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是一種品質,而行善是一種能力

亞馬遜的貝佐斯,被邀請在普林斯頓的畢業典禮上公開演講。他講了一段很富有哲理的話,“聰明是一種天賦,而善良是一種選擇。天賦得來很容易——畢竟它們與生俱來。而選擇則頗爲不易。”

我們需要看到,他是在普林斯頓這樣的高等學府做的演講,面對的是一羣擁有精明能幹大腦的高材生,他告誡的是在擁有聰明的同時,不要忘記善良。

但善良難道不需要智慧嗎?

朱之文自星光大道走紅之後,他不忘自己的農民身份,給家鄉出錢修路。改善了過去道路,一下雨就非常泥濘的狀況。

但村民們並不買賬,認爲路修得太少,抱怨修得窄,而且應該把村裏的橋都給修了。總有一些人將他人的善良當作理所當然。

如果因爲善良,爲村民做好事,不爲名也就罷了。又因爲他本人憨厚朴實,鄉里鄉親們都開始想他借錢,少則幾百多則上。他滿足了這些人的借錢需求,但很多人卻沒有還錢給他,甚至根本不打算還。

可以想象,朱子文面對這樣的鄉親,他將是何種滋味。

與人爲善並沒有問題,但你可以善良,卻不可愚善。

當認真考慮善良這件事時,發現行善真的並不簡單。

因爲釋善者面對的是無窮無盡的慾望,而受惠人計較的是一絲一毫的利益。

最鮮明的善行是做慈善,這是一件非常值得提倡的事情。

每當出現大的自然災害,比如十年前的汶川地震,捐助重建是每個善良之人行善的表現。但有捐獻,就有對比,當某個富豪的捐贈不符其身價時,好事者就會對其進行口誅筆伐,然後進行道德綁架,最後逼捐。

歸根結底,行善是一個人的自由。善心的大小並不以捐贈的多少來衡量,但不斷膨脹的慾望必須靠金錢才能夠填滿。

最偉大的善行的扶貧,扶貧工作關係到社會民生,是政府接下來工作中的頭等大事。

而在扶貧工作中,甄別貧困戶,並且採用一些手段幫他脫貧並不難。最難的是,在他脫貧後,將他的貧困戶帽子摘掉。

過去,貧困戶是有國家無償補助的。現在,剛剛脫貧,原來的幫助沒有了,怎麼會高興。

開始一件事,有熱氣騰騰的善良就夠了。而完成一件事,還需要面對冷冰冰的利益考量。而行善之路,需要把整個過程走完。

所以說,善良只是初心,而想要完成一件事,還需要能力來支撐。

1.拒絕的權利

像朱之文這樣的,對鄉民的善良並不是他的義務,他完全有拒絕的權利。生活中,有很多老好人總是受到傷害,他們的善良太無底線,也缺少敢於說不的勇氣。

如果你的善良缺少鋒芒,那麼本來救人於危難的救護車,將變成所有人可以免費搭乘的公交車。

2.行善的邊界

生活中常常聽說,原本關係挺好的親戚,從小玩到大的同學,最終因爲借錢的問題而結仇,原因大都是先前沒約定清楚。在幫助人的時候,要考慮自己的能力大小,量力而行。在幫助人之前,儘可能的將條件講明白。

而有新聞報道說,一位企業家富了之後要回報鄉里,給村裏捐建了很多棟別墅。但是,在分配過程中遇到問題了,已經離開村裏的人也要回來分,人口多的要多分。最終鬧得雞犬不寧。在行善之前就應該將受助範圍劃定清楚。

 升米恩,鬥米仇。我們必須知道,慾望是填不平的,善行必須劃定範圍和邊界。

3.瞭解真實需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都懂,但己所欲,可施於人嗎?

我們分辨不出別人真正需要什麼,總是單方面的給予一些自以爲是的幫助。

消滅集權的政府,能換來珍貴的民主自由嗎?伊拉克、埃及、利比亞的教訓就擺在我們眼前,想給他們民主與自由,結果得到的是混亂與死亡。

世上又有多少傷害,是打着“我爲你好”的名義實行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