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健康已成人工智能融資第一大行業

【概要】據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的分析,醫療健康相關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自2013年來已融資43億美元,爲各行業之首。

人工智能正在變革醫療健康行業,對於那些關注谷歌子公司DeepMind與英國國民保健署(National Health Service)合作或英偉達(Nvidia)最近在醫學成像領域投資的人士而言,這幾乎算不上新聞。但對於那些沒有關注此類新聞的人士而言,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於2018年9月13日發表的一份報告很好地總結了該行業的狀況。

CB Insight最新發布的醫療健康相關人工智能調查報告包含以下引人注目的事實:自2013年以來,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已經在576輪融資中籌集了43億美元資金,爲各行業之首。另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是,在2018年上半年,中國超越英國,成爲醫療健康交易領域的第二大活躍國家。

“醫療健康相關的人工智能旨在推動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調節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以及降低成本。”CB Insights的分析師寫道。“中國的大型科技公司現正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進入醫療健康人工智能領域,並通過合作伙伴關係將其他國家的產品帶給中國大陸。”

報告指出,製藥公司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特別是對旨在加速藥物發現的初創公司感興趣。2018年5月,輝瑞與晶泰科技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係,晶泰科技是一家開發“基於計算的合理藥物設計”技術的公司,包括諾華、賽諾菲、葛蘭素史克、安進和默克在內的製藥行業巨頭也開展了類似合作。

對這些公司來說幸運的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ederal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已快速跟蹤特定類別的人工智能服務,爲自2013年來已籌集股權的70多家人工智能成像和診斷公司開闢了“商業化道路”。

儘管人工智能最近“入侵”了醫療界,但CB Insights預測它不會很快取代臨牀醫生。機器學習算法藉助經過標註的數據集進行學習;例如,谷歌子公司DeepMind通過14884張經過標註的掃描影像訓練出一個眼疾篩查模型,大量標註工作是由人類(而不是機器)完成的。“樣本需要由專家進行標註,因爲如果樣本沒有任何註釋,我們不會知道樣本是來自健康人士還是來自患者...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阿里雲執行官閔萬里博士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表示。

也就是說,未來病人前往醫生處就診的次數可能會減少。Dip.io和Biofourmis等自助診斷應用程序已在美國獲得監管當局的批准,前者使用驗尿試紙和計算機視覺算法通過智能手機對試紙進行分析,後者則從可穿戴設備中提取數據來預測健康狀況。分析師得出結論:“人工智能正在將智能手機和消費類可穿戴設備轉變爲功能強大的家用診斷工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