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恩達:人工智能寒冬不會到來,但我們太樂觀了

乾明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AI Winter Is Coming?

人工智能領域的各路專家學者曾經爲這個話題吵翻了天。

最近,這個話題又有更新了。人工智能寒冬論的作者Filip Piekniewski在博客上發文,給自己提出的觀點增加了新的證據。

非常巧的是,吳恩達在近日接受訪談時,也對人工智能寒冬論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並不支持人工智能寒冬論。

他認爲,真正具有感知能力的人工智能可能還需要數百年的發展,但現在,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改變幾乎每一個行業了。

人工智能寒冬論有了更新

人工智能寒冬論,最早出現在2018年5月底。

當時,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專家 Filip Piekniewski 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名爲《AI Winter Is Well On Its Way》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人工智能寒冬必將到來。

他在文章中列出了三個論據來支撐這個論點:深度學習技術沒有突破進展;深度學習無法擴大規模;自動駕駛瀕臨崩潰。

最後他給出結論稱:預測人工智能寒冬,就像預測股市崩盤一樣,雖然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發生,但一定會來。

文章發表之後,引發了巨大的關注。LeCun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科技巨頭都在積極佈局人工智能,而且也取得了不少的進展,正在到處挖人,怎麼能說衰退呢。

近日,Filip Piekniewski又在博客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用人工智能這半年來的發展給自己的“人工智能寒冬論”提供支撐。

他首先提到了一些人工智能領域的“大牛”,說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活躍度已經遠不如之前,比如李飛飛和吳恩達。

然後,他以特斯拉的完全自動駕駛爲例,切入到了自動駕駛領域。結合自動駕駛領域最近一段的動態,給出了“自動駕駛汽車的未來變得越來越不確定”的結論。

最後,Piekniewski談到了DeepMind和OpenAI最近的發展現狀,稱它們最近變得相當安靜,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並沒有太多的進展。

結合這些事實,Piekniewski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更多的媒體已經開始注意到,我們已經處於一個巨大的人工智能泡沫之中了,這讓人工智能行業已經沒有了多少“新鮮空氣”。 但我認爲,這個泡沫的最終破滅還需要一段時間,接下來的6個月很可能會非常有趣。

吳恩達:AI Winter Is Not Coming

關於人工智能寒冬論,吳恩達最近接受採訪時給出了自己看法。

他認爲,人工智能不會再度經歷一個冬天。之前的人工智能冬天到來,是因爲人工智能並沒有創造太多的經濟價值,而且相對來說,人工智能研究團隊的工作被誇大了。

在今天來看,人工智能已經成爲一種類似於互聯網和電力的通用技術,能夠適用於許多行業。

人工智能的興起已經有了堅實的基礎,有大量的公司正在通過人工智能來獲取收入,人工智能已經有了一個清晰的路線圖來創造大量的價值。

自動化開始變得無處不在,這是不會消失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非常好。吳恩達緊接着說,但我們還是太樂觀了。

他很希望公衆輿論能夠對人工智能能夠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進行修正。

吳恩達表示,這種情況在他經歷過很多次。

我經常聽到有首席執行官在演講臺上宣稱,他們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做了什麼,利用人工智能做了什麼。 20分鐘後,我會和他們公司的工程師交談,這些工程師會說,“不,我們沒有這樣做,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做。”

和Piekniewski一樣,吳恩達也提到了自動駕駛領域。他認爲這種情況在自動駕駛領域並不少見。

他說,已經有好多家汽車製造公司的CEO公開宣佈了自動駕駛汽車的路線圖,但它們自己的工程師認爲,這是不現實的。

確實,最近一段時間,自動駕駛汽車事故頻發。馬斯克信誓旦旦的完全自動駕駛能力,也一再延後上線,最後乾脆在網站上刪除了車輛“完全自動駕駛”選項。

但是,吳恩達並沒有把話說死,而是認爲,CEO們是真誠的,他們只是不知道人工智能在某個時間範圍內可以做什麼而已。

顯然,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最後,給大家推薦一份學習資料:

吳恩達:我的AI商業化方法論

在這篇文章中,吳恩達指出,將傳統行業與機器學習簡單結合,並不會形成智能化公司。

在向人工智能轉型的過程中,企業會面臨團隊建設、AI項目挑選、戰略結合等問題。吳恩達也把自己的相關思考進行了闡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