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轉型大白話指南 第二集 Scrum框架

書接上回,今天咱們講,Scrum框架

概述

Scrum不是標準化過程,不能保證你在有條不紊地按照步驟一步一步順序執行後,就能在制定的時間和預算內產出讓客戶滿意的高質量產品。(大白話,這東西,生搬硬套不好使。)

相反,Scrum是一個用於組織和管理工作的框架。Scrum框架建立在一套價值觀,原則和實踐之上,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各個組織可以添加相關工程實踐特有的實現方式以及在實現Scrum實踐時所採取的特定方法。

重要的事情加粗加大: 價值觀,原則,實踐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價值觀,請看圖:

好現在你懂什麼是價值觀了。

那什麼是敏捷的價值觀呢?

誠實、開放、勇氣、尊重、專注、信任、授權、合作

至於原則,下一篇文章再講。(劇透一下,之所以原則要單獨講,是因爲內容太多,原書單獨開了一個章節,真是一個有原則的敏捷啊)

Srum的實踐體現在具體角色、活動、工件及相關規則中:(如下圖)

接下來,我們來逐項分析:

Scrum角色

Scrum開發工作包含一個或多個Scrum團隊,每個團隊由三個Scrum角色組成:產品負責人、ScrumMaster和開發團隊。(因爲書上配圖網上沒找到,小編酒後乘風而作下圖供您欣賞)

產品負責人負責敲定要開發什麼,以什麼順序開發。他是有授權的產品領導力中心。是唯一有權決定要構建哪些特性並以何種順序構建這些特性的人。

ScrumMaster負責指導團隊在通用的Scrum框架上建立並遵循自己的過程。ScrumMaster幫助每個參與者理解並樂於接受Scrum的價值觀、原則和實踐。(聽起來像是來洗腦的啊)他充當教練,在過程方面發揮教導作用,幫助Scrum團隊以及組織中的其他人制定合適的高績效、有組織特色的Scrum方式。

開發團隊負責確定如何交付產品負責人要求的產品。傳統軟件開發方法論述的是各種類型的職位,例如架構師、程序員、測試人員、數據庫管理員和界面設計師等。Scrum定義的是開發團隊的角色,這是一個由幾種職位的人組成的多樣化跨職能團隊,負責產品的設計、構建和測試。開發團隊一般爲5到9人,每個團隊不超過9個人。(關於開發團隊,後面的文章會有詳述。)

接下來講Scrum活動與工件(下圖描述了大部分的活動和工件並說明了它們是如何配合的)

產品列表(PB-Product Backlog產品負責人和內外部利益干係人合作收集並定義PBI(Product Backlog Item) 。PBI剛開始時是爲滿足產品負責人的設想而需要開發的特性,對於正在開發的產品,產品列表也可能包含新特性、對現有特性的變更、需要修復的缺陷及技術改進點等。(大白話,想想你久未清空的購物車。)

衝刺,工作在不超過一個月的迭代或循環中進行,這個迭代或循環稱爲衝刺。每個衝刺完成的工作應當創建一些對客戶或用戶來說具有明確價值的東西。(大白話,月末發工資,你總得下單買點啥,改變一下購物車條目。)

制定衝刺計劃,產品列表體現的可能是多周或多個月的工作,是一個短期的衝刺根本無法完成。爲了確定下一個衝刺要構建的PBI最重要的子集,產品負責人、開發團隊和ScrumMaster需要做衝刺規劃。(大白話,購物車裏有些項目,你一個月工資根本不夠買,所以你得計劃着分月買,比如裝修的同學這個月買個沙發,下個月買個茶几。)

刺執行,開發團隊在ScrumMaster的指導下,執行爲了完成特性而所需的所有任務級的工作。(大白話,還用說麼?根據計劃買買買啊。)

每日例會,在衝刺期間的每一天,理想的做法是在每天同一時間,開發團隊舉行一定時間範圍內(不超過15分鐘)的每日例會,也稱“每日站會”。每個團隊成員都要輪流回答三個問題,讓其他團隊成員瞭解情況。

  1. 上次每日例會後我完成了什麼?

  2. 下次每日例會前我計劃做什麼工作?

  3. 有什麼障礙讓我無法取得進展?

衝刺成果,潛在可發佈產品增量。(字越少,事越大,這裏面的學問,後續會有文章詳解)

衝刺評審,這個活動的目的是檢查與調整正在構建的產品,這個活動很重要的一點是在參與者之間進行的交談,包括Scrum團隊、利益干係人、發起人、客戶和其他團隊中感興趣的成員。充分的信息交流,經常收到反饋可以使Scrum團隊進一步理解產品的業務和市場。(大白話,單也下了,錢也花了,東西也送來了,需要跟大家嘮嘮,這東西買的好不好,買的對不對,聽聽反饋,以後買的更稱心。)

衝刺回顧,這個活動常常出現在衝刺評審之後、下一次衝刺規劃之前。開發團隊、ScrumMaster和產品負責人聚到一起討論Scrum及相關技術實踐中的哪些是可行的、那些是不可行的。重點關注的是必要的持續過程改進。(大白話,覆盤,看看買的過程是不是有瑕疵,有則改進,無則加勉。)

結語

本章描述Scrum的核心實踐,側重於全面描述Scrum框架的角色,活動和工件。下一章將描述Scrum的核心原則,爲後面更深入地探討Scrum框架奠定基礎。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注:原文首發於微信公衆號敏捷變革中心。歡迎關注,新文發佈搶先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