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何以勝強?

弱者如何戰勝強者,如何在不對等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1.當你競爭力不如別人時,最好的做法,不是去硬碰硬,而是改變競爭規則。

武俠小說中,經常有這樣的橋段。霍度在丐幫大會上暗箭偷襲耶律齊,慕容覆在少林寺中偷襲罷手的段譽,嶽不羣在黑木崖下也想暗算放手的令狐沖。這些反派乘人不備,所作所爲令人不齒。但反過來想想,他們本身武功相對較弱,如果要贏,也只能走不尋常路。

而在金庸大師的封筆之作《鹿鼎記》中,他刻畫了一個反常規的武俠人物韋小寶,遇到危險,總能靠自己的隨機應變,化險爲夷。細細研究他在每次武功對決當中,什麼釋蒙汗藥、放冷箭,都是他的拿手把戲。他本是靠一些“不道德”的手段獲勝,但我們卻認爲這理所應當。

金庸不愧洞悉人間的真諦,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成爲主角。如果角色互換,我們站在這些弱者的角度看,在競爭當中,弱者要想逆襲強者,不得不打破既定的規則。

IT大亨拉納戴夫的愛女喜歡上打籃球,她希望能在美國的青少年籃球聯賽中獲勝。可是臨時組成的紅杉隊,都是一些沒什麼運動細胞的十二三歲的少女,由不具備打籃球需要的身材、體能,這樣的隊伍怎麼能贏得最終的冠軍?

籃球比賽因爲一定的觀賞性,要求球隊從後場控球開始後,必須在10秒內使球進入前場,也就是對方的半場。這樣雙方你來我往,防守進攻相互配合,這樣比賽節奏快,又十分好看。

與此同時,這就要求各個球員具備綜合的身體素質。一隻弱隊怎麼能夠短時間內就做到,更不要說跟強隊抗衡獲勝了。

拉納戴夫就培養隊員們的體能與投籃能力兩項素質。全場比賽,在對方半場就開始嚴密盯防,經常就是10秒違規,壓根就不給對方出手的機會。整場比賽很少進球,期間各種犯規,各種肢體衝突,情緒失控,完全沒有觀賞性。但最終紅杉這隻弱隊竟然贏了,什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她們哪管比賽什麼精彩不精彩,好看不好看,反正又不會以籃球爲業。

2.如果在不對等的競爭過程中,要想勝出,需要集中優勢,贏在關鍵局部。

關於戰爭,流傳最廣的神話就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什麼鉅鹿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被後世演繹的出神入化。可是真正扒開史料,探究戰爭的細節,那些所謂的強弱對比都是宏觀上的,在戰場的關鍵局部,一定的以強勝弱。

靜態的看,強弱對比的確存在,但這些空間上的差距可以在時間尺度上進行動態的微調。在宏觀上,石頭比水強,但水集中到一處,再加上時間的積累,就能夠水滴石穿。

秦趙之戰,趙國五戰而三勝,但卻輸了最重要的長平之戰。項羽百戰百勝,他卻輸了垓下之戰,結果身死而亡。

當下,沒有哪個國家有實力敢跟美國正面硬幹,但局部的恐怖襲擊就可以攪得美國人民雞犬不寧。游擊戰的思想也是這個道理,不選擇正面對抗,在後方不斷騷擾敵人。但一旦集中起力量,我們的解放軍也可以在三大戰役中,攻下關鍵城市,取得最後的勝利。

即使自身並不弱,也不需要每時每刻都全力以赴。

現在的電視劇拍攝量浩大,即使是優秀演員也未必演技完全在線。關於周迅的演技,就有評價說,她只需要在情節的某一段,演技集中爆發,就能給整部作品增資添彩。

關於贏在局部,其實我們小時候早被告知過,語文老師就告訴我們寫作文的時候要突出重點,四平八穩的文章沒有亮點。說道亮點,年終要寫總結報告,有些人才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大半年,還不如他人擁有某一個亮點能夠引起領導的重視。

3.在實際生活中,哪還有個體之間的競爭或者對抗,大家都是藉助一套更強大的系統,把某個因素的對抗,變成系統之間的對抗。這纔是弱者戰勝強者,從不對等中獲勝的捷徑。

現在早已不是單個人之間的對抗,而是團隊之間的競爭。

提到游泳,孫楊是中國隊的驕傲。他個人比賽奪冠很容易,但在接力賽中,他必須比自己的個人比賽還要努力,才能保證中國隊獲得獎牌。

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現在的競爭也不是單一維度的競爭。很少有競爭模式像體育比賽那樣,游泳比賽只是速度單一維度的考量,即使是接力賽,也是考察團體的快慢能力。

在學校,成績是考覈一個人能力優劣的唯一指標。總有一些人,智力完全可以碾壓他人,但這些人走入社會,並不再順風順水。競爭者猛然發現,我是不是傻,幹嘛非要在智商這個維度能他們競爭呢?我只需要在組織的大分工中,做得最好,就有可能利用系統的力量戰勝他們。

跟行業之間,或者行業內部之間的不對等比起來,人與人之間的不對等,這點差距微乎其微。在不同行業之間,個人的付出與收穫之間的差距相差十萬八千里。而在行業內部,收益的絕大部分都被頭部企業給攫取。如果你在快速發展行業內的頭部公司,就好比你坐着汽車跟他人跑步在競爭,這時候,個人能力的強弱還重要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