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商業模式的發展真的會導致很多人失業嗎? 原

前言

        衆所周知,人類社會科技發展和新機器的發明,常常伴隨着商業模式的變革。新的模式常常伴隨着舊的模式的淘汰,或者並存,這可以讓全社會的生產力和生活質量日漸增高。

        隨着新機器的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很多人擔心會出現所謂的“機器取代人類工作”的謬論,不過最後總是沒有成真。最近有人指出,這個擔心是一種謬論【參見:http://www.sohu.com/a/145365644_115161】,新機器的產生總是伴隨着更多的工作機會。

【舉例】

        根據歷史教材的說明人類社會最早是在使用的紡織衣服的方法是將尖銳的骨頭後面鑽個洞,然後把線穿上,然後開始紡織。後來隨着加工技術的發展,開始使用木頭或者金屬來做針,並且針的工藝越做越好。到後來,有人發明了縫紉機。早期的縫紉機是用人力驅動的(流行於上世紀60-70年代的)腳踏式縫紉機,它有一套精密的機械結構,只要你在下面用腳不斷踩踏縫紉機的踏板,裝上去的針就會不斷上下運動,這時候您只需要把要縫合的兩塊布放到邊上,它會自動配合兩股線把兩塊布縫合在一起。再往後,也就是在21世紀,由於電動機的迅速發展,加上電子技術的配合,又出現了電動式的縫紉機。雖然腳踏式的依然沒徹底被取代,但總體來說新工藝確實在不斷取代舊的工藝,新的工藝總是成爲主流,然後老技術還可能作爲輔助或者高低搭配繼續存在。當然,舊的工藝雖然淘汰了,但依然需要詳細地把相關信息繼續記載在書籍裏面,一方面可以記錄發展歷史,另一方面,如果新技術在某些情況下不能用或者出現問題,還可以把老技術當作備胎。

機器取代了一些人類工作

        很多年前,也就是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一些機器取代了原本應該讓人來做的職位,例如縫紉機取代了紡織工人的工作,汽車的發明取代了馬車,隨之淘汰的就是包括鐵匠在內的照顧馬匹 的 工作。

http://www.sohu.com/a/145365644_115161

很多人擔心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工作,但他指出:“這是一個謬論。”安德森說,“這是每隔 25 到 50 年就會反覆出現的恐慌。人們總是擔心機器將取代所有人類工作,但這從未成真。

他以“盧德謬論”爲例,蒸汽機和紡織機剛發明時,許多英國工人抱怨機器取代人類工作,因此加入盧德運動破壞機器。不過,從生產自動化的結果看來,機器並未讓人類失業,反而創造更多工作機會。

而這樣的情景,在 100 年前汽車發明時也曾發生。他指出,當時人們擔心許多和照顧馬匹相關的工作(如鐵匠)會大量失業,但相反的,汽車創造上百萬個製造業和維修汽車的新工作類型,不只如此,更促成新的社會活動和產業,例如鋪路、電影院、餐廳、旅館、公寓大樓、辦公大樓、郊區等,而這些又創造了全新的工作型態。

“汽車在第二、三、四級帶來影響所創造的工作,是鐵匠數量的上百或千倍。”

        由此可見,新的事物或者發展模式的產生並不會讓人們失去工作的機會,更不會像某些擔心過頭的人說的那樣破壞他們生存的權利與此相反它們會讓人們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用在計算機上,這種擔心也存在。

在軟件開發領域

        我們的開源中國社區和社區內的一些人採用的就是一種新式的軟件商業發展模式:自由(或稱“開源”)軟件。它不依賴軟件的授權費用盈利而是依靠各式各樣的相關服務,培訓和軟件的定製升級維護來收取費用。事實上任何種類的軟件都可以使用這種模式,例如服務器和操作系統對應的方法就是運維和培訓,多媒體軟件可以通過培訓(例如開設課程),素材外包定製服務和書籍等方法盈利,文本編輯器和其他的一些系統軟件可以通過功能定製,修理Bug來收取費用,方法只要肯想,那麼會是是無限的。

還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方法,那就是爲你的僱主編寫他們想用的程序並不斷升級維護,收取僱傭費用,然後順便給別人分享一下代碼,作爲自由(開源)軟件發佈。

當然,每個種類的軟件都有特定的方法,最好不要強行把某一類自由(開源)軟件的商業盈利方法強行套用到另一類上面。

        由此可見,那些聲稱,新機器和/或 新發展模式會讓某一特定的人“失業”“賺不着錢”的擔心確實是謬論,是想法落後的人所臆想出來的,根本上是阻礙社會發展的。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變革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未必是出現越晚的事物或者發展模式就一定是比之前的好,學過哲學的同學都知道,區分新舊事物,不能用出現的早和晚來斷定,也不可以用一時的力量強弱來斷定。不過很明確的一點是,我上述說明的那些變革確實是好的變革。現在,請您來看看這幾對新舊事物的對比:

對比幾個常見的新舊事物更迭,以及相關問題的思考

現在,讓我來列舉幾個,比之前事物更晚出現,並且真的更好的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案例。

        1.汽車,自行車和電動車等交通工具取代馬車和人力車

        讓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爲什麼人們要發明馬車:由於人類社會一開始,人類的科技水平並不高,但是需要比步行更快的交通工具,或者是需要運載人或者物體。於是我們的先輩們就使用了一些不需要複雜科技也可以搞定的方法,例如馬車。馬車的本質是帶輪子的車體,前面的車伕去驅使被馴服的馬,讓車跑起來,這樣的好處在於:1. 除了車伕需要消耗一定的體力去趕馬外,不需要人們去費很多力量;而且,還比人跑步快,最重要的是:符合當時的科技水平。

        後來,有人發明了蒸汽機和內燃機,馬車便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除了娛樂外,基本沒人用了。新的機器不需要人力或者畜力去驅動,只需要燃料。而且速度又快了很多。

        2.紡織機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手工織布

        在紡織機出現前,人們織布是純粹用手織,或者用手搖式紡織機,原因同上。當然,現在可能依然有手工織布的工藝,只是不那麼主流而已。

        紡織機器解放了人們的雙手,讓人們可以更快完成織布工作,這樣可以解放大批勞動力。只是,由於織布工藝不算複雜,所以依然保留了一部分。

        3.印刷機取代了手工印製。

        在很早以前,印書很麻煩,而且由於書的模具是整體的,在製作模具的時候一旦刻壞一個字,那整個模型就報廢了。後來有人(北宋年間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

        西方人在活字印刷的基礎上又發明了印刷機。當時的印刷機的用法是:先花很多時間排版,然後可以快速印製無數副本。

        至於之後出現的計算機文件複製,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注意!】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不瞭解的人認爲,由於古代的時候文盲很多,所以不需要版權來限制複製行爲,這是錯誤的。一個有力的回答是:古代的洛陽紙貴是哪來的?難道抄三都賦的人都是閒得沒事做,去抄一些自己根本看不懂的東西?真正的原因簡單來講是這樣:大量印刷書籍的方法出現前,手抄的方式沒有經濟規模效應,所以不需要。而之後,版權是作爲一種行業規範而產生的,但是它的初衷是爲了公衆的利益,爲了能促進藝術和文學的發展,而給作者的一段臨時的壟斷權,根本不是爲了所謂的“財產權”。這種方法之所以可以適應當時是因爲:它只限制出版商,大規模的複製,而不限制讀者手抄幾份。後來,計算機網絡時代來臨了,但是很多出版商(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開始希望自己是唯一可以複製作品的機構,於是他們不顧及計算機可以幾乎無成本複製數字作品的關鍵性特性,而去強行用DRM等方法施加限制,爲的就是希望維持已有的秩序,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及公衆的利益。實際上也不一定必須得這樣,允許用戶非商業性質地複製和再分發非功能性的作品並不會導致作者賺不到錢,作者可以允許人們去複製而要求商業性質的複製需要許可(或者其他方法),何況現在的版權很大一部分是出版商而非作者掌控的。對於這些瘋狂的,不該有的限制手段,我就兩個字形容:齷齪!

至於功能性作品,例如軟件,前面和我的另一篇文章,我已經說過了盈利模式。對於非功能性的作品,定做和外包服務也很不錯的,例如音樂圖片素材的定製外包,你可以付費找人定做然後歸自己所有,既可以藏起來一個人用,也可以順手分享給別人。

        4.自由(開源)軟件取代專有軟件

        目前還沒有徹底完成,但是在某些領域已經完成了一部分了,例如GNU/Linux在一些地方取代了Windows Server。還有就是Apache這樣的網絡系統,還有革命性的軟件包格式——Snap,它就是自由(開源)軟件,由Canonical公司開發。它和傳統的軟件包格式互相配合,對GNU/Linux世界的貢獻很大。誰說自由(開源)軟件和硬件裏面就無法出現殺手級應用和改變世界的存在?那只是偏見的說法。

        還有就是,現在有些軟件已經不再依靠授權費來賺錢了,而是靠附帶的服務或者功能定製,或者賣硬件而把軟件作爲附贈品。還有硬件自由化——各種小型電腦,比如樹梅派,HiFive Unleashed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自由(開源)的軟硬件正在以比較緩慢的速度取代專有的軟硬件。

        這是個很慢長的過程。

        有些人因爲看到Dr.Stallman 的那麼一兩句話而斷章取義地說他和他領導的自由軟件運動而詆譭他們,說“誰再說自由軟件運動不反對商業,我就用這句話打他的臉!”對於這種野蠻粗俗而蠻不講理的言論 ,我表示深深的厭惡。希望大家能不要被Fuder們的胡言亂語所迷惑,請擦亮眼睛自己分辨。

結尾

        我們的世界需要發展,絕不可以讓那些守舊分子去阻礙這些發展,事物的發展會帶給人們更多好的改變,比如變得更加自由;當然,一定要往好的方向發展,如果發展了出現更晚但是更差勁並且對人類社會有害的東西,那就必須堅決抵制。。至於像參與盧德運動的工人這樣的守舊者,他們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Fuder的心態,就像那些詆譭自由軟件和開源軟件的Fuder們一樣,這是一種偏見,愚昧,或者是一種心理扭曲。包括這兩種在內的Fuder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揮舞着抽搐的四肢和僵硬的腦袋,歇斯底里地大喊:“XXX(某種新事物)會讓我們失業!賺不着錢!會剝奪我們的生存權!大家快來抵制!”我想回答:“請別再堅持愚昧的想法了,趕快跟上新事物的發展吧!要不然被淘汰了,就真的賺不着錢咯!”

==

 

 

 

 

 

 

 

 

 

 

 

 

 

 

                 

 

 

 

 

 

 

Options : History : Feedback : Donate Close
 
 
G
M
T
 
 
Detect languageAfrikaansAlbanianArabicArmenianAzerbaijaniBasqueBelarusianBengaliBosnianBulgarianCatalanCebuanoChichewaChinese (Simplified)Chinese (Traditional)CroatianCzechDanishDutchEnglishEsperantoEstonianFilipinoFinnishFrenchGalicianGeorgianGermanGreekGujaratiHaitian CreoleHausaHebrewHindiHmongHungarianIcelandicIgboIndonesianIrishItalianJapaneseJavaneseKannadaKazakhKhmerKoreanLaoLatinLatvianLithuanianMacedonianMalagasyMalayMalayalamMalteseMaoriMarathiMongolianMyanmar (Burmese)NepaliNorwegianPersianPolishPortuguesePunjabiRomanianRussianSerbianSesothoSinhalaSlovakSlovenianSomaliSpanishSundaneseSwahiliSwedishTajikTamilTeluguThaiTurkishUkrainianUrduUzbekVietnameseWelshYiddishYorubaZulu
 
AfrikaansAlbanianArabicArmenianAzerbaijaniBasqueBelarusianBengaliBosnianBulgarianCatalanCebuanoChichewaChinese (Simplified)Chinese (Traditional)CroatianCzechDanishDutchEnglishEsperantoEstonianFilipinoFinnishFrenchGalicianGeorgianGermanGreekGujaratiHaitian CreoleHausaHebrewHindiHmongHungarianIcelandicIgboIndonesianIrishItalianJapaneseJavaneseKannadaKazakhKhmerKoreanLaoLatinLatvianLithuanianMacedonianMalagasyMalayMalayalamMalteseMaoriMarathiMongolianMyanmar (Burmese)NepaliNorwegianPersianPolishPortuguesePunjabiRomanianRussianSerbianSesothoSinhalaSlovakSlovenianSomaliSpanishSundaneseSwahiliSwedishTajikTamilTeluguThaiTurkishUkrainianUrduUzbekVietnameseWelshYiddishYorubaZulu
 
 
 
 
 
 
 
 
 
Text-to-speech function is limited to 200 characters
 
 
Options : History : Feedback : Donate Clos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