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時代,別讓帶娃困住銀髮生活

二孩時代,別讓帶娃困住銀髮生活

08-01 16:10

人口老齡化是當前中國普遍關注的一個話題。當前,中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亦即所謂的銀髮時代。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4億,相當於每6個人中便有1個人是老年人。如今,老人的家庭角色正在成爲社會關注的問題。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老人要幫助子女照顧孩子。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現有隨遷老人近1800萬人,佔全國2.47億流動人口的7.2%,其中專程來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但在發達國家,例如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國,老人基本上不幫子女照料孩子。隨着社會的發展,很多中國老人也會像西方老人一樣,追求生活享受,未必願意將自己退休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看護孫輩之中。而且,隨着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很多老人也希望自己能夠從日常的瑣事中解脫出來,追求健康的身體和更高品質的生活。

要充分滿足老人追求生活品質和身體健康的需求,就需要把老人從照料孩子的牽絆中解脫出來,而要實現這一點,一個基本的前提是政府和社會多方協作解決托兒照料問題,唯有如此,才能既實現鼓勵生育的目標,又能夠滿足老人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

從家庭的層面來看,部分人應改變老人幫忙帶孩子是理所應當的觀念。當前,人們的工作節奏比較快、壓力比較大,部分父母育有子女後,希望身邊的老人幫忙照看。如果老人有能力有意願幫助子女帶孩子,這當然是好事,但子女並不應爲此過分要求,而忽略了自身的作用。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的角色無法替代。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羅斯高(Scott Rozelle)長期研究中國問題,他也長期跟蹤研究中國的嬰幼兒,他認爲,人出生後的1000天,也就是孩子三歲以前是一生中最關鍵的時期,而這一時期父母的影響最爲重要,他的跟蹤研究表明,這一段時期如果父母經常給孩子讀書並陪伴成長,那麼孩子以後心智的發展就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因而,即使有老人幫忙照料孩子,但父母的參與和投入不可或缺,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環節。

老人也有自己對生活的追求,也需要把自己的需求充分表達出來。在個性化凸現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個性化發展的主張。然而很多情況下,老人爲了顧及子女的要求,常常抑制自己內心的想法,默默承受部分家庭壓力。其實,老人可以利用合適的時機跟子女多交流這方面的想法,讓子女能夠更多地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比如老人幫助子女照看孩子這件事情,如果老人有其他的生活追求,可以和子女充分溝通,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讓自己的老年生活展現更多精彩。(王智勇,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來源:海外網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來源:海外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