微軟英特爾們也在努力地在這條路上走着。雖然很多時候不能不對自己的傳統業務下狠手,但如果不及時動手術,留給自己的只能是遺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