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 核心系統的清算與結算

來源: http://yangzb.iteye.com/blog/483191

 

清算與結算本來是兩種業務,不過因爲結算中通常又會包括清算,要分成兩小節,每小節又說不了太多話,所以乾脆放在一起算了,而且這一節只談流程,不講設計,這種業務流程理順了自然就可以設計了。
先約定一下,商業銀行的級別,一般是  分行—支行兩級,有的可能還會有儲蓄所這種第三級。簡化起見,暫時就分兩級來說吧。如果對應到信用社,那就是聯社營業部—信用社營業部。分社一級省略。
先 從結算說起,這裏的結算業務,指的就是跨行轉賬,至少我是打算這麼說。每家商業銀行,都會在當地的人民銀行有一個資金賬戶,可以理解爲結算業務用的備付金 賬戶。然後在自己行內,也會開立一個與之對應的“上存人行款項”的賬戶。理論上,人行的這個賬戶和我們自己行內的這個賬戶,表達的都是“該銀行存放在人民 銀行的錢”的這個意思,所以金額也應該相等。那麼,這兩個賬戶在不同的銀行(也即不同的系統中),如何保障它的一致性?這一般就是通過日終,營業終了時的 對賬來保障。所以對賬是很重要的,這個後面再說。
至於結算業務的流程,先從遙遠的手工賬/單機賬年代說起吧。在那個時候,結算的途徑、概念、術語 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什麼先直後橫,先橫後直,提出借方,提出貸方,提入借方,提入貸方,信匯,電匯等等等等,不把人轉暈誓不罷休。現在好象大小額支付橫空 殺出,倒是簡化了不少。當然也還有行間轉賬,同城支付,省金融平臺,不過概念上漸漸趨向統一化,先不多說,先談談當時我理解中的流程:
首先如果要轉賬,我們要在櫃檯前填一份一式五聯的單(一定要用力填喲,不然最後一張紙上看不到什麼字跡的),然後這筆錢就從我們的賬戶上扣下來,劃到銀行內部的某個往來賬戶上了。
然 後這些單據,再手工傳遞到上一級,上一級再手工傳遞到人行(當然,也可能上一級就是人行,這裏不要太較真),每傳一次,這筆資金都會在當前做業務的這一個 銀行的往來賬戶中流動,最後通過人行,流到你想轉入的銀行中,那個你手工填的單,也流到那家銀行中。最最後,轉入行的業務人員覈對單據,賬號,戶名都沒問 題,這筆錢就從往來賬戶劃到我們所填的轉入賬戶上去了。
在這些過程中,結算的同時就已進行了清算,資金的流向是
A銀行的某支行A銀行的當地分行A地人行B地人行B銀行當地分行B銀行的某支行
也就是每一筆轉賬,在行間的這一步,都是通過它們在人行的資金往來賬戶,實現了資金的流動。
如果是上述的資金流向,就叫先直後橫。如果是A地人行B銀行A地分行B銀行B地分行B銀行某支行這種方式,就叫先橫後直。
這些單據的傳遞,都是手工的,或者說是落地的。如果是用信件的方式傳遞,那就是信匯;如果是用打電報的方式傳遞,那就是電匯。手工的傳遞都是有場次的,比如一天兩場,或是一天一場之類的。所以這個轉賬的效率有多快,我就不說了。

現在科技進步了,手段豐富了,社會於是也就和諧的。先從我個人較爲欣賞的大額支付說起。我一向認爲大額這個業務設 計得是相當的合理,因爲資金是點對點,清算行對清算行,大大縮短了流程,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傳遞是自動的。還是上述的CASE,假設轉出行與轉入行都開通 了大額業務,那麼資金的流向是:
A銀行的某支行人行B銀行的某支行
原則上是這樣的實現,當然行內的設計怎麼處理我們就不多考慮了。行內當然也可以設計成爲先從A銀行的支行轉到上級分行然後再發出,總之人行收到一筆大額的轉賬信息之後,是會自動、直接發向指定的轉入行(假設轉入行也開通了大額業務的話)
大 額系統的對賬,不考慮具體的客戶賬戶,只考慮清算行。通俗的說,人行只管A銀行今天給B銀行轉過去多少錢,轉過去了,人行就不管了。至於B銀行什麼時候把 這筆錢入到客戶賬戶中,那是B銀行的事,人行不管。聽起來責任還是很清晰的吧,而且這樣也有助於減少賬戶鎖表而造成的行間轉賬失敗。
因爲大額的這種設計,所以實際轉賬中,幾乎是實時的。我從某地信用社轉到異地招行,在櫃檯還沒最後簽字,收款短信已經來了。

因爲大額業務發生的時候,是支行對支行的,所以每發生一筆業務之後,實際上這筆資金是暫時體現在該支行的某個行間 往來賬戶上。所以每天大額業務結束後,還需要按清算的流程,將這筆資金按往、來分別清算到上一級分行(或是總行吧,總之就是當地的最高節點),然後分行與 人行發下來的電子對賬文件進行對賬,檢查彙總往、來數、金額是否相等。如果相等,那就可以把往來一軋差,轉出多的時候就從存放在人行的賬戶里扣錢,轉入多 的時候就往那個賬戶里加錢。
至於這個清算的步驟,通常還是由手工發起,不過這裏的手工,就不是指傳遞單據,而是指運行程序。當然,清算程序也可以自動運行,這個根據系統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自行調整設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